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微信公眾平臺在早產兒延續護理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微信公眾平臺在早產兒延續護理中的作用。[方法]選擇收治的早產兒共120例,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延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早產兒延續護理,觀察時間為1年。比較兩組早產兒出生1年生長發育情況及1年內患病率。[結果]兩組早產兒出生1年生長發育情況及1年內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結論]微信公眾平臺在早產兒延續護理中應用能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減少發病率,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早產兒;延續護理;微信公眾平臺;生長發育
隨著兒科醫療和護理技術的不斷發展,早產兒的生存率穩步上升,但由于其各組織器官功能發育不夠完善,早產兒出院后仍面臨著疾病風險及生長發育遲緩等問題[1]。延續護理是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確保病人在同一照護場所或不同的照護場所周轉時,能夠接受到具有連續性和協作性的照護。即由高級護理人員為病人制訂科學的出院計劃,在病人回歸社區或家庭后提供的電話或家庭隨訪為主要形式的護理活動[2]。Khalafi等[3]認為:延續護理是護士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經過20多年的探索,國外的延續護理已經形成了其指導模式和理論成果[4]。在我國延續護理還處于摸索階段,已經證實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5]。本研究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早產兒延續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住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均符合早產兒診斷標準,體重≤2000g,胎齡≤36周,早產兒家長交流溝通正常會使用微信,了解本研究的方法并自愿參加此項研究。共120例,其中男62例,女58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早產兒在胎齡、性別、分娩方式、身長、出生體質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早產兒常規護理,實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包括新生兒喂養、保暖、皮膚護理、預防感染、出院帶藥服用方法及復診時間等內容。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早產兒延續護理,為期1年。患兒家長通過掃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就會收到后臺自動推送的使用說明,責任護士一對一輔導家長正確使用該平臺獲取延續護理相關內容。通過后臺管理中修改備注,掌握關注公眾號的早產兒均實名制。微信平臺推送的延續護理內容:①日常護理。早產兒生理特點,皮膚、臍部、口腔及臀部等護理,生命體征的觀察,體溫管理,保護性隔離方法等。②預防免疫的時間,來院復診的時間、復診內容及注意事項,到兒童保健科定期體檢的時間安排等。③合理喂養。母乳以及母乳不足時喂養的方法,奶量增加的原則,輔食添加的方法、技巧,添加鈣劑、鐵劑等的量及時間。④早產兒家庭護理操作技能,如撫觸、健兒操、肢體功能訓練方法、親子活動及神經心理保健等。⑤家長需要注意的事項、產婦如何擠奶、喂奶等。⑥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早期干預。推送的形式包括文檔、圖片、視頻等。醫院定期早產兒護理相關知識,及時解答家長提出的問題,若早產兒家長遇到問題可通過微信與醫院醫護人員進行一對一交流并進行個別指導。
1.3觀察指標
①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包括早產兒的身高、體重及頭圍。應用本院統一的測量床、體質量測量器和卷尺。量取早產兒出生時和1年時間點的數據。②患病率:收集統計早產兒1年內的患病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通過網絡進行健康教育、遠程會診以及遠程醫療咨詢,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為較為普遍的手段[6]。我國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微信平臺已經成為較熱門的網絡交流平臺。微信公眾平臺集合了圖像、文字、視頻、語言、表情等幾乎所有的信息傳播接受功能,能夠一對多傳播,信息達到率高。應用微信公眾平臺把延續護理內容發送至手機的達到率幾乎是100%。同時具有互動特征,可以回復病人提出的疑問,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交流。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早產兒延續護理,使早產兒家長根據微信平臺推送的內容進行科學規范的延續護理,且對護理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咨詢。微信平臺推送的內容豐富,并可與兒保、婦產等多學科進行協同合作。延續護理在國內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大部分延續護理的形式是提供家庭隨訪和電話隨訪完成[7],但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受到距離、時間的限制,缺乏圖像視頻、不夠形象直觀等。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形式多樣,交流便利,較好地解決了家庭隨訪、電話咨詢的不足,在非緊急情況下微信沒有雙方距離、時間限制,可以互傳圖片、視頻、文字,便于護患之間的交流溝通理解和執行[8]。又具有經濟、方便、直觀、簡單、實用等優點,為延續護理提供了較好的途徑,使家長的參與度高,滿足了家長對照護早產兒的需求,在早產兒的照護上達成共識,避免因家庭成員育兒觀不同而形成的煩惱和壓力。通過微信公共平臺使家長與醫院保持聯系,優化醫院家庭之間的合作和協調,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9]。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系統、規律的推送形式多樣、易存儲、易攜帶、易分享的延續護理內容,以圖片、視頻、文字等更人性化、更直觀的手段展現給患兒家長,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書面和口頭的綜合指導方式[10]。通俗易懂,符合網絡環境下年輕家長通過手機學習和獲取知識的習慣,可以隨時隨地對微信平臺上的延續護理內容進行反復閱讀觀看學習,保持較好的依從性,在早產兒的照護中抓好落實,并及時向醫院反饋在照護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實際問題,不斷糾正自我管理模式出現的弊端,促進早產兒安全健康發育成長。我國早產兒延續護理的體系尚未構成,早產兒家長對早產兒健康保健及疾病預防等知識了解較少,出院后經常出現護理、喂養等不到位問題,當發生病情變化時,缺乏良好的解決辦法,導致早產兒生長發育受到影響[11],發病率和再入院率增高,從而加重了社會負擔和家長的思想顧慮。因此,保障早產兒在院外健康的生長發育,提高其生存質量,降低發病率和醫療成本,已經成為兒科醫護工作者的重點研究方向[12]。本研究中,把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到早產兒延續護理中,使早產兒在家中得到科學、規范、全面、系統、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早產兒出生1年生長發育情況及1年內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說明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對早產兒延續護理能夠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減少早產兒的發病率,提高了早產兒的生存質量。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對早產兒延續護理,為患兒家長與醫護人員建立了多元化的交流溝通平臺,真正實現了醫護患“零距離”,使早產兒可以在溫馨而又方便的家庭中享受到綜合醫院醫護專家的高水平指導,受到患兒家長的喜愛.
作者:蘇俊芳 郭學勵 李天超 單位: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