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優質護理服務中兒科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兒科普通病區分為2個護理單元,共設63張床位,收治患兒年齡為生后1個月至14周歲,病種均為兒內科病種。共有護士長2名,護士24名;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6名,護士18名;本科學歷7人,大專學歷19人;護士平均年齡32歲。床護比為1∶0.3~0.4,床位利用率年平均為98.3%以上。
1.2方法
1.2.1實行新穎有效的管理框架模式
實行護士長—責任護士—輪班護士—輔助護士四層立體管理框架模式。兒科1護理單元設33張床位,劃分成3個責護組,每個責護組分管11張床位;兒科2護理單元設30張床,每個責護組分管10張床位。每3個責護組設1名護士長,主管護師或副主任護師職稱。每組責任護士1名,護師職稱;輪班護士2名和輔助護士1名,均為工作3年以上的護士。
1.2.2改變護士責任意識與護理理念
培訓責任護士,轉變護理理念。要求責任護士一定要改變以治療、處置為主的傳統護理模式,把護理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從患兒入院起,認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與交流,語言通俗易懂,文明禮貌,絕不能出現冷、硬、推現象。強調細節護理與個案護理,以人為本,針對不同年齡的患兒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對于性格偏激或多疑的家屬護士要有耐性,多解釋、多關心,學會換位思考,把患兒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愛護,消除家長的不信任心理,盡最大努力得到患兒家屬的滿意。
1.2.3熟練護理技能與知識
加強全體護士專科及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熟練掌握三基知識即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也是保證優質護理服務的根本。護士長提前安排每周護士要掌握的護理知識,同時安排責任護士利用空閑時間組織護士學習。每日晨會后護士長抽查護士護理知識掌握情況,未掌握者及時整改直到掌握為止。兒科護理操作中小兒靜脈穿刺最難也是最容易引起護患糾紛的操作,要求年輕護士要多向高年資護士學習穿刺技巧,穿刺時面對患兒恐懼、哭鬧、家長焦慮等狀況,護士要對家長進行心理安撫,對患兒操作動作輕柔,細心地呵護,以取得家長的信任和配合,避免糾紛發生。
1.2.4增強督查力度
不斷督促檢查,護士長每日巡視病房,詢問患者病情以及對護理工作的建議與意見,指導護理要點,發現不足及時整改。科室每周1次護理查房及講座,每月進行1次三基知識和技術操作考試。護理部每月進行1次質控考核及滿意度調查,每季進行1次三基知識和技術操作考核。通過層層把關來提高護理質量。
1.2.5創造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
改善病區環境,病房內掛粉色卡通窗簾,走廊墻壁懸掛兒童喜愛的各種動物壁畫及為家長準備的育兒知識宣傳欄。設立3個特色病房,備有電視機、飲水機,每個護理單元備有微波爐為患兒熱奶熱飯。為患兒的安全著想每個床都增設活動床擋,以防患兒墜床。同時在每個床頭都懸掛有溫馨提示。
2結果
兒科開展優質護理后,護士的三基知識考核合格率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調查達到95%以上,護理連續2年達到零投訴的滿意效果。
3體會
3.1責任制護理推進了優質護理的開展
責任護士對每名自己所管轄患兒的全程護理,使患兒家屬感到面對一個陌生環境,陌生人群有了依靠,有困難找責任護士,有疑問找責任護士;同時責任護士也利用為患兒治療、處置、生活護理時與患兒及家屬多溝通,講解一些與患兒疾病有關的知識,不僅融洽了護患關系,更有利于患兒疾病的恢復。
3.2重視細節,保障安全優質服務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責任護士不僅貼近了每個患兒家庭,更能從細微之處觀察患兒的病情,及早發現潛在的并發癥,給醫生診治提供可靠的臨床資料。同時指導家屬給患兒正確用藥(口服藥),教會家屬如何避免嗆奶,嬰幼兒喂藥技巧,確保患兒的安全、健康。
3.3優質護理服務是護理事業發展的必然
從我們的實踐可以認為,優質護理服務不僅為護士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平臺,同時也讓患兒及家屬感到了社會的溫暖,真正達到了護士滿意,患者滿意,社會滿意的良好效果。
作者:石偉蘭 呂愛萍 單位: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