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疑似肺炎病人心理體驗及護理需求質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了解疑似病毒肺炎病人在住院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的心理體驗與服務需求,為臨床護理人員對疑似病毒肺炎病人進行人性化護理和心理支持提供理論依據。[方法]對10例疑似病毒肺炎病人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將獲得的資料運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對資料進行分析,提煉主題。[結果]得出4個主題:病人留觀期存在不良心理情緒;留觀期病人行為的改變;對病情信息和知識宣教的需求;延續性護理服務的需求。[結論]疑似病毒肺炎病人在隔離期間易產生焦慮、恐懼、擔憂等不良心理和行為上的改變,建議開展個性化的指導及宣教,全面關注病人的生理、心理、行為變化,給予合理的醫療護理服務與支持。
關鍵詞:病毒肺炎;疑似病人;心理體驗;護理需求;質性研究
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區病人數量不斷攀升[1]。河南省作為中國的人口大省,且緊鄰湖北省,面臨的防疫壓力較大[2]。河南省人民醫院作為省級定點防治醫院,建立3個隔離留觀病房用來收治疑似病毒肺炎病人。發熱病人、普通肺炎病人等有相似病毒肺炎臨床表現者都會被作為疑似病人收治在留觀病房進行醫學觀察并排除病毒肺炎。與確診病人不同的是,疑似病人在住院期間等待核酸檢測及CT結果的同時,疾病不確定性是造成他們心理變化的首要原因。在此期間相應的個性化心理指導及合理的醫療護理支持尤為重要。本研究對我院留觀病房內疑似病人進行訪談,通過質性研究深入了解疑似病毒肺炎病人的住院體驗及對護理服務需求,以進一步改善病人就醫體驗,促進病人的身心康復。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2020年2月11日—2020年2月24日疑似病毒肺炎留觀病房內病人。納入標準:均對所患疾病知情,認知正常,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語言表達或溝通能力良好。選取研究對象時注意選取不同年齡背景的病人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以不再提煉出新的主題即資料達到飽和為標準。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用質性研究的現象學方法,對10例病人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根據研究目的查閱相關文獻,咨詢相關專家設計出訪談提綱。訪談提綱包括:①獲知您成為疑似病人需要隔離觀察治療后的初始反應?②您從住進疑似留觀病房后有什么情緒行為上的變化?或者在等待結果過程中您的內心感受是什么?③在留觀期間您有什么顧慮和擔憂嗎?④您在住院留觀期間期望得到怎樣的護理服務?⑤解除隔離后您還有什么擔憂和壓力嗎?
1.2.2資料收集
選擇出院3d內病人進行訪談,以防記憶模糊或情感缺失。因為疫情的特殊性,通過微信語音、視頻方式一對一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前先向受訪者詳細說明研究的內容、目的和方法,遵循自愿性和保密性,就錄音問題征得病人同意。訪談過程中不打斷訪談者,仔細傾聽,適當給予肯定、安慰等,注意觀察病人的表情、語調、肢體語言等,訪談時間20~30min。
1.2.3資料分析
訪談結束24h內及時將錄音轉化為文字,標明筆錄中病人表情及情緒變化。按照Co-laizzi7步分析法[4]仔細閱讀所有的訪談記錄,提煉有重要意義的陳述。寫出詳細無疏漏的描述,辨別相似觀點;對有疑問的觀點向受訪者求證。研究者分析資料并與原始資料進行對比,歸納總結并穿插自己的觀點,得到主題。
2結果
2.1病人住院留觀期間的不良心理
2.1.1焦慮、擔心
有9例病人表示有焦慮情緒。病人會擔心各種事情和糟糕的結果,感到焦慮。F:“本來覺得自己就是普通發熱,但是讓我住進病房進行隔離時我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害怕自己為病毒肺炎的確診病人。我還跟愛人和孩子有親密接觸,我怕我被確診后他們被我傳染怎么辦。”G:“我只是想來醫院開點感冒藥,但醫生讓我住院治療,而且我不能回家,我開始害怕自己得了病毒肺炎,能治好嗎?”
2.1.2憂郁、沮喪
因為被隔離后無法離開病房,長時間見不到家人,有些病人出現情緒低落。G:“一直在隔離環境中,每天說不了幾句話,也不想多說話。”E:“有些朋友知道我住院了,都給我打電話問我怎么樣了。但是我不想讓很多人知道我被隔離了,又不是什么好事。”
2.1.3害怕、恐懼
面對健康的危險和生命的不確定,生存本能會讓人們感到恐懼、害怕。E:“我在發熱門診就診時聽見別人說有武漢人員接觸史,害怕自己本來沒什么問題,但是害怕在醫院這個環境中感染病毒肺炎。”H:“我從來沒住院過,但是住進病房后又看見醫護人員的穿著,我挺害怕。”D:“我害怕我的結果是陽性。”I:“我胸悶很嚴重,第1次結果陽性出來的時候,要讓我轉入隔離病房,我很害怕。”
2.2病人住院隔離期間行為上的改變
2.2.1個人防范能力增加
B:“住院留觀期間我覺得醫院的東西沒有家里干凈,每天都會向護士索要酒精濕巾,擦拭我經常觸碰的東西。”C:“住院后我除了吃飯,一直戴著口罩。”
2.2.2個人防范過度
H:“我是因為發熱住進病房的,我希望體溫盡快下降,所以我每天量很多次體溫,一有時間我就量體溫。”G:“我住進病房后向護士要了1瓶免洗手液,動不動就洗手,摸任何東西我都會洗手。”
2.2.3個人生活習慣改變
A:“我平時挺喜歡吃肉的,但是住院后我吃什么都沒味,不想吃飯。”F:“我平時都會做運動,但住院后條件不允許,我也沒心情做運動。”J:“我剛住進病房時失眠,整夜睡不著覺,我會不自覺地哭。”
2.3病人對病情信息及知識宣教的需求
2.3.1病人對病情信息的需求
因疫情突發,病人數迅速增加,醫護人員缺乏,無法及時與病人溝通讓病人了解病情。D:“我住院幾天了,病毒核酸檢測2次都是陰性了,也不發熱了,但是一直不讓我出院,我想知道為什么不讓我出院。”H:“我住院抽血抽了很多管,但我只知道核酸檢測的結果,不知道其他檢驗結果。”D:“剛住院時咳嗽很厲害,除了口服藥醫生沒給我用其他藥,我想知道為什么不給我輸點液?”
2.3.2病人對疾病知識宣教的需求
有些病人因學歷、年齡等問題,疾病相關知識缺乏。A:“我看新聞很多病人通過做操提高免疫力,都有哪些操適合我這個年齡啊?”H:“我因為發熱住院,我父母給我買了很多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送來讓我吃,但也有人說吃太多保健品也不好,我一直糾結吃不吃。”G:“我想輸液快點好,但醫生說只吃口服藥就行,我覺得吃口服藥好得慢。”
2.4延續性護理服務的需求
因此次疫情的嚴重性,社會對疫情期間因此住院的病人關注度高,對疑似病毒肺炎病人轉入隔離病房后,隔離的環境,病痛的折磨,使病人的不良心理愈加突出。未確診病人出院后會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所以許多病人對延續性護理服務有需求。
2.4.1對心理疏導的需求
2.4.1.1疑似病人排除病毒肺炎出院后還存在不良的心理情緒、心理壓力
①來自對自身的擔憂:在疑似病人中可能有一部分經檢驗結果為陰性,但病人仍擔心或相信自己感染了病毒,盡管醫生給予沒有相應疾病的醫學解釋,也不能消除其顧慮。B:“看新聞有位病人核酸檢測陰性出院了,但是沒過幾天又轉陽了,我擔心自己會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H:“我周圍鄰居、好朋友都知道我住院了,雖然我排除了病毒肺炎,但我害怕他們還是覺得我是個‘危險人物’,戴有色眼鏡看我。”A:“我其實想在醫院多住幾天,因為高速一直封著,也沒有長途大巴可以回家,賓館也不好找。”②來自對家人的擔憂。F:“我出院后醫生建議我在家中繼續隔離觀察,家中有孩子、愛人,新聞說病毒潛伏期時間增長,我怕回家對我的孩子和愛人有影響。”E:“解除隔離出院后我又在社區的隔離點還要繼續隔離14d,我的孩子還小,我很想他們。”
2.4.1.2疑似確診病人轉入隔離病房后,不良心理愈加突出
I:“護士,你說這種病是不是治不好啊。”J:“剛轉入隔離病房時候我很害怕,現在雖然我咳嗽不那么厲害了,但是會對身體有其他損害嗎?”
2.4.2對康復的指導需求
C:“我排除病毒肺炎后最后的CT結果顯示我肺部還有炎癥,我希望出院后你們能給我打電話或發微信指導我用藥。”E:“我出院后還有點咳嗽,醫生給我開的藥都吃完了,我不知道是繼續吃還是停了。”
3討論
3.1加強對疑似病毒肺炎病人住院留觀期間不良情緒的疏導
疾病改變了一個人正常的生活節律,使病人內心受到打擊[5],又因病毒肺炎的治療需病人處在隔離區內,病癥的折磨以及被隔離給病人的內心造成較嚴重影響[6]。因此,應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①護理人員應注意語氣的平和,主動與病人進行溝通,更多地了解病人的家庭情況、病情變化及內心想法;②多開導病人,為病人灌輸積極的想法,盡量消除病人的消極想法,使病人在住院期間能保持心態的積極性;③醫院也可成立心理疏導小組,建立病人心理服務微信群,為心理壓力大的病人進行一對一干預。
3.2提供更好的醫療護理環境
病人住進隔離病房后護理人員應主動介紹病房環境,帶領病人更快熟悉病房,減少病人因陌生環境帶來的心理緊張。大型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輿論導向對群眾心理安撫及疫情防控等方面起關鍵作用[7]。病人會通過電視網絡接收到各種有關疫情的信息,造成病人的內心恐慌。護理時告知病人放下手機,適當地與網絡保持距離,留出足夠的時間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可發放疫情有關的知識手冊,或通過微信推送官方的有關防范疾病方面的小知識。除此之外,對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用不同方法,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其對疾病有一個正確清醒的認知的同時,還要掌握生活中的隔離消毒常識[8]。
3.3提高醫療資源儲備,醫護患三者共同參與
3.3.1提高醫療資源儲備
因大規模的疫情暴發,病人數的迅速增加,造成醫護人員數量不能滿足病人需求。加之有些年資低、無應急護理經驗的護士,全科知識儲備不足,無法就一些專業性問題解答病人。而病人住院期間最緊迫的需求也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9],醫護人員及相關人員應對此次疫情工作做出總結,培養儲備更多應急人才梯隊,保證病人疾病的相關需求。
3.3.2醫護患三者共同參與
在進行任何治療前后醫護人員應充分與病人溝通,讓其明白檢查的目的及意義。檢查結果和治療方案及時告知病人,消除病人因擔心病情產生的顧慮。因為病毒肺炎疑似病人的特殊性,應增加病人住院期間的安全感,認真落實病人十大安全目標,提高病人識別準確性,有效改進醫務人員之間溝通[10],贏得病人信任,確保病人安全。
3.4增加病人延續性護理活動
通過對排除病毒肺炎出院的病人進行回訪發現,他們出院后同樣需要關心和關注,存在擔心、無助等心理問題。①因為疫情的防控需要,多地采取措施管控流動人員。因此,病人出院時應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顧慮,主動為病人開具解除隔離的相關證明,聯系社區等相關職能部門,幫助病人順利出院回家。②改善病人出院后還存在不良心理情緒,因為此次疫情的突發性和嚴重性較大,疑似病人出院后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使其產生擔心、焦慮情緒。故可設立病人交流群,或通過電話等對出院病人進行回訪,了解病人心理需要,進行積極引導。開展延續性護理服務,解決病人的困難,滿足病人的需要[9]。③對確診轉入隔離病房治療的病人,醫院可成立確診病人心理輔導小組,對其繼續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幫助病人疏解壓力,改善情緒。
4小結
通過對10例病毒肺炎疑似病人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到在重大突發性傳染疾病發生時疑似病人在住院隔離期間各個方面的特殊需求,幫助護理人員解決在護理這類病人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完善護理人員的本職工作,也為病人提供更好的優質護理服務。由于本研究僅對某一時期、某一地區的某三級甲等醫院疑似留觀病房的病人進行了訪談,這一時期由于住院病人有限,還因地區、醫院級別及科室不同,所得出的結果是否一致,還需今后進行更大范圍的研究。
作者:李揚 韋偉 黃文貞 呂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