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個性化服務在兒科管理中護理效果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在兒科病房管理中應用個性化服務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兒科病房收治的5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個性化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家屬護理滿意度(96.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差異顯著(P<0.05)。護理前,兩組的SDS、S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的SDS與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兒科病房中對患兒實施個性化服務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個性化服務;兒科病房;護理效果;管理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兒科病房管理,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所需,醫院就必須提高自身的醫療護理水平[1]。個性化服務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項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相比,具有較強的個性化、人性化、細致化,對提高護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提高兒科病房管理水平,加強對個性化服務的應用。本研究以50例患兒為例,分析應用個性化服務的護理效果,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病房收治的50例患兒,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中男患兒13例,女患兒12例;年齡1~12歲,平均年齡(6.2±1.2)歲。觀察組中男患兒14例,女患兒11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6.1±1.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兒年齡均≤12歲;所有患兒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患兒均可配合研究開展;所有患兒均為住院患兒;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抗拒、不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的患兒;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護理的患兒;意識障礙、溝通障礙嚴重的患兒。
1.2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觀察患兒生命體征,遵醫囑對患兒進行藥物治療,對患兒及家屬展開健康教育等。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服務,具體如下:針對性心理護理。兒科病房中大部分患兒的年齡都比較小,所以心理應激能力比較弱,再加上疾病、治療的影響,患兒很容易出現心理情緒。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加強與患兒的溝通和交流,給予患兒更多鼓勵、支持和陪伴,以緩解患兒的心理情緒。同時,護理人員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聽音樂、玩游戲的形式緩解患兒心理情緒。當患兒的心理情緒得到了改善,那么其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都可以得到提高。舒適護理。個性化服務注重以患兒為中心,為患兒提供優質、舒適的護理服務,當患兒的舒適度得到了提高,那么患兒也就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療。為了提高患兒的舒適度,護理人員可以優化患兒的環境,比如可以根據患兒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布置房間,設置一些有趣的兒童畫壁、物件擺設、卡通床單等。這些都可以更好地滿足患兒的心理需求,提高患兒舒適度。同時護理人員還要注重對患者的生理舒適護理,比如做好患兒的體位護理,讓患兒保持舒適的體位;幫助患兒定期更換衣物,保持身體的干凈。根據患兒需求合理設置病房溫度、濕度,為患兒構建一個舒適的環境。靜脈穿刺護理。兒科病房中大部分患兒都需要進行靜脈滴注治療,在此過程中,做好患兒的靜脈穿刺護理就十分重要。為了減少患兒的痛苦,護理人員要保證自身的穿刺水平,最好做到穿刺一次成功。在穿刺操作時,護理人員要保證動作的輕柔,如患兒哭鬧嚴重,需要等患兒安靜下來,再進行穿刺。在穿刺前,護理人員可以多和患兒進行交談,緩解患兒的恐懼,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再進行操作。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護理前后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質量評分主要是對護理人員的行為、服務態度、護理技巧等三個方面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觀察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自擬調查問卷并發放,了解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共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觀察兩組患兒的心態改善情況,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對患兒的焦慮狀況進行評分,以50分為分界線,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69分,分數越高焦慮情況越嚴重;另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兒的抑郁狀態,以53分為界,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分數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x±)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兩組患兒的SDS與SAS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患兒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性不明顯(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醫院內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已逐漸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發展趨勢。絕大多數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法制觀念不斷增強,對醫療保健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醫療服務對“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服務理念越來越重視,在就診過程中,患者能夠在每個環節中體會到具有人性化、個性化的臨床服務,增強護理滿意度。兒科病房中的患兒屬于特殊群體,由于年齡較小,承受能力較弱,所以在面對疾病、治療中,很容易出現抗拒、哭鬧等情況,這會對患兒的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臨床上必須重視兒科病房的護理管理工作,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干預[2]。個性化服務是一種區別于常規護理的護理模式,其具有個性化、細致性、針對性、全面性的特點,所以有利于提高護理的整體水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這是因為個性化服務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個性化服務下,護理人員必須以患兒為中心,為患兒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細致化的護理服務,護理質量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數據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0%,而對照組為80.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護理后患兒的SAS與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當患兒的護理質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都可以得到提高,進而有利于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臨床對患兒實施常規護理雖可起到一定的治療輔助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著較大弊端,多數護理人員更側重于基礎生理護理,會忽略心理與情緒上的疏導,針對性差,既難以獲得患兒家屬的滿意,又無法滿足現代護理服務的要求,總體效果不理想。相比而言,個性化護理服務的護理效果更顯著,護理人員可通過玩游戲、聽音樂等患兒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實施心理護理,幫助其轉移注意力、緩解緊張感;在相處過程中增加患兒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有利于增強治療、護理依從性;溫馨可愛的病房布置可滿足患兒的心理需求,提高其身心舒適度,減少哭鬧情況的發生;靜脈穿刺護理可減少患兒哭鬧情況發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患兒承受更多生理上的痛苦,也能夠減少患兒家長的心理壓力,增加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提高臨床護理質量[3-5]。綜上所述,在兒科病房中對患兒實施個性化服務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作者:張真真 單位: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