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生兒科護理安全因素策略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護理人員素質方面
1.1.1護理技術因素。
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設備、新儀器的不斷推廣使用,護理技術的復雜程度不斷增高,護理人員專業知識不牢固,專科操作技能不熟練,突發事件處理應變能力差,儀器設備使用不當等。如病情觀察不及時、醫囑用藥規定時間未輸入、臀紅、脫管等,直接關系到患兒的護理安全。
1.1.2違反規章制度,責任心不強。
制度執行落實不到位,護士安全意識淡薄。特別是低年資護師缺乏風險意識,對對規章制度掌握的不全面,對核心制度落實未引起高度重視,而且在工作中往往違背了基本操作規程,簡化流程,執行走過場,觀察不仔細。如交接班不仔細、探視卡上的性別與事實不符而引起身份識別的糾紛、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發生墜床等。
1.1.3服務觀念理念落后
表現為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生硬,溝通能力差,個別護理人員工作作風不嚴謹,未能體現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慎獨精神不強,獨立值班時工作做得馬虎,加之家屬又不能陪在患兒身邊,滿腹的擔心、焦慮、疑問,一旦治療結果不理想,家屬可能為此為由而引發糾紛。
1.1.4法律意識淡薄。
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主要體現在因工作繁忙不能按時記錄,記錄不符合規范或不完整,記錄中有涂改或與醫療記錄不相符等;新入院的新生兒入院情況與家屬交接不細致,導致因某些入院前已存在情況引起不必要糾紛。
1.2管理因素方面
1.2.1人員配備不足。
未按床護比配備護士,無法滿足患兒等級護理和生活護理的需要;新生兒科護士除要完成大量的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任務之外,患兒的一切生活護理均由護士來完成,護士工作任務繁重,再加上倒班頻繁,導致護士身心疲憊,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護理不良事件。
1.2.2管理體制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力。
護理管理者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和主動防范性。相關業務知識培訓不及時,不到位,醫德醫風等職業道德教育薄弱;護理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一級質量監控不到位,質量檢查結果與績效掛鉤不到位,質量問題反復出現。
1.2.3設備、藥械管理不規范。
新生兒科常用醫療設備維修和保養不及時;使用工程中出現故障,未能及時的發現和排除;搶救設備、藥品的交接流于形式,導致未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而影響搶救,對新生兒的安全造成危害。
1.2.4醫院感染管理不到位。
新生兒免疫功能還不成熟,對環境中的傳染性細菌沒有抵抗力。來自醫護人員和環境的因素、管理不當或不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不嚴格掌握消毒藥械的使用方法,清潔工具重復使用都會引起醫院感染的發生。
1.3患者及家屬因素。
新生兒無語言表達能力,基礎護理難度高,發生護理風險概率高,如喂奶發生胃食管反流而窒息、抓傷、燙傷、暖箱、光療箱箱溫驟變均可導致事故意外;患兒病情重,家屬對不能陪在患兒身邊表現不理解;重癥監護設備的使用、新技術的開展和專人護理產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患者增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有的患者家屬由于經濟困難過分關注醫療費用,特別是面臨人財兩空時,借費用高為由與醫護發生糾紛。
1.4環境因素。
新生兒病房時患者集中治療的地方,也是醫院感染的高發區,由于新生兒的免疫功能發育不全,特別是早產兒,未成熟的皮膚屏障是細菌進入體內導致感染的重要途徑;重癥監護病例使用醫療設備多,侵入性操作多,細菌菌株種植機會多,易導致醫院感染暴發的發生,危及患兒生命。
2護理安全防范措施
2.1營造安全文化,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安全意識。
建立完善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增強護理人員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將護理質量安全管理與目標管理和護理人員績效掛鉤,自覺維護護理安全主動防范護理風險;鼓勵主動報告醫療護理不良事件,建立無懲罰性護理差錯上報制度,護理管理者分析不安全因素發生原因,從管理、流程、制度上進行針對性的持續改進。
2.2堅持預防為主,確保質量安全。
強化護理安全過程,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和診療護理常規,制定常規護理工作流程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等流程,實施跌倒、壓瘡等重點護理風險的病情評估和新生兒出入室患兒情況家屬書面交接,設立護理安全重點提示、管路標識等護理安全屏障,強化護理核心制度的落實和關鍵設備的管理;加強重點環節、重點時段、重點人員、重點患者的管理工作,例如靜脈輸液外滲的管理做到按規定上報,逐層查房,將差錯苗頭控制在萌芽狀態。
2.3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保證護理人力需要。
護理人員的數量上保證病床的需求,普通新生兒病床與護士比例1∶0.6,監護病房與護理人員比例為1∶1.5,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入院高峰期和危重搶救任務繁重時,彈性排班,合理調配。
2.4加強護理人員的慎獨修養和溝通能力等職業道德水平
實施新生兒護理人員準入制度,新生兒工作護理人員要求有3年以上兒科工作經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精神和語言藝術能力。加強與新生兒家屬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是主體,同樣患者家屬也一個主動配合護理人員積極完成護理過程,盡到自己的義務。在新生兒入院時及工作的各個環節充分尊重患者家屬的知情權,制作各種告知或宣教單,能夠站在家屬的角度思考問題,耐心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避免因家屬誤解造成糾紛。
2.5加強護士資格準入,加強護理培訓。
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對新上崗護士從綜合力、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規范服務等方面進行考核,強化低年資護士的規范化培訓,指定高年資護士進行一對一帶教等,加強專科護士培養,提高專科知識技能,將護理培訓與護士晉升、績效、評優掛鉤,保證和提高培訓的效果。
2.6疑難危重患者護理,層層落實把關。
建立疑難危重患者報告訪視制度,危重患者由科室填寫報告卡,護理部質控組現場查看并指導或組織副主任護師及專科護理會診,具體指導,建立重危患者護理質控組,每月對全院重危患者進行質量檢查,保證危重患者的護理安全。
2.7防控醫院感染,做好重點監測。
病房按規范設置,流程合理,傳染病、早產兒分區收治,認真做好空氣、物表、地面的清潔消毒工作,清潔消毒用具做到潔污分開,避免重復使用,醫務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認真實施手衛生,診療護理用品患兒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加強醫療設備的消毒管理,實施醫院感染重點監測和環境衛生學監測,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
3小結
新生兒科是臨床高風險科室,稍有疏忽極易引起護理風險和危及患兒的安全。只有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機制,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提高人員的法律和風險防范意識,努力從制度規范、服務流程、人員培訓、風險評估等各個環節入手,建立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的全員護理安全文化,不斷分析總結,建立防范措施,實施科學化的護理質量和安全管理,才能杜絕護理風險,確保新生兒的護理安全。
作者:牛秀艷 尤艷 單位:遼源市婦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