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護理管理在老年結直腸癌化療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通過設立化療督導員對老年結直腸癌化療患者進行全程督導護理管理,并對其效果進行評價。方法將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青島市某三甲醫院腫瘤內科住院的120例老年結直腸癌化療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化療督導員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比較兩組患者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在骨髓抑制、惡心嘔吐、腹瀉等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設立化療督導員對老年結直腸癌化療患者實施全程督導護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化療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對于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關鍵詞】老年患者;結直腸癌;化療督導員;全程督導護理管理
近年來,結直腸癌作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的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在腫瘤死亡統計中指出大腸癌位列第四位,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且有近l/3的患者就診時已發生轉移,化療是晚期大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1]。常規的護理效果并不理想,有效地護理干預對提高化療效果,降低化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顯得非常重要[2]。為了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有效降低化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做好老年結直腸癌化療患者的護理,我科對老年結直腸癌化療患者實施化療督導員全程護理管理模式護理,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顯示,取得滿意的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腫瘤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120例老年結直腸癌化療患者,根據護理管理模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為(65.58±5.46)歲;文化程度:本科6例,大專12例,高中16例,初中及以下26例;住院時間:10~15天;腫瘤分期Ⅱ期有15例,Ⅲ期有27例,Ⅳ期有18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為(67.2±2.82)歲,文化程度:本科5例,大專15例,高中20例,初中及以下20例;住院時間:12~16天;腫瘤分期Ⅱ期有16例,Ⅲ期有25例,Ⅳ期有19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入選標準:病理檢查確診的患者符合結腸癌診斷[3],具有化療適應證,Kps評分≥60,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年齡≥80歲,有嚴重的心、肝、腎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礙,意識障礙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化療患者常規護理管理。1.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化療督導員的選拔和工作內容:①科室選拔高年資責任護士3人擔任化療督導員。選拔標準:腫瘤科工作≥6年,主管護師及以上級別,參加省級以上腫瘤專科護士培訓≥6個月,參加過靜脈化療系統培訓者。②建立患者的化療護理檔案,進行個性化的隨訪服務,保證對化療患者的延續護理服務。在關注患者自身的同時,加強與患者親屬的溝通,引導親屬多陪伴、關心、鼓勵患者,使患者在親屬中獲得力量,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③完善化療前護理工作,評估及患者健康教育。幫助患者舒緩心理壓力:通過行為放松療法、音樂療法幫助患者放松,紓解精神壓力,主動和患者聊天,轉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境心情,進行心理疏導。④按照每位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制定護理計劃,準確記錄患者治療及不良反應干預措施。⑤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指導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選擇適當的溝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依賴和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無形中減輕患者對化療的恐懼與抵制心理。⑥化療督導員做好與主管醫生的溝通工作,與責任護士的護理指導工作。(2)督導管理流程:①督導員定期對專業護士進行風險知識的引導與培訓工作。②化療前教育:向患者講述化療的不良反應、風險發生率、護理策略等,并指導患者正確、合理飲食,予以心理疏導與勸慰,使其積極配合治療。③化療期間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加強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和業務素養,并使風險處理能力得到提升,依照醫院的具體狀況,制定科學、有效的應急方案,將化療風險管理制度有效落實,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④做好患者化療后的隨訪及不良反應的護理干預,使患者在化療全程都能得到個體化的護理管理。
1.3觀察指標
①本研究主要觀察患者對化療督導員實施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的滿意度。其中,護理服務滿意度以我科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為基礎,收集患者對化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②化療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骨髓抑制、惡心嘔吐、腹瀉及肝損傷等(不良反應參照NCI-CTC3.0標準進行評估)[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2.2兩組患者化療不良反應比較
3.討論
3.1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促進滿意度,改善生活質量
化療是治療老年患者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為多療程化療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5]。由于化療方案復雜、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癌癥患者自身身體素質不易耐受,使臨床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增高[6]。本研究通過對結直腸癌患者實施的護理管理模式詳細研究發現,患者對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的滿意度與常規護理管理模式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顯示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更能滿足患者住院化療期間的護理需求,保障了靜脈化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改善結直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這與衡靜的系統化護理[7]、房敏的臨床護理路徑[8]、王少區的精細化管理[2]等研究類似,都表明了優化的護理管理模式出現對結直腸癌化療患者有著重要意義,提高了化療護理管理有效性和質量。設立督導員對化療患者進行全程管理的模式,以評估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改進化療護理服務模式,針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化療的護理需求為重點,完善評估化療前患者的心理準備,減輕心理壓力,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及生活質量。通過督導員的護理管理,在化療患者的全過程、針對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做好飲食、服藥、不良反應的護理干預,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增進護患和諧溝通[9]。
3.2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患者安全
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方面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對結直腸癌化療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了靜脈化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化療藥物期間,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是完成化療的關鍵[10]。在患者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精心護理,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按要求及時給予處理,盡量減少對患者的影響甚至傷害,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確保治療的順利進行[11]。馬創的流程管理應用在化療藥物給藥安全的研究[12]表明流程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護士和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全程督導護理管理模式從入院評估到治療和健康教育做了連續性的護理管理,對患者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進行積極、有效的預防。通過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方案督促患者做好自我管理,掌握自我監測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3]。化療督導員的設立,規范了醫療護理行為,患者享受到系統化、規范化、個性化的護理服務。
作者:陳鵬 周陽 鄧立華 單位: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