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在兒科護理管理中落實全面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兒科患兒8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全面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管理后患兒家長負性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基礎護理管理、病房管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全面風險管理措施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有效規避兒科風險事件的發生,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全面護理風險管理;兒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護理風險主要是指在臨床護理期間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對患者治療效果會產生一定影響,在護理期間的各個階段均可能發生。兒科屬于每個醫院中必不可少的特殊科室,由于兒童年齡較小,自身器官和功能發育并不完善,缺乏一定的表達能力,無法保證其在治療期間的依從性,再加上兒科護理內容更為繁雜,工作量比較大,會增加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風險管理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管理程序,能夠滿足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更高需求[1]。為此本文選擇對照研究的方式,探究全面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兒科患兒8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1~13歲,平均(7.42±0.58)歲。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2~13歲,平均(7.42±0.67)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方法
⑴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主要內容包括嚴格進行患兒體征監測、給予用藥指導等。⑵觀察組展開全面護理風險管理:①風險管控小組建立:由責任護師、護師以及責任護理人員共同組成風險管控小組,根據自身崗位合理分配護理任務,在發現問題后及時匯報,加以評估[2]。小組成員定期召開會議,討論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②強化知識培訓:風險管控小組成員需要展開針對性的培訓教育,加強護理人員自身操作技能以及護理知識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專業護理技能[3]。③健康教育指導:以兒科收治對象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健康知識以及專業知識的傳播,針對患兒存在的恐懼、陌生狀態采用更為有效且溫和的交流方式。④設備定期維護、加強藥品管理:對于兒科中常用的醫療設備以及治療所用藥物進行定期檢查,同時需要詳細記錄檢查結果,兒科中所用的醫療設備需加強消毒處理,從而提高設備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⑤環境干預:改善患兒住院治療的環境,在確保室內溫濕度適宜的同時需要保證空氣清新,室內布局處于整潔狀態。此外需要定期進行消毒,展開細菌檢測,確保環境干凈,同時根據患兒心理特征進行室內環境的適當美化,例如可在墻壁上黏貼貼畫,使用氣球進行點綴,從而改善患兒對于醫院環境的恐懼感。⑥工作流程細節化:以兒科科室的特點為依據,進行工作流程以及細節的完善,加強對護理工作中各項操作的重視程度,確保護理工作中嚴格落實規章制度,提高護理操作內容的科學性,確保患兒生命安全。⑦家長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和患兒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盡量解答家長存在的疑問,加以正面引導,以患兒為中心,充分體現護理措施的人文關懷,通過講解成功案例、應用現身說法等方式確保護理期間能夠積極配合。
1.2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家長負性情緒、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管理質量。①患兒家長負性情緒借助于焦慮(SAS)、抑郁(SDS)自評量表進行家長心理狀況評估,分值越高表示負性情緒越嚴重。②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包括護患糾紛、投訴、管道脫落、意外傷害等。③護理管理質量:定期進行護理質量的評價考核,對比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價內容包含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理想。
1.3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23.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家長負性情緒比較
兩組管理前家長負性情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管理后家長負性情緒評分均有所緩解,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工作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兒護理管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基礎護理管理、病房管理及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兒科收治的對象年齡較小,患兒自身保護、自控能力不足,在治療期間缺乏依從性,導致兒科中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科室,為此在護理期間需要采用更加理想的護理管理措施,以期避免發生相關風險事件[5]。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維權意識的逐步提升,患者及家屬對于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兒科護理操作中存在高風險行為以及不安全隱患,加強風險管理對于降低醫療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減輕醫療危害具有積極意義[6-7]。本次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管理后患兒家長負性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基礎護理管理、病房管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具體原因:全面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建立風險管控小組,進行護理工作的具體化,明確各個工作人員的范圍以及責任,根據患兒病情發展狀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進一步增強護理人員業務知識水平,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處理能力[8-9]。針對兒科中的風險事件進行綜合評估,給予對應的處理措施,避免風險事件復發,加強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能夠避免出現跌倒、碰撞等不良現象,在發生上述不良事件的同時做好相關應急措施,能夠有效解決已經發生的不良事件,降低對患兒的傷害。針對兒科中應用的醫療設備以及藥物的嚴格保管,避免在治療期間應用存在質量問題的設備儀器,對保證患兒治療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10]。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管理期間落實全面護理風險管理模式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具有顯著的護理管理效果,有利于保證患兒在治療期間的安全性,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值得推廣。
作者:陳題 謝映紅 林雪梅 單位:陽江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