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護理干預預防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預防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效果。方法選擇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78例婦產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圍術期預防感染的護理,比較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不同術式感染總發生率、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應用于婦產科圍手術期可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有利于患者康復。
關鍵詞:護理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
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自然分娩困難、卵巢癌等婦產科疾病采用保守治療往往效果不佳,而手術治療是這類保守治療無效的婦產科疾病的有效處置方法[1]。但是手術本身是一種侵入性操作,易引起感染[2]。加之女性生理解剖結構較為復雜,部分手術的范圍較廣,可增加術后感染發生的風險,還可能引發排尿障礙、性功能障礙等并發癥,不僅增加醫療負擔,還對患者的預后造成嚴重影響[3]。故在圍術期應用有效的護理方式,對于減少圍術期感染、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探討在婦產科圍術期應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預防感染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78例婦產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9例。觀察組年齡22~45歲,平均(35.02±3.03)歲;術式:剖宮產手術28例,卵巢癌根治手術22例,子宮肌瘤剔除術17例,全子宮切除術7例,陰式子宮切除術15例。對照組年齡23~46歲,平均(36.01±3.12)歲;術式:剖宮產手術27例,卵巢癌根治手術21例,子宮肌瘤剔除術16例,全子宮切除術8例,陰式子宮切除術17例。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研究。納入標準:符合手術指征的婦產科患者;能正常的交流、聽寫及閱讀。排除標準:合并急性感染或血液系統疾病者;不能耐受相應手術方案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時將其基本資料、疾病情況及手術類型等資料進行整理并做成檔案,以為護理工作提供依據。再進行圍術期的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準備、術后抗感染及其他并發癥的防治、出院指導等。并定期對患者的病室垃圾進行清潔、消毒,保持病室的通風、干燥,指導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1.2.2觀察組給予圍術期預防感染的護理。具體如下。(1)加強術前準備。①入院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給予患者安慰、鼓勵,并告知患者手術相關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維持營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②選取合適的酸堿溶液對外陰及陰道進行日常科學清洗,避免滋生微生物。③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必要時進行腸道準備,以平衡腸道菌群,避免菌群紊亂。(2)圍手術期的管理。①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建立并發癥評估系統以評估感染發生風險,并提前做好準備。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包括日常用消毒液洗手,并在醫院佩戴口罩等。③囑患者及家屬維持病室環境舒適、清潔、干凈。④尤其注意急診手術,應制定完善的術前準備工作,并進行連續性的護理。⑤注重患者的情緒及心理活動變化,耐心地和患者溝通、交流,解答患者心中顧慮,多給予患者關心,并向患者介紹多個治療成功的案例,以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3)護理工作管理。①對于手術行腹部切口的患者,需早期進行腸內營養,加強術前腸道準備,術后按摩腹部,并加強飲食管理。②加強對無菌敷料及消毒用品的管理。③切口后、縫合前均需應用長效的抗菌材料,避免感染,此外還需在術前預防性地應用抗生素,術后合理、規范地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④密切關注手術切口情況,預防其開裂。⑤減少非必要性侵入陰道的護理操作。⑥加強管道管理,減少管道的留置時間,鼓勵早拔管。⑦指導患者主動咳嗽,并加強鼻飼管理,避免誤吸。(4)術后護理。術后多鼓勵患者,并保證病室環境舒適安靜,以確保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及足夠的休息時間,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幫患者進行按摩,以避免下肢靜脈血栓、腹脹的發生,協助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適當做一些功能鍛煉,以加速血液循環及腸蠕動。每日囑家屬用溫水及清洗液清洗患者身體及隱私部位,以減少細菌的滋生。除此之外還應對手術切口進行密切關注,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更換手術敷料,對于體溫升高或疼痛持續者,給予對癥支持處理。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不同術式感染情況、感染分布情況及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計量資料用n/%、x軃±s表示,用χ2、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同術式感染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同術式感染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45,表1).
2.2兩組患者的感染分布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因女性生殖系統生理解剖結構相對男性來說較為復雜,故該方面病種也較多,部分病種采用保守治療不能獲得明顯效果,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剖腹產、卵巢癌、宮頸癌、子宮肌瘤等[4]。婦產科手術患者在圍術期易出現感染,其發生感染和內外源等多種因素相關。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手術侵入性操作不當、消毒滅菌不完全、準備不充足等因素或術后患者機能發生相應變化,陰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失衡[5-6]。內源性因素主要包括疾病對機體體能的消耗,引起免疫力降低或營養不良,不能強有效地抵抗致病微生物,再者手術也可損耗身體,使得病原微生物有可乘之機,增加感染發生的風險[7]。故在圍術期應用有效的護理方式進行針對性預防,對于降低圍術期感染率,促進患者康復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同術式感染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婦產科圍手術期應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康復。這可能和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在圍術期各階段進行預防性干預,其目標性較為明確,可嚴格按照醫療護理步驟以科學的方法阻斷各類感染發生的源頭有關[8]。在術前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維持營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并選取合適的酸堿溶液對外陰及陰道進行日常科學清洗,以避免滋生微生物,減少感染發生。進行圍術期護理工作的管理,加強各種管道管理,引導患者主動咳嗽,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并密切關注切口情況,嚴格按照無菌原則更換敷料。術后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清潔的病室環境,并協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叮囑家屬每日為患者清洗隱私部位。綜上所述,在婦產科圍手術期中應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有利于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袁維,蘇春芳,康林,等.護理干預對預防婦產科圍術期感染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0):106-108.
[2]游薛慧,石興苗.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效果探討[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2):375-376.
[3]李雪琴.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30):158-159.
[4]黃遠霞,黃日花,黃雪梅.婦科圍手術期患者焦慮、抑郁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現代醫學,2017,54(9):1352-1355.
[5]馬塵,閆亞娟,何玥.整體護理干預在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7,14(9):100-102.
[6]商存平,朱楚瓊.探討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6,22(2):182-183.
[7]謝劍平,徐成鳳,左玉芹,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個體化關愛服務的臨床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11):40-42.
[8]陳莉,蔡立春,周演鈴.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后腫瘤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3):338-341.
作者:賈麗芬 白水霞 單位:神木市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