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醫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中醫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12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選取98例,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常規護理聯合中醫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對2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變化進行評估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在護理6個月時,其MVV、FEV1、FVC及FEV1/FVC水平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者在護理6個月時,其活動受限、呼吸癥狀及SGRQ分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對于改善此類患者預后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建議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護理;肺功能;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進行性發展的肺部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及生命健康。當前,臨床藥物治療方案可有效緩解COPD患者呼吸困難、咳痰等癥狀,但考慮到長期用藥帶來的藥物依賴性、治療成本過高等問題,在治療的基礎上對COPD患者實施合理的護理干預以改善其預后十分必要[1]。傳統中醫理論近年來在臨床各個領域均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次研究以98例COPD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分析中醫護理對此類患者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5年12月—2018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COPD患者中選取98例,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本次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觀察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為51~87歲,平均年齡為(62.5±6.3)歲;平均病程為(3.9±0.8)年。對照組49例,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齡為53~86歲,平均年齡為(63.4±7.2)歲,平均病程為(4.1±1.1)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納入標準
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中相關診斷標準;2)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COPD診斷標準;3)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
1)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者;2)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3)合并肺源性心臟病、肺結核、肺部腫瘤等其他肺部病變者。
1.4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包括COPD相關疾病知識健康宣教、用藥指導、注意事項、呼吸鍛煉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中醫護理:1)心理護理:根據中醫情志護理理論,從以情勝情、移情易性等多種途徑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保持心情愉悅,保證休息充足,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護理,避免病情惡化。2)飲食指導:囑患者清淡飲食,少食生冷、油膩食物,陰虛者可多食大棗、桂圓、蓮子以補氣養脾,心氣虛者多食燕窩、人參以養血補氣,其中,風熱犯肺證者應多進食金銀花茶等宣肺化痰食物,痰濁壅肺證者多食雪梨、銀耳等理氣止咳、清肺化痰食物,肺氣郁痹證者可進食蘿卜、杏仁等降氣平喘食物。3)運動指導:指導患者進行“六字訣”呼吸操,熟練掌握調息、調心、調身的結合,以改善肺部功能;指導患者練習八段錦,以調整臟腑、改善氣血運行,同時鼓勵患者參與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以活動身心,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4)辨證施護:咳嗽咳痰者,在指導患者深呼吸、正確咳痰基礎上,給予患者拔火罐、耳穴貼壓等針對性干預,對于無力咳痰者可對其進行振動排痰或胸部叩擊;喘息氣短者,對足三里、關元、氣海、內關、列缺諸穴進行按摩,并對皮質下、心胸肺、交感諸穴進行耳穴貼壓;發熱者可選取肺俞、風池、大椎諸穴進行刮痧療法;納呆腹脹者,可取神闕、關元、氣海、中脘諸穴進行穴位貼敷,并對足三里、中脘穴進行穴位按摩。
1.5觀察指標
1.5.1肺功能
采用肺功能測定儀對2組患者護理6個月時肺功能指標進行檢測,包括MVV、FEV1、FVC、FEV1/FVC。
1.5.2生活質量
采用SGRQ量表對2組患者護理6個月時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呼吸癥狀、活動受限、SGRQ分值3個維度,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1.6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x珋±s),并對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百分比形式,并對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肺功能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6個月時,其MVV、FEV1、FVC及FEV1/FV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2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6個月時,其活動受限、呼吸癥狀及SGRQ分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COPD是一種常見呼吸科疾病,其特征為進行性、不可逆性呼吸受限[3]。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對于大部分慢性疾病,在針對性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積極的護理干預,可有效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延緩患者病情進展,從而有效改善其預后[4]。因此,探討如何對COPD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隨著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融合的逐漸加深,大量報道均指出,采用中醫護理方案對慢性疾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5]。COPD在屬于中醫學“喘證”“肺脹”范疇,其護理主要遵循“急則護其標,緩則護其本”原則,根據患者辨證分型、臨床癥狀等對其實施針對性干預[6]。對于COPD穩定期患者而言,在常規臨床護理的基礎上,如維持室內空氣清新、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心理干預、健康宣教等,根據中醫理論對其進行針對性干預[7]。耳穴貼壓、穴位按摩均是常用中醫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局部臟腑機能,調節整體機體功能。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根據其辨證分型的不同取不同穴位進行耳穴貼壓,以改善患者肺功能、同時聯合穴位按摩、拔罐等措施,以緩解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胡葉芳等[8]報道指出,對COPD穩定期患者進行穴位按摩,可有效提升整體護理效果,緩解患者病情。傳統中醫理論注重“身心統一”“天人合一”,根據此觀念對COPD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扶正固本,對病情進行控制。通過飲食方案的調整對病情進行控制是中醫護理的一大特色,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根據其辨證分型指導患者制定飲食方案,以改善機體功能,促進肺功能的恢復。呼吸功能鍛煉則是臨床COPD患者護理的重要組成,六字訣呼吸操、八段錦均是常見中醫呼吸功能鍛煉方法。其中六字訣呼吸操糅合了肢體運動、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特點,可有效調節患者呼吸功能;八段錦則可有效調整臟腑功能,改善氣血運行。既往研究證實,盡管COPD患者氣道氣流受限為不可逆性,但通過合理的呼吸功能鍛煉可有效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改善其肺功能。本次研究顯示,在護理6個月時,觀察組患者肺功能相關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對COPD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可有效改善其預后。綜上所述,對COPD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對于改善此類患者預后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建議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小娟.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1):120-121.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261.
[3]陳麗.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干預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5,21(4):685-687.
[4]林艾花.綜合性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氣胸老年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8):3040-3042.
[5]譚耀坤,鄧惠英,羅梅銀.路徑式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9):1754-1756.
[6]席明霞,唐朝,卿利敏,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用三位一體化護理模式對肺康復的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3):199-201.
[7]邱泉珍.優質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良情緒及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3):15-17.
[8]盧丹.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護理綜合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8):151-155.
作者:陳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