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護理標準化操作降低醫療成本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標準化操作流程在醫院成本控制方面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ICU一病區接受經纖支鏡肺泡灌洗術或留置靜脈針穿刺操作項目的患者,2018年10~12月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按照原有護理操作模式實施護理;2019年2~4月的患者作為實驗組,使用標準化操作流程進行護理。對比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材料庫中不收費材料的總支出費用、每例操作平均費用、每例操作平均時長。結果:經纖支鏡肺泡灌洗術對照組每例操作平均費用15.00元,平均用時19.8分鐘;實驗組每例操作的平均成本13.89元,平均用時16.7分鐘。靜脈留置針穿刺操作中,對照組每例操作平均費用0.40元,平均用時13.3分鐘;實驗組每例操作的平均成本0.18元,平均用時10.8分鐘。結論:護理標準化操作流程可以降低不收費材料的使用量,并且降低每項操作平均用時,對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醫療成本有明顯作用。
【關鍵詞】護理標準化操作流程;成本控制;工作效率醫
用耗材成本控制是醫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醫用耗材的品牌和種類繁多,規格和型號復雜,臨床使用量大,因此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高值耗材用量較大、專業性強,已經引起醫院管理者的重視,很大一部分醫院實現了條碼管理,做到了高值耗材的零庫存管理,降低了醫院資金的占用成本[1]。低值耗材、不可收費材料或不可直接收費材料(如試劑膠片等含在檢查費中)因單價相對較低,且使用量巨大,占整體醫用材料總額較大比例,更應引起醫院管理者的重視。這部分材料多由臨床護理人員直接領用并用于治療患者,同一種護理操作可能因個人操作習慣、熟練程度等不同而導致使用差異。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護理項目標準化操作流程來規范操作、降低成本,取得明顯成效。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選取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一病區2018年10月~2019年4月接受經纖支鏡肺泡灌洗術或留置靜脈針穿刺這2項操作項目的所有患者。重癥醫學科一病區2018年10月1日~12月31日相關患者為對照組,2019年2月1日~4月30日的相關患者為實驗組。期間,重癥醫學科一病區內部暫設一個小型材料倉庫,倉庫內材料只用于這2項操作項目,記錄各種材料每月領用量、庫存量。
1.2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以整體化護理為基礎,對照組患者由醫護人員按照常規護理操作流程進行護理,在用時、操作步驟、醫用材料使用習慣等方面不作統一規定,操作完成后由操作護士記錄所需數據。實驗組由經標準化操作培訓合格的醫護人員以時間為橫軸,以各操作步驟規范化手段為縱軸,完成經纖支鏡肺泡灌洗術或留置靜脈針穿刺標準化操作任務并及時記錄。課題組安排經統一培訓的人員定期進入重癥醫學科一病區隨機抽樣,監督標準化操作執行情況并記錄操作用時。利用醫院HIS系統,每月將重癥醫學科一病區實施該2項操作的患者基礎數據提取分析。每月匯總分析小倉庫中各種材料的使用量。開展標準化培訓。采取模擬操作和臨床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利用1個月時間,對重癥醫學科一病區護士長和護理骨干進行標準化操作流程培訓和考核,再由護士長和護理骨干對該科醫生、護士進行“一對一”培訓考核,然后由護士長及護理骨干進行不定期反復抽查和指導,對考核不合格人員進行重點強化培訓,直至考核合格。
1.3統計學方法。數據錄入SPSS20.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α=0.05。
2結果與分析
2.1標準化操作流程與材料使用標準。成立護士標準化操作培訓實施小組,由重癥醫學科一病區護士長負責,以《基礎護理學》[2]為藍本,結合對本院護理操作中存在問題的歸類分析,在不違反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廢除繁瑣、重復和不合理的步驟,統一標準,化繁為簡,優化操作環節和流程,不僅注重患者醫療質量安全,還在操作流程中增加操作所需人員數量、各步驟使用材料及所需時間的標準。標準初稿制定后,再由全院護士長和護理骨干參與點評,反復修訂后確定標準化操作與材料使用標準(表1~表4)。
2.2經纖支鏡肺泡灌洗術操作成本與耗時情況。接受經纖支鏡肺泡灌洗術的患者,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年齡、性別、住院日、住院總費用、醫療質量綜合平均水平(CMI)等方面總體差異不大,2組資料具有可比性。經核算材料使用情況,對照組不收費材料總成本為9840.0元,平均每例操作的成本為15.00元,而實驗組不收費材料總成本為11570.0元,平均每例操作成本為13.89元。對照組平均每例操作19.8分鐘,而實驗組為16.7分鐘。經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5)。
2.3靜脈留置針穿刺操作成本與耗時情況。接受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患者,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年齡、性別、住院日、住院總費用、CMI等方面總體差異不大,2組資料具有可比性。經核算材料使用情況,對照組不收費材料總成本為460.0元,平均每例操作成本為0.40元,而實驗組不收費材料總成本為240.0元,平均每例操作成本為0.18元。對照組平均每例操作13.3分鐘,實驗組為10.8分鐘。經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6)。
3討論
3.1加強醫用耗材管理對醫療成本管控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就醫需求逐漸向高要求高質量發展,醫院之間的競爭壓力日趨增大。取消藥品加成后公立醫院收入增長受限,加之政府投入不足,醫院運行成本壓力不斷攀升。因此,加強成本管理成為醫院實現公益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需要[3]。除藥品支出在醫療成本中占比較高外,醫用耗材在醫院醫療成本支出中也占有較大比重,因此對醫用耗材進行有效管理對控制醫療成本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3.2護理標準化操作流程的應用。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本研究選取經纖支鏡肺泡灌洗術及留置靜脈針穿刺項目為樣本,制定出包含操作時間與使用材料數量在內的標準化操作流程。研究結果顯示,標準化操作流程通過規范操作中各步驟材料的使用量,可以達到減少不收費材料使用量、節約醫院材料成本的目的。同時,通過對護士進行標準化操作流程的培訓,使操作更加熟練有序,平均操作用時顯著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是醫院運營成本的重要部分,標準化操作流程可以在保證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礎上,降低操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護理人員數量龐大,護理工作內容繁雜、技術性強、工作量大,改進護理工作模式成為醫院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4]。成本管理滲透在醫院運行各方面,與醫院全員息息相關。本研究中,護理標準化操作中包含每一步驟材料使用規格及用量,更貼近臨床實際,避免將節約耗材當成空口號,而是實實在在體現在每個護理操作中。以單個護理操作作業為成本核算與控制對象,辨別出護理操作作業中存在的無價值環節,并以此為依據,從根本上消除不必要的作業活動,改進和優化醫療作業流程,進而控制衛生資源的消耗和投入,真正實現對護理操作的成本控制。護理標準化操作流程的優化和改進對規范護理行為、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從源頭控制醫療成本有重要意義[5]。
4結語
在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下,規范護理操作流程可有效縮短操作時間,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低值耗材的雙贏效果。下一步,將對全院護理常規項目重新梳理,制定出包含材料用量的覆蓋護理各環節的標準化流程,制定更具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成本管理措施,更大程度上推進成本管控。
作者:魏震 楊琛 曹曉花 韓倩 單位: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