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慢性心衰舒適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臨床癥狀、心功能檢測及病理檢查結果均符合慢性心衰診斷標準。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齡51~82歲,平均年齡64.5歲;病史3~16年,平均8.3年。心功能NYHA分級:Ⅱ級40例,Ⅲ級36例,Ⅳ級14例。原發病類型:冠心病31例、擴張型心肌病27例、高血壓心臟病18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1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日45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史、疾病類型及心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常規護理措施
2組患者據醫囑均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1.3舒適護措施
治療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提供舒適護理模式,即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1)心理輔導:由于病程長及反復入院治療,患者常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不適感,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且對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以親切和藹的態度對患者加以安撫,為患者解答疑慮,幫助其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使患者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并對疾病治療樹立信心。(2)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積極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講解疾病有關的注意事項、預防措施、服藥方法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3)環境護理:病房環境應保持安靜舒適,應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噪聲干擾以免加重心臟負擔。溫度應維持在22~25℃,濕度維持在50%~60%,并隨時根據外界環境進行調整,注意保暖。(4)飲食護理:患者飲食上宜進食低鹽、低脂、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切忌飲食過飽及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心臟負擔,同時有利于肺部氣體交換,防止窒息。(5)體位護理:呼吸困難、氣喘、發紺、水腫是慢性心衰的主要臨床癥狀,患者宜取半臥位減少靜脈回心血量,從而減輕心臟負擔。患者背部可放置靠墊,以舒適為宜。(6)吸氧護理:患者應持續低流量吸氧改善低氧血癥,氧流量一般為2~4L/min,并由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難程度調節氧流量及持續時間,氧氣管和濕化瓶應及時更換避免污染。(7)病情觀察:由于部分慢性心衰患者癥狀不典型,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更加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血壓、心率、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變化。如果心率加快、出現心律失常或夜間呼吸困難則表示患者病情惡化,需及時采取治療和護理措施。另外,還需密切觀察水腫及肺部感染征象,避免心衰加重。(8)輸液護理:護理人員應嚴格控制輸液量和輸液速度,避免因輸液速度過快導致患者心臟負荷增加和急性肺水腫。(9)康復指導:指導患者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情緒激動、煙酒、呼吸道感染等危險因素。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體育鍛煉,做到自我保健。需長期服藥患者護理人員應詳細講解用藥注意事項、劑量、服藥時間、不良反應等,定期門診復查。
1.4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消失及輔助檢查結果正常;顯效:心功能恢復至Ⅱ級以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顯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未達Ⅰ級,相關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也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后患者心功能無改善,癥狀加重。
1.5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6%,與對照組有效率82.2%比較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癥狀控制效果比較
治療組氣喘緩解時間為(2.8±1.1)d,明顯比對照組(6.2±1.5)d縮短(P<0.05);水腫消退時間治療組為(3.7±1.5)d,對照組為(6.9±1.8)d,治療組也明顯比對照組縮短(P<0.05);、心律恢復時間治療組為(7.9±2.2)d,對照組為(9.6±3.2)d,治療組比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2組護理效果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住院時間為(10.5±2.1)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8.2±2.5)d,治療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P<0.05)。治療組出院后3個月內再住院率為17.8%(8/45),而對照組再住院率為46.7%(21/45),治療組再住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病死率在治療組為2.2%(1/45),在對照組為6.7%(3/42),治療組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但2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2組舒適、滿意度比較
應用量表評分比較2組的治療效果。焦慮評分在治療組為(4.5±1.4),而在對照組為(11.2±1.9),2組比較治療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抑郁評分在治療組為(4.9±1.9),而在對照組為(12.2±2.3),2組比較治療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患者睡眠維持率為(97.5±6.2)%,而對照組睡眠維持率為(80.2±5.7)%,治療組睡眠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轉(P<0.05)。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滿意度的調查發現,治療組患者滿意度為97.8%(44/45),對照組滿意度為75.6%(34/45),治療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心衰是大多數慢性心臟病變的最終階段,患者長期臥床導致血流緩慢及血液粘滯性增加,肺炎、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且老年患者器官退行性變,功能恢復不良,以上多種因素造成慢性心衰患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高,康復時間延長,預后差。因此,系統完善的護理工作對疾病治療及患者康復至關重要。然而,長期疾病困擾對患者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均造成嚴重影響,這加大了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難度。有研究顯示對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模式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臨床療效及患者預后均不理想。舒適護理是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模式,旨在通過更全面的護理措施使患者最大程度的獲得舒適感和滿足感,并促進心功能恢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以患者為中心,采取的護理措施均以改善患者的舒適度為目的,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舒適護理。本研究所采用的各項護理措施均考慮患者的舒適程度,主要包括: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健康宣教,使患者解除緊張情緒,使各項治療更為有效;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與家屬配合隨時注意調整患者體位、注意患者吸氧及輸液情況,在各項操作中力求使患者達到最佳舒適狀態;由于慢性心衰的治療過程是長期的綜合治療,因此還需要護理人員在飲食、作息計劃等方面給患者家屬提供詳細的指導,在出院后給予積極的后續隨訪,使舒適護理獲得最大化的效果。本研究應用綜合的舒適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了治療。結果顯示,與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的對照組相比,給予舒適護理的治療組臨床療效、護理效果及舒適、滿意度顯著提高,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縮短,與他人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舒適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理和心理不適,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預后,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本研究發現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治療慢性心衰有良好的效果,應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但本研究規模不大,研究措施比較簡單,也沒有形成標準化的護理程序。今后還準備進一步擴大研究規模并設定標準化措施,使更多的慢性心衰患者受益。
作者:楊麗 商克勇 張艷芹 于英 田穎 單位:河北省樂亭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