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人性化兒科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兒科4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患兒年齡2~6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無休克、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畸形、癲癇等,患兒住院時間6~7d。根據患兒住院的單雙號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00例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齡2~6歲,平均年齡為(4±0.41)歲;患兒疾病類型為:支氣管肺炎110例,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46例,輪狀病毒性腸炎44例;住院時間為6~7d,平均為(6.69±0.18)d。試驗組200例中男110例,女90例,年齡2~6歲,平均年齡為(4±0.45)歲;患兒疾病類型為:支氣管肺炎103例,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47例,輪狀病毒性腸炎50例;住院時間6~7d,平均為(6.44±0.21)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臨床常規的護理干預方法,對患兒做密切的病情觀察,遵醫囑提供治療性的藥物,為患兒及家屬給予心理干預和健康指導。試驗組患兒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提供以下幾點護理服務:①人性化的病房環境:改變以往傳統的白色病房環境,對病房內進行重新的布置和調整,換成幼兒喜歡的彩色和暖色,并粘貼卡通的圖畫,病房內循環播放兒童喜歡的動畫片,每間病房均放置健康教育宣傳手冊,走廊張貼卡通的疾病護理常規及日常安全注意事項,圖文并茂,讓患兒及家屬閑暇之余可享受方便的健康教育知識,深受患兒及家屬喜歡,針對患兒的喜好提供畫筆、紙張,定期展示患兒畫畫作品,并請家屬評比,為獲獎作品患兒頒發小禮品。舉辦家屬及患兒健康教育有獎知識問答;透光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減少患兒反復多次穿刺帶來的痛苦;我院倡導“待病人如熟人”的服務理念,微笑服務,醫護親切地稱呼患兒“寶貝”,護士的親和力拉近護患距離,護患關系融洽。例如,試驗組1名患兒在入院后表現出極大的抵觸情緒,每日哭鬧不止,我們通過與患兒家屬的溝通得知患兒非常喜歡海綿寶寶,我們在患兒的床頭粘貼了它的海報,并將消毒后的布偶作為聽話的獎勵,患兒逐漸與護士建立起親密的和諧的關系,能夠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檢查,效果明顯。②重視對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既往護理工作中,護士的臨床護理忽略了家屬的作用。而在試驗組中,我們為患兒家屬做了重點的護理,包括知識的講解和心理干預。通過這兩種方法,讓患兒家屬能夠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消除自身的悲觀、抑郁等情緒,防止在患兒面前出現愁容甚至哭泣等,并教會家屬怎樣鼓勵和支持,怎樣為患兒樹立樂觀積極的情緒,并形成溫馨的家庭氛圍,為患兒提供更好的家庭照顧。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疼痛感進行評價,患兒在其中選擇一個表情表示自己的疼痛感受。同時兩組患兒家屬對臨床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分,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為0分,患兒家屬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分數。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錄入SPSS18.0軟件中,家屬滿意度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方法采用t檢驗;疼痛感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兒的疼痛感評價更低,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為(93.09±4.32)分,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兒童在患病后,除了自身疾病的不適導致哭鬧等,還會由于治療過程中的針刺疼痛、檢查的陌生、與陌生醫護人員的接觸等,導致住院期間經常哭泣、煩躁,不配合醫護人員治療。患兒的這種情緒還直接影響了患兒的家庭,引起家屬的焦慮等。因此,如何讓患兒住院期間更加舒適,更有效地配合醫護人員十分重要。我們試驗組患兒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增加了人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對病房的環境改變和對家屬的護理兩個方面進行了人性化的管理。通過護理分析我們認為,環境的改變可以讓患兒消除對病房的恐懼和陌生,患兒愿意在病房內居住,且循環播放動畫片等還有效地分散了患兒的注意力,我們還將卡通貼紙作為了獎品,樹立了榜樣的力量。同時在家屬的護理中,我們讓家屬首先正確地認識疾病,并了解治療的意義,做到家屬能夠配合護士;其次家屬的樂觀積極情緒,還可以傳遞給患兒,減少由于家屬不良情緒所致的悲觀情緒等影響患兒;且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可,還可以提高護士的工作熱情,有效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患兒在人性化護理后,患兒的疼痛感更低,且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結語
綜上,在兒科護理管理中使用人性化管理方法的效果更好,患兒疼痛感降低,護理滿意度上升。
作者:方秀春 丁穎 單位: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