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優質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實踐效果,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觀察優質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該院收治的64例住院患兒的臨床資料,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比較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家長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兒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6.25%,低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6.88%,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應用于兒科護理,可降低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其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關鍵詞】兒科;優質護理;護理風險事件;護理滿意度
兒科是醫院較特殊的科室,因患兒年齡普遍較小,對各類風險因素無較強的防范意識,加之部分操作屬應激源,易增加患兒的應激反應,住院治療期間易出現跌倒、墜床等風險事件[1]。而風險事件的發生會直接影響患兒的安全,極易影響醫患關系,故在兒科護理工作中開展有效的護理措施至關重要[2-3]。本文觀察優質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住院患兒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接受非手術治療并住院;年齡3~12歲;無認知障礙;無精神發育遲緩。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家長對本研究內容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3~12歲,平均(7.50±2.45)歲;呼吸系統疾病12例,消化系統疾病14例,皮膚疾病6例。觀察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3~11歲,平均(7.03±2.10)歲;呼吸系統疾病15例,消化系統疾病11例,皮膚疾病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嚴密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基礎護理、環境護理、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導等。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
(1)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患兒入院時熱情、微笑接診,由專人詳細介紹本院概況和主治醫生的情況;主動與家長溝通,將護理要點、就診期間常見問題詳細告知患兒和家長,了解家長內心顧慮,解答其疑問,增強家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在進行護理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兒解釋護理操作的內容,消除患兒內心恐懼感與緊張感,提高患兒的護理配合度。
(2)健康宣教。通過播放視頻和發放小冊子向患兒及家長介紹疾病發生的原因、機制、治療方法及預后等情況,告知生活、飲食等注意事項及遵醫囑治療的重要性。
(3)心理護理。耐心傾聽并了解患兒內心的真實感受,采用撫摸頭發、輕拉雙手、輕柔拍背等方式拉近與患兒的距離;可通過患兒感興趣的事情或玩具等分散患兒對疾病的注意力,提高配合度;同時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向家長介紹以往治愈病例,消除其內心緊張不安情緒,緩解其心理壓力。
(4)風險事件預防。①跌倒和墜床:入院后保持病房環境干凈整潔,定時開窗通風;制訂預防患兒跌倒的方案,如轉運時拉起床欄、強化夜間護理人員巡視、床邊立護欄避免患兒墜床、地板上鋪防滑墊避免患兒摔倒等。②靜脈穿刺:患兒靜脈輸液前可通過卡通圖片或播放動畫片讓患兒保持安靜,同時輕撫患兒頭背部,增加患兒的安全感,促使患兒放松;并主動與家長溝通,告知其靜脈輸液治療的重要性及輸液期間可能發生的不良事件,確保順利穿刺并輸液;輸液期間強化巡視,嚴密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并對相關數據做好記錄。③誤吸:飯后抬高床頭30°,使患兒處于半臥位,促進胃內食物吸收,預防反流和誤吸。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兒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包括跌倒、墜床,靜脈穿刺失敗和誤吸。(2)比較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包括基礎護理、服務態度和溝通交流,總分0~100分。總分>90分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6.25%(2/3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00%(8/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為96.88%(31/3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24/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患兒在治療期間易出現哭鬧、配合度降低等問題,且兒童各器官均處在發育階段,對疾病抵抗能力較弱,治療期間的安全隱患高于成年人,故對患兒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意義重大[4-5]。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護理,但護理措施多圍繞疾病展開,易忽視患兒及家長的心理問題,加之部分護理人員日常護理不到位,導致護理質量不高、家屬滿意度較低[6-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優質護理通過采取完善的風險預防措施,可有效減少患兒住院期間意外的發生風險,確保兒科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8-9]。本研究結果同時顯示,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優質護理通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以多樣的方式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健康宣教,以及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有利于緩解家長的心理壓力及患兒的負性情緒,從而提高對患兒的護理效果,增強家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進而提高家長的護理滿意度[10-11]。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應用于兒科護理,可降低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其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作者:王莉 單位:焦作市婦幼保健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