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翻轉課堂PBL在兒科護理實習教學中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社會對實用型、創新型兒科護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兒科護理學的專業培養具有獨特性,生產實習階段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有不同的影響。翻轉課堂是一種以信息化技術為載體的、以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和學習自主性為特征的新型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授課形式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問題[1]。pbl教學法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的啟發式教育[2],在臨床教育領域已得到大力推廣。為適應兒科護理人才培養平臺的不斷升級,本研究結合兒科護理實習現狀和學習需求,從建構主義特點出發,提出了翻轉課堂與 PBL 二者結合的多元教學方案,以期為臨床護理技能培養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將具體闡述該教學方案的應用過程并對實施效果進行觀察,具體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進入兒科輪轉實習的護理專業學生 70 名納入研究,年齡 21~23 歲,平均(22.5±0.6)歲,以上人員按貫序法分為兩組,每組 35 名,其中對照組男性2名,女性33名,年齡21~23歲,平均(22.6±0.7)歲,實驗組男性 2 名,女性 33 名,年齡 21~23 歲,平均(22.4±0.6)歲,對照組(n =35名)以常規教學手段開展護理教學,實驗組(n =35 名)以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為主,吸收借鑒 PBL 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開展護理教學。兩組護生人口學資料具有均衡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方法
1.2.1 翻轉課堂聯合 PBL 多元教學流程
(1)微課準備和課前預習。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制作學習課件,課件準備以微課為主,內容包括教學視頻、音頻、電子教材、試題庫等材料,通過豐富的微課建設實施良好課前準備。微課內容從兒科護理程序出發,篩選出潛在的學習難點問題及臨床風險預防失效問題進行臨床問題預設。以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技能學習為例,在提供小兒頭皮靜脈穿刺術詳細步驟的同時,提出問題預設,包括操作前評估、局部消毒、進針部位選擇及注意要點、并發癥預防處理等。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要求學生課前復習小兒頭皮特點、頭皮靜脈走形和分布等基礎知識,結合教材和相關微視頻資料,使學生了解穿刺技術流程和穿刺失敗的影響因素;要求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利用各種渠道課余查閱文獻資料,自主尋求問題解決,帶著未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
(2)小組協作學習問題導向型訓練。進入課中教學后,具體理論講解要結合第一階段問題預設的臨床素材,通過舉證分析分門別類跟蹤講解,幫助學生回憶所預習的內容,突出學習要素提煉和疑難點講解。重點做好教學中的“演示-練習”引領,在訓練科目上盡量以真實病例及臨床環境為原型,將各基礎學科和兒科的知識點貫穿于基本案例中,使各學科相互滲透,實現啟發性互動教學目標。例如嬰幼兒吸痰處理(CSS 密閉式吸痰),要結合具體病例在原發病的治療及多角度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從理論認知、預防、處置等學習元素出發進行規范訓練,重點把握氣管插管深度預測、退管、沖洗吸痰管等重點操作,從而扎實理論基礎,提高操作的規范性;
(3)教師評價及課后復習引導。精準的教學反饋和及時的復習引導是形成翻轉課堂聯合 PBL 的關鍵。每個階段教學目標結束時,教師要充分做好講評、分析和總結,對典型問題要組織面對面討論或在線討論,引導學生對難以掌握和未解決的問題進一步分析,總結出同類具體問題的規范化處理方法,最終將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完成貫通。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對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領悟展開評估,認真考慮課后訓練中的每個學生的參與度、互動性。要從思維訓練的角度出發,不斷引導學生課后以問題為中心積極復習,通過依托案例的自主復習性訓練,極大的擴展思維空間,強化記憶,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2.2 評價方法。評價指標:
(1)采用自制評估問卷對兩組護生專科護理知信行(KAP)情況進行觀察;護理專科知信行(KAP)問卷:參考《兒科護理學》考點項目及相關文獻[3~6]設計,該問卷由 3 個維度構成,具體為知識維度,依從性現狀維度和護理行為維度,共 30 個條目,采用 Likert5 級評分法,計算總分,得分越高,表示兒科專科護理知信行越好;
(2)采用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對兩組護生學習投入情況進行比較;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7]:量表由活力、奉獻、專注 3 個維度,共 17 個條目組成,采用Likert7 級計分法,從“從來沒有”到“總是如此”依次賦0~6分,得分越高代表學習投入程度越高;
(3)運用自制的調查表調查比較兩組護生的教學滿意率,調查內容包括教學實用性、學習活躍度和課程設計合理性情況等,按照調查表分值的不同,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一般 3 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調查人數×100%。
1.2.3 統計學方法
調查資料經核實無誤后錄入數據庫,采用 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專科護理知信行KAP得分、護生學習投入評分)用 mean±SD 表示,組間均值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教學滿意率(%),行 χ2檢驗,檢驗水準為 α=0.05,P < 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生專科護理知信行(KAP)得分比較。實驗組護生在專科護理知信行 KAP 三項維度得分方面優勢明顯(P < 0.05)(見表1)。
2.2 兩組護生實習期間學習投入情況評估顯示。實驗組學習投入量表總分及活力、專注兩個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2.3 兩組護生對本組的教學滿意率比較。實 驗 組 護 生 對 本 組 實 施 的 教 學 滿 意 率 為82.86%(29/35),對照組護生對本組的教學滿意率為60.00%(21/3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15.356,P < 0.05)。
3 討論
3.1 翻轉課堂與PBL聯合的性質及意義
翻轉課堂是一種授課方式,它既保留了傳統教學的理念精華,又加入了新時代數字化學習元素;翻轉課堂的優勢是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及數字化設備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進行自主學習[1,8];教學主旨是將傳統的課堂形式翻轉過來,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隨著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教學實踐越來越多,單純采用該教學法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如教師講授時間過少、以病例為主導的技能訓練引領教學的容量不足、學習成果在課堂與實踐環節間不斷轉化的效率不高等,以上問題值得 教 育 工 作 者 高 度 重 視 。 既 往 的 諸 多 研 究 表明[9~12],臨床教學中的 PBL 教學法是將知識的傳授建立在對臨床病例的實際運用中,既可以使學生在教學框架下強化臨床操作訓練,又可以為培養學生更好地解決臨床問題提供幫助。本研究針對兒科護理培養目標,統一全體帶教人員思想,通過學習資源重組的方法將翻轉課堂與 PBL 教學形式進階融合,突出課前預習和案例分析導引下的課前、課中、課后全流程自主學習并使教學任務系統化、分階段展開,旨在實現“先預習后傳授,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從而使學生可以真正融入到臨床學習當中,以此提升學習效率和創新思維能力。
3.2 翻轉課堂聯合 PBL 可以促進專科護理知信行水平
有研究表明[13]專科護理知信行水平代表了護生技能成長期知識、技能以及職業認同發展的任務和標準。采用翻轉課堂聯合 PBL 多元教學的實驗組護生,在專科護理知信行KAP三項維度得分方面較對照組優勢明顯(P < 0.05)(見表 1),說明翻轉課堂聯合 PBL 有效培育了兒科護理知信行水平。實驗組在教學實施中,通過翻轉課堂的應用,以增加課前預習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價值及學生課堂內外自主學習的特點,使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知識獲取方面進步加快,在有限時間內掌握了更多知識量。同時,這種混合教學模式又體現了 PBL教學的典型特點,與單純翻轉課堂形式相比,教學步驟更加突出問題引領與訓練任務的環環相扣,學習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性、記憶與思維的交互性增加,避免了自主學習的盲目性,使學生評判性思維和臨床決策能力有所提高,由此切實使專科護理知信行水平得到提升。
3.3 翻轉課堂聯合 PBL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和教學滿意度
翻轉課堂聯合 PBL 是臨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新認知,更加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本研究中實驗組從學習效能管理角度系統地對護生的個性化學習形式進行了優化。通過翻轉課堂和 PBL的有效運用,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全程參與具體課程的建構和內化,使學習興趣得到增強,提高了學習投入性和參與性。課后的討論環節和教學評估機制的運用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發散思維的鍛煉,進一步提高了學習專注力。有報道[14],學習投入程度是以技能訓練為主的實踐類課程教學效果的良好預測因素。本研究顯示,實驗組學習投入量表總分及活力、專注兩個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P < 0.05),同時,實驗組護生對應本組的教學滿意率為 82.86%,對照組護生對本組的教學滿意率為60.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上述結果提示,翻轉課堂聯合 PBL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而且由于其教學理念的先進性和時效性得到了保證,也使學生的教學滿意度大大提升。
3.4 小結與展望
實習教學是護理專業學生臨床技能培養承前啟后的重要階段,是專科能力奠定的關鍵時期。在目前教育現代化和數字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格局下,護理實習教學領域研究的關注點應向“適應護生實踐技能升級、滿足學習自主性”的先進思路邁進,應將創新型績優課堂創建作為研究目標,合理開發更高層次的互聯網+環境下的多元教學新形態。本研究證實,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建構翻轉課堂聯合 PBL 的多元教學,有助于護生專科護理知信行與學習投入能力的更好發展,對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重要價值,值得在兒科實踐教學中得到推廣應用。
作者:楊梅 胡高杰 劉國強 董曉華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兒童重癥監護室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