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婦產科圍術期感染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2013年12月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228例行患者,年齡21歲~48歲,平均年齡(33.5±4.7)歲。隨機將228例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114例,年齡21歲~47歲,平均年齡(32.4±4.1)歲;預防護理組114例,年齡22歲~48歲,平均年齡(33.9±4.9)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組
常規護理組患者均予以常規護理;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抗感染用藥。
1.2.2預防護理組
1.2.2.1入院指導
當患者入院之后,難免會對陌生環境、自身病情,甚至有時還會對治療措施等存有較多疑慮,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不安、恐懼心理,這些負性心理會在手術過程中誘發感染的風險,并對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入院后及時與其進行交流與溝通,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通過安慰、鼓勵等方法及時給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導,避免出現對疾病產生的盲目恐懼等負性心理,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同時,全面、系統地為患者進行術前相關疾病知識、治療過程、術后注意事項等的宣教工作,以取得患者的認同感,進而保障手術、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1.2.2.2檢測項目
關于一些術前、術后的檢查項目的目的、意義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詳細的詳解;并陪同患者一起完成相關檢查工作,并在第一時間內將檢查結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以進一步緩解患者內心的擔憂與疑慮等。
1.2.2.3飲食護理
患者的營養狀況對手術的影響較大,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患者的術前飲食指導工作。如多進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等食物,以少食多餐為基本原則,從而進一步增強其抵抗力和免疫力。術后囑患者不應過早劇烈活動,以免切口裂開等。同時,還應對其飲食加以及時調整,以高蛋白、高纖維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1.2.2.4預防性抗生素使用
女性陰道中的細菌類型、數目較多,且多屬致病菌范疇;然而在患者進行手術過程中,往往造成陰道內微環境發生變化,極易造成菌群失衡,而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藥物時,應結合手術環境、手術方式等因素,遵醫囑適時、適量給藥。
1.2.2.5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切口感染、尿潴留、腹脹、切口脂肪液化等均是婦產科圍術期內易發生的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須對患者術后的切口張力、滲出液顏色及量予以密切觀察;尤其是肥胖、營養不良患者。護理人員可囑患者平時臥位時將床頭抬高15°~30°,用軟枕墊于雙膝之下,使腹部肌肉放松,減輕切口張力。指導患者在咳嗽時,可取平臥位,用雙手輕壓腹部兩側。同時,還要保持手術切口干燥,避免發生感染或脂肪液化的發生。另外,護理人員應對術后患者及時進行進一步的康復指導,如大小便、起坐等;還應指導患者合理使用腹帶;幫助患者擬定術后早期科學的運動方案,以進一步促進其胃腸功能恢復,避免腸粘連、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1.3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2組患者予以不同的護理措施后,預防護理組圍術期感染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圍術期是以手術治療為核心,主要包括了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颊甙l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有院內因素以及院外感染條件等;同時,隨著抗生素藥物的濫用,導致耐藥菌株迅速增加,加也大了圍術期各階段的感染風險。另外,由于婦產科手術多針對孕產婦等易感染人群,如何有效避免或降低婦產科圍術期感染率成為提高患者預后的關鍵環節之一。筆者經研究發現,針對婦產科患者圍術期施以有效的護理干預以及預防感染的相關措施之后,可有效降低圍術期感染發生率,并可最大程度地加快患者康復速度,縮短住院時間。本文預防護理組圍術期感染率(1.75%)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9.65%)。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有效的護理干預及感染預防措施對降低婦產科圍術期感染發生率具有非常顯著的積極作用。另外,加強抗生素的科學使用,避免患者耐藥菌株過多等,也是預防、降低圍術期感染發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科學的預防手段,再結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進一步避免或降低婦產科圍術期患者感染發生率,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
作者:張娟林 單位:芮城縣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