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生兒科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新生兒護理工作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1.1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新進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不足,且接受專業培訓的時間相對較短;另外極少部分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只求完成任務即可,實際工作中缺乏創新性思考。由于新生兒科是針對新生兒的特殊部門,這要求醫療人員不僅應具備一般職業道德,還應具備有同情心、耐心、細心、愛心等特殊素質和慎獨精神,以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護理人員應端正服務態度,多和患兒家屬溝通,培養自身的應變能力,增強家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1.2查對制度不嚴格
床頭交接班、臨床護理及出院時不能詳細的核對患兒的雙手圈、胸牌及床頭卡,容易導致差錯事故;入院檢查時未能及時發現患兒自身存在的某些身體異常和缺陷或者發現后未能和患兒家長溝通,最終埋下安全隱患;部分低年資護理人員的業務不熟練,護理經驗不足,無法及時發現患兒出現的病情變化,因而錯過了對他們進行搶救的最好時機。
1.3護理不周
病房中護理工作不周到現象時有發生,因為新生兒屬于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無語言表達能力,如果病房沒有陪護人員會給新生兒護理工作埋下安全隱患,如出現鵝口瘡、尿布疹、紅臀及交叉感染等狀況;新生兒沐浴時可能會受涼,暖箱、烤燈等設備使用不當會發生燙傷;病房巡視不及時或者沒有發現問題,可能會出現患兒抓傷自己、輸液滲漏、雙足擦傷、靜脈輸液管及各種引流管脫出等。
1.4技術因素分析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儀器、新設備已經得到廣泛的使用,這也對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該種新形勢下,部分護理人員出現護理技術跟不上、協作能力不足等問題,例如中心靜脈置管術、換血技術、靜脈留置針等技術和呼吸機的使用,配合急救能力及搶救危重患兒的技術等都給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帶來較大壓力,進而影響到新生兒科安全護理因素。
1.5人員配備不足
科室內護理人員是數量不夠,無法達到合適的護患比,也無法充分實施等級護理、生活護理,同時護理人員數量不足還會引起排班不合理;護士通常長期超負荷、高壓力工作,經常休息不好、精神緊張,不能很好的調節心理壓力,不僅會影響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也會影響護理工作的質量。
2預防措施
2.1開展人性化護理
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開展科室內人性化護理,通過角色轉換,將自己定位成新生兒的媽媽、保姆,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人、孩子來照顧,進行護理工作時注意保持微笑,消除新生兒的陌生感,將人性關懷貫穿于整個過程中,定期考核評價護理人員的績效、醫德醫風,每月考核評選一次優秀護士,將考核結果與獎懲制度掛鉤。
2.2更新護理觀念,增強安全護理意識
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的轉變服務理念,將傳統的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增強自覺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及提升服務質量的意識,以滿足患兒需求;同時,還應重視護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培養其愛崗敬業精神,學會以患兒為中心,保持良好職業道德及高度責任感,以贏得家屬的支持、信任、理解。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醫療法律法規,強化法律意識,了解工作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正確維護自身及患兒的合法權利;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核心制度“三查七對”,并正確執行醫囑,建立安全管理警示牌,嚴防不良事故的發生;提示護士做好崗位查對工作,建立院內風險管理告知制度,將潛在的安全問題及時告訴患兒家屬,爭取家長的理解、配合。
2.3加強專業知識、技能培訓
新生兒科專科護士必須了解與之相關的醫學知識,熟悉護理工作的安全標準、流程及職責,重視護理交接及護理記錄工作,掌握跟新生兒家長和醫師交流、溝通的技巧,因此,定期開展專科培訓,完善護士的護理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另外,還要重視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新生兒科護士既要掌握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能,也要掌握如深靜脈置管、動脈穿刺、氣管插管等常規急救技術,并掌握除顫器、監護儀、呼吸機等各種常規搶救治療儀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新型輸液扎針方式及新型設備的使用。
2.4嚴格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工作要嚴謹,提前10min到崗進行交接班,認真執行患兒的床頭交接班,仔細核對患兒身份、詳細檢查其全身情況,患兒外出接受檢查或者出院時,首先應由2名護士核對患兒身份信息,確認信息無誤后才能讓患兒家屬抱離病房。
3小結
新生兒科臨床護理中,護理工作者必須提高其防范危險的意識,通過法律法規來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努力做好護患溝通,通過培訓、進修等形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高度的責任心、愛心、同情心服務患兒。醫院內部各系統和各部門要協調一致、齊抓共管,建立牢固的院內醫療安全管理體系,調整、補充護理工作的每一環節,逐步提高新生兒科的護理質量,及早預防并消滅不安全隱患,為患兒提供高質量、安全的優質護理服務。
作者:毋艷 單位:焦作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