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內外婦兒科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床位860張,病區37個;全院護理人員435人。床護比1∶0.51。本次研究選取婦科(床位30張)、兒科(床位40張)、內科4個病區(神內、呼吸、消化、心內分別為52張、40張、40張、84張)、外科4個病區(普外、心胸外、神外、骨科分別為40張、25張、34張、40張)共10個病區(共計425張床位)作為研究區域,住院1周(2013年3月12~18日)患者作為調查對象。10個病區的護士149人,均為女性,年齡19~45(28.74±6.50)歲。護士長10人,護士139人。學歷:中專48人,大專78人,本科22人,碩士1人。職稱:護士75人,護師43人,主管護師24人,副主任護師7人。護齡1~26(7.33±5.59)年。在編42人,合同107人。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測算各??撇煌?a href="http://www.east68.cn/yixuelunwen/erkehulilunwen/44006.html" target="_blank">護理級別患者護理工時。由護士長組織本病區護理人員對本病區住院患者1周所有操作項目進行測量。要求每名護士將所完成的操作項目的時間進行記錄,填寫于直接護理項目測量表、間接護理項目測量表,護士長負責核查與監督。
1.2.2計算方法
1.2.2.1間接護理時間
間接護理時間單位為“min/(例•24h)”。如果護理項目不是每天執行,則用測得的總時間除以間隔天數,其平均值即是間接護理時間。
1.2.2.2直接護理時間
按照護理級別測量每例住院患者操作項目執行時間。直接護理時間單位為“min/患者”。操作由1名護士執行,操作時間為實際花費時間;如果多名護士完成,操作時間則為實際花費時間乘以護士人數。
1.2.2.3以??茷閱挝挥嬎愀骷墑e患者人均日護理工時
①各級別患者護理總工時(1周)=間接護理工時總和×該護理級別例數/患者例數(1周)+直接護理工時。②各級別患者例均日護理工時=各級別護理總量(1周)/各級別護理患者總數。
1.2.2.4以專科為單位計算護士日工作量
①日護理工作量=年護理工作量/365。②年護理工作量=各級別患者例均日護理量×各級別護理患者總數(1年)。
1.2.2.5護士人員配置
①護士人數=(日護理工作量/每名護士每日工作時數)×休息系數×機動系數(原衛生部人力編制常用計算公式)。休息系數=365/(365-休息天數)=1.4(休息天數=法定節日假+平均公休假);機動系數為1.2(原衛生部標準機動系數為1.2~1.4)。②護士人員配置=床位數/護士人數(計算所得)。
1.2.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2.1同一病區不同護理級別患者護理工時存在差異,應根據患者情況實施彈性排班
各專科一級護理患者日均護理工時顯著大于二級護理患者(均P<0.01),這與不同護理等級患者的護理項目和內容不同有關,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自理能力及配合有關。而分級護理其定義則闡明了分級護理是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實施的護理。隨著患者自理能力的下降,護理需求量增加。就一級護理患者而言,患者多是要求嚴格臥床或病情隨時變化需嚴密監測,并且其大多數客觀配合能力較二級護理差,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相對耗時,相應增加了護理工時。針對此情況,病區護士長應每日了解患者動態,根據住院患者的數量、病情等,合理安排護理人員。一方面落實責任制護理,保證護理質量,如三級護士管理3~4例一級護理患者,二級護士管理6~8例二級護理患者;另一方面,護士長機動調派二線班護士,使護理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合理應用,減少人力資源浪費現象。
2.2不同???、護理工作量不同,應根據專科進行人員配置
不同??啤⑼蛔o理級別工作工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疾病種類有關,同一護理項目可因患者所患疾病不同而操作時間各異。有研究發現,同一護理操作在不同專科所需時間存在差異。此次研究根據一年各病區患者住院情況測算各病區日護理工作量,并測算出各??茦藴嗜藛T配置。經比較,心內科、呼吸內科日護理工作量最大,婦科、心胸外科最小;婦科存在人員過?,F象,其余病區均人員相對不足。鑒此,若每個病區按照原衛生部頒布的床護比1∶0.4統一配備專科護理人力顯然不合理,護理人員的配置應遵循“以患者為中心動態調整”的原則。即根據各??谱o理工作量,結合護理人員年資、學歷、職稱進行人員配置,根據其不同的能力安置到相應的崗位。一方面,護理部根據各??频膶嶋H特點、護理工作量統籌、機動調配不同數量及類型的護理人員,另一方面,各科室采用分層護理、“彈性排班”,最大限度合理利用人力資源,避免人員緊缺與浪費并存現象。
2.3各病區護士人員配置不足
除婦科外,其余病區護士標準人員配置低于實際人員配置。分析原因為:第一,護理工作量較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實施優質護理示范工程以來,護理工作的內涵延伸、功能擴大、范圍拓展,護理工作量逐年提高,護理人員的數量處在相對不足的狀態。第二,護士辭職率高。由于重醫輕護的觀點普遍存在,護理工作雖逐漸被社會各界認可,但護士的社會地位及薪酬與同等技術水平的其他行業人員相比,仍處于較低的水平,而且,護理工作是一項高風險的職業,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過大,這種付出與得到不平衡也是護士辭職的重要原因。另外,護理人員晉升職稱難。在本調查中,中專學歷護理人員占了32.21%。而許多醫院相關文件規定,“中專學歷晉升護師需7年。學歷只承認脫產學習取得的畢業證,國家自學考試、函授、業余在晉升中均不被認可”從而極大影響護理隊伍中中專學歷的人員晉升,挫傷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影響護理隊伍的穩定。這種人員短缺,加重了在職人員的工作負荷,一方面影響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能增加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并影響護理質量。對策:從醫院方面,首先,管理者應切實考慮臨床一線工作需要,根據臨床實際科學配置人力資源;加強人文關懷,為護理人員提供安全、愉悅的工作環境,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降低其精神緊張及壓力;提高其待遇,盡可能消除付出與獲得不相符導致的不平衡現象。其次,放寬對護理職稱學歷條件限制,取消“國家自學考試、函授、業余在晉升中均不被認可”的規定,考核重點放在業務技術水平上。這樣有利于調動中專學歷護士參加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等繼續教育的積極性,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穩定護理隊伍。教育部門應加強以高中為起點的高職及本科以上的教育,這樣不但有利于提高護理隊伍整體水平,增加患者滿意度,提高護理人員自我價值感,而且,有利于護理人員晉升,增加其薪酬及福利待遇,減少臨床護理人員流失。
3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直接測量的方法測算了不同護理級別住院患者1周的護理工時,為不同專科護理人員合理配置提供了參考,也可作為級別護理收費標準的依據。以級別護理為基礎測算不同???、不同護理項目的護理工時將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田萍 張穎 吳雪 李星梅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