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安全護理管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婦產科手術室護理應用安全護理管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資料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前來該院婦產科進行手術的64例患者住院病歷,對其進行詳細的回顧與分析,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而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基礎上聯合安全護理管理模式,分別觀察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下護理糾紛、護理差錯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結果統計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糾紛和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滿意度發現,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手術室護理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聯合安全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同時降低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差錯和糾紛,提升臨床整體服務質量。
[關鍵詞]安全護理管理模式;婦產科手術室;常規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近些年,隨醫療水平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對于傳統的疾病治療服務,逐步漸變為優質護理管理服務,而對于婦產科護理管理模式,提出安全護理管理應用價值較高。手術室為重要治療場所,手術管理者應嚴格要求護理人員術中各項護理操作,對于工作中的危險和不安全事件有預見性,減少術中發生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相關人士調查研究發現應用安全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婦產科患者在臨床護理工作的風險,該文就該院64例婦產科手術患者進行分組,詳細研究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聯合安全護理管理模式后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前來該院婦產科進行手術64例患者住院病歷,對其進行詳細的回顧與分析,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統計發現其中患者對照組年齡范圍為22~54歲,平均年齡為(43.3±4.2)歲,子宮全切術11例,宮外孕單側或雙側輸卵管切除術9例,子宮肌瘤切除術8例,附件囊腫切除術6例。而觀察組中患者年齡范圍為23~56歲,平均年齡為(44.8±3.9)歲,其中子宮全且術10例,宮外孕單側或雙側輸卵管切除術10例,子宮肌瘤切除術7例,附件囊腫切除術7例。排除兩組患者患有肝腎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疾病,并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告知相關事宜和注意事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以取得患者和家屬配合。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發現年齡、患病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模式。
1.2.2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管理基礎上實施安全護理管理模式,詳細護理措施如下:①開放靜脈通路,要求穿刺后應嚴格執行書寫穿刺時間和日期,并根據穿刺部位進行適當固定,固定應力度適宜,避免力度過大導致局部血液循環減慢,甚至由于手術時間長導致壞死。②擺放體位,手術室管理者應要求護理人員協助患者擺放體位,對于側立式手術體位應進行約束帶固定,避免由于患者麻醉后肢體失去自主支配能力導致傾倒,而發生不安全事故。③各項儀器連接線,手術護管理者應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連接線的連接,且避免各連接線壓迫血壓。④定期培訓和考核,手術負責人應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和階段性考核,培訓應采用模擬全程,配備配臺護士和巡臺護士,并針對于各個護理點制定設置相應分數,將階段性考核分數與護理人員的業績獎金掛鉤,提升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配臺和巡臺護士的默契能力,同時強化護理人員對各知識點和管理制度的了解能力[1]。⑤交接班細化,手術室管理中應細化手術室護理工作內容,以及相關交接班事宜,如上下班交接班、術中巡臺交接班等。且在術中交接班時,應詳細核對患者信息,如輸血、擺放體位、術中用藥名稱和量、配臺紗布數量、麻醉師簽字以及患者術中出入量等,雙方交接護士應簽字,交接班針對于可能發生壓瘡部位進行觀察和適當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患者出手術室以病房護士或重癥監護室護士交接班時應詳細交接患者術中用藥情況,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方可交接完畢。⑥溝通技巧,要求護理人員與患者和家屬溝通應保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語言應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過度術語,導致患者和家屬由于聽不懂而導致緊張和恐懼,查閱相關文獻發現,患者情緒的改變可導致患者生命體征發生變化,可直接影響患者手術質量和后期恢復效果。且護理人員應為防范醫療糾紛,應注意與患者和家屬溝通應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由于表述不清發生醫療糾紛[2]。⑦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適當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告知術中相應防范安全注意事項和相關事宜,降低術中發生不安全事件[3]。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在術中護理糾紛和護理差錯發生情況,以及采用手術管理者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統計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
1.4療效判定標準
該次統計臨床護理滿意度采用科室負責人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每份調查問卷為百分制,85~100分為非常滿意,70~84分為滿意,60~69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5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算處理,組間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糾紛和護理差錯發生率
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糾紛和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
對比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發現,觀察組為93.75%,而對照組為78.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手術室為醫院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評價手術室治療的服務質量評價好壞,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為術者的操作,而另一方面為護理人員的配合和相關護理操作[4],而對于婦產科患者患者特殊特點,發生不安全因素應提高重視率,傳統手術主要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而未將護理工作細化,往往由于護理人員工作的疏忽,可導致患者發生相應不安全事件,如輸液配伍錯誤、預防壓瘡工作、漏記出入量記錄、器械核對不清等[5],這就需要手術室管理者提升手術室護理管理安全性。而安全護理管理模式就是為提升手術室管理人員對護理人員在手術室工作中患者安全性而提出的,總結安全護理管理模式為科室護理人員應強化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階段性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和學習,并學習和培訓期間應采用全場景模擬,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的默契度[6]。回顧該次調查發現,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安全護理模式后護理人員護理糾紛和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單純實施常規護理操作的發生率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采用手術室負責人自制滿意度調查表發現觀察組滿意度明顯較對照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應用安全護理管理模式在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可大幅度降低護理工作中的糾紛和差錯發生,提升臨床護理滿意度以及整體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趙麗紅.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93):178,180.
[2]符靜.安全護理模式在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2):181-182.
[3]李慧賢.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婦科門診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144,152.
[4]崔靜.安全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健康研究,2015(2):210-211.
[5]溫曲英,徐月娥,葉新蘭.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11):145-148,152.
[6]吳艷艷,鄔國英,姜海燕.安全管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C]//中國轉化醫學和整合醫學研究會、中華高血壓雜志社.中國轉化醫學和整合醫學研討會(廣州站)論文綜合刊.福州:中國轉化醫學和整合醫學研究會、中華高血壓雜志社,2015.
作者:李梅平 單位:長春市婦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