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在兒科護理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在兒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該院兒科學習實踐的護士實習生58名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29名。對照組的護士實習生接受常規帶教模式教學,實驗組的護士實習生接受臨床路徑帶教模式教學,對比兩組護士實習生的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以及實習滿意度成績。結果實驗組護士實習生理論考核成績(93.26±3.42)分,操作考核成績(91.56±4.29)分和滿意度成績(92.45±3.29)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兒科護理帶教中使用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可為護士實習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內容,提升實習護士理論知識水平與動手操作水平,更早地適應病房護理工作,也提高了實習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兒科;護理;帶教;考核成績
兒科護理是臨床護理中難度較高的一種,護理人員常要面對復雜的護理任務與高強度的勞動,因此兒科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這一形勢使得兒科護理帶教的難度不斷加大,常規帶教模式顯露出些許不足[1]。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出現為帶教提供了新思路,研究顯示臨床帶教模式可提高實習護生的臨床教學效果,提高理論成績和操作技能成績[2]。因此,該研究選取該院兒科2017年11月—2019年5月培訓的58名護士實習生,對照組的29名護士實習生執行常規帶教模式教學,實驗組的29名護士實習生執行臨床路徑帶教模式教學,對比兩組護士實習生的理論考核平均分、操作考核平均分以及實習滿意度平均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兒科培訓的58名護士實習生作為研究樣本,依照帶教模式的不同劃分成對照組(29名)與實驗組(29名)。其中,實驗組全部為女生,年齡20~24歲,平均年齡(21.16±0.63)歲;包含本科學生15名,大專學生14名。對照組全部為女生,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0.98±0.74)歲;包含本科學生14名,大專學生15名。帶教教師均是該院兒科臨床護理與教學經驗豐富的護師,對比兩組護士實習生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執行常規帶教模式,即由帶教教師自主制定教學方案并選擇教學方式,向護士實習生傳授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并帶領護士實習生觀摩日常工作,參與操作訓練。
1.2.2實驗組
執行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即要求帶教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與選擇教學方法時不僅要結合自身的臨床與教學經驗,更要充分考慮到實綱、科室基本情況與護士實習生的需求等方面要素,并嚴格按照預設方案的要求進行帶教。①入科教育:在護士實習生初入科室時,帶教教師須向其簡明扼要地介紹科室的環境設施與規章制度,將實習生介紹給科室人員,便于實習生迅速融入工作環境,遇到問題時及時求助前輩。②心理輔導:臨床護理工作與學校教學截然不同,許多實習生在剛開始參與臨床實習時常會感到較大的心理落差,認為實際的工作與過去的想象大相徑庭,進而在心理層面產生退縮等心理。為避免此種情況的惡化,帶教教師須時刻觀察實習生的心理變化狀況,多用正面形象激勵實習生,如向實習生講述科室內優秀護理人員的經歷,或是在實習生取得進步時給予其鼓勵,以此激起實習生的工作熱情。③規章制度講解:帶教教師在為護士實習生演示專業操作之余,也要向其滲透相關的規章制度,使護士實習生對臨床護理工作中可能違反相關條例以及可能引發護患糾紛的行為有所注意,主動規避。在帶教過程中,教師帶領實習生系統地學習《護士條例》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讓實習生對規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數,并通過相關事故案例的講解培養實習生的工作責任心。④階段性考核:在設計帶教方案時,帶教教師就應將階段性考核的計劃納入其中,在實習初期、中期與末期分別對護士實習生進行理論與操作的基礎考核。首先,在實習初期進行考核,帶教教師主要可了解實習生的專業基礎,以此對后續的帶教內容進行調整與修補;其次,帶教教師可使用中期考核規避實習生前期不努力,將所有學習任務留到臨近最終考核時完成這類消極現象,使實習生緊隨帶教教師的教學進度。⑤專業技能教學:帶教教師應對護士實習生展開均衡的教學,即理論與操作并重。一方面,帶教教師可為實習生推薦一些兒科相關的醫學書籍,讓實習生掌握兒科常見疾病的護理知識之余了解一些診斷的知識,使其對患者的病癥具有全面的了解,達到優化護理工作質量的效果。另一方面,帶教教師在演示實際操作時要密切關注護士實習生的反應,確保其認真觀看,并盡量為實習生創造上手操作的機會,一旦實習生出現失誤要立即指正。此外,如何與患者家長溝通也是兒科臨床護理中的重要學習內容,帶教教師可多向實習生傳授溝通技巧,告誡實習生在實踐中仔細觀察,謹慎判斷,不可一味聽信家長的猜測。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護士實習生的最終考核成績,共分為理論與操作2個部分,滿分均為100分,并指導其填寫該院兒科自制的實習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平均分數越高,則帶教效果越好。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理論考核平均分、操作考核平均分以及實習滿意度平均分)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習結束后,實驗組護士實習生理論考核(93.26±3.42)分,操作考核(91.56±4.29)分和滿意度(92.45±3.29)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兒科護理的對象多為低齡兒童,比一般的臨床護理更容易發生突發狀況,且護理內容更為瑣碎,兒科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會面對較大的壓力,且自身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與操作技能[3-5]。現如今,臨床帶教多使用常規方法,并未突出兒科護理的特殊之處,使得護士實習生在學習期間各項能力提升不到位,無法完全適應兒科護理的工作節奏。作為新型的醫療服務體系,臨床路徑具有療效好、成本低與品質高等優勢,該醫療服務體系的出現使臨床路徑帶教模式逐漸流行起來[6-8]。相比于常規帶教模式而言,臨床路徑帶教更能突出不同科室的護理特點,并且以更加規范的教學方式使護士實習生系統地學習相關知識,甚至兼顧了實習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帶教的效率,使實習生更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進而成長為真正符合兒科護理標準的高素質人才[9-10]。該研究結果顯示,實習結束后,實驗組護士實習生理論考核(93.26±3.42)分,操作考核(91.56±4.29)分和滿意度(92.45±3.29)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兒科護理帶教中使用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可為護士實習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內容,提升實習護士理論知識水平與動手操作水平,更早地適應病房護理工作,也提高了實習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劉北師 單位:湖南省人民醫院 湖南師范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