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急性心肌梗死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選取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齡48.5±83.3歲,均年齡62.7歲。其中臨床表現為:無胸痛及其他部位疼痛12例;癥狀以37例突發性左心衰竭為主,突發胸悶氣急18例,頭昏暈厥11例,急性腦梗死8例;口腔牙咽痛5例;左肩痛1例;上腹痛2例;合并糖尿病4例,異位痛2例。
1.2方法
本組65例患者經心電圖、血清心肌酶、部分行肌鈣蛋白I或T檢查并結合臨床確診,均符合2001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入院后給予一般治療,心電圖、心肌酶譜、口服阿司匹林、調脂治療,根據患者情況選用系統護理、藥物治療護理、并發癥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指導等。在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前提下積極配合搶救治療和精心護理。
2結果
本組65例AMI患者中經精心治療和護理,治愈好轉58例,占89.23%;7例死亡,占10.77%。
3護理方法
3.1系統護理
3.1.1臥床護理
患者在一周內臥床休息,使心肌耗氧降低,其臥床一切生理活動,如飲食、大小便等由護理人員協助。在第二周可做輕微運動,如伸展四肢、深呼吸、各身體功能部位被動運動等,以便防止靜脈血栓形成。在第三周至第五周期間,病情穩定者可逐漸離床運動,如室內慢走,緩慢站蹲等,次數因人而異,直到逐漸恢復身體運動功能。并發癥者臥床時間休息應延長。
3.1.2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飲食應低鹽、低脂、少刺激、少膽固醇、多維生素、易消化半流質食物,告誡患者應多餐少食,進餐不能太飽,以防止心臟負擔過重;對有煙酒隱患者,忌煙酒;對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隨的嘔吐、惡心應控制飲食次數、食量;對身體肥胖者,在飲食上控制食物熱量,告誡多做運動;對患有糖尿病并發癥者,應及時以碳水化合物攝入;對心力衰竭者著力控制鹽分含量。
3.1.3疼痛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理表現具有心胸疼痛,致使心肌耗氧增加導致梗死面積擴大。因此在疼痛護理方面,護理人員密切對患者心胸疼痛性質、部位、疼痛持續時間等觀察指標及時告訴醫生,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嗎啡、冷杜丁、硝酸甘油等鎮痛劑皮下注射,以解緩患者心胸疼痛。
3.1.4排便護理
病發三天后未排便導致便秘患者,及時給予使用緩瀉劑,告誡患者切勿排便用力,以免導致心臟負擔增加,引起心律失常或猝死。在使用緩瀉劑時應在有便意時應用開塞露塞入肛門內或用石蠟油灌腸。如有臥床患者排便困難,可在專門便椅上排便。有尿脹者,采用按摩腹部、針刺穴位、聽流水聲給予小便助力,如無效及時導尿。
3.2藥物治療護理
3.2.1β受體阻滯劑應用
β受體阻滯劑能有效使心率減慢、心肌縮力減弱、血壓降低、心肌耗氧減少,通過拮抗兒茶酚胺提高心肌致顫閥。同時,β受體阻滯劑可對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梗死部位達到有效控制,使梗死范圍、在梗死發生率和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降低,有效降低病死率。為此應早期臨床使用價值越大,可口服比索洛爾、美托洛爾等,監測心率變化。
3.2.2行溶栓治療監護
臨床實踐證明,藥物溶栓治療與急診冠狀動脈介入術在治療效上無顯著性差異,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病發率。在發病6h內行溶栓療效最佳,而高質量的護理師保證溶栓治療成功的最要環節。護理人員應在行溶栓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溶栓治療的目的和療效,告誡患者遵守注意事項,取得患者及家屬信任;行溶栓過程中嚴密對患者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并在24h對患者心電進行監護,防止并發癥發生。行溶栓后對患者感想和身體機體功能變樣進行資料采取,聽取患者主訴,了解疼痛緩解程度、有無出血、心律失常等現狀發生。
3.3并發癥護理
3.3.1心律失常
梗死24h-48h內易發生心律失常。護理人員應該在心電監護中對各類型心律失常病癥進行監控。如心搏驟停、房室傳導阻滯、心顫等。同時還需對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狀況進行監測。發現心律失常后及時給予藥品急救和搶救設備急救,如起搏器、除顫器等。
3.3.2心力衰竭
對并發心力衰竭者要密切監測,如呼吸障礙、咳嗽、尿少等心力衰竭癥狀,同時注意患者血壓、心率、出汗、末梢循環及中心靜脈壓等,以快速發現并發癥,及早治療,避免因增加心臟負擔而發展為心源性休克。
3.4心理護理
AIM發病突然,持久的心胸疼痛讓患者感受到頻臨死亡的感覺。諸多AMI患者恐懼心理嚴重,精神行為緊張,在加上外界因素導致心理負擔過重。因此護理人員嚴格遵守護理流程,給予患者和藹的態度、周到熱情服務、嚴謹工作作風,使患者感受到安心、可親、值得信賴,以消除患者緊張心理,給予患者依賴感和安全感。
3.5出院指導
對即將出院的AMI患者,告訴出院后應多休息;少勞累;預防感冒、便秘;食清淡食物且少食多餐;忌煙酒熬夜;避免劇烈運動,提倡小量、多次、重復的簡單運動;隨身應備藥且掌握簡單自救方法,定期到指定醫院、門診進行心電復查,及時了解自身病狀變化。
4小結
在護理中,護理人員應認識到,早期、迅速、有效地實施護理措施,能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積極搶救,及時的心理干預和出院指導,可以明顯提高病患療效,穩定病情,保障醫療成功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