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英語語法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論文2篇
第一篇
一、以生活為情境來源,使英語語言更具真實性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中,在進行情境的創設時,應注重其語言環境的真實性,這樣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當前已經掌握的英語語法知識,也能夠使學生充滿對英語語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并保持這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通過具體情境中的互動理解和體會英語語法項目的含義,并在具體的語境中得到語法運用的鍛煉,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英語語法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產生一定的了解。真實的生活情境能夠使語言更具有活力,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發揮其潛在的動力,還能夠通過具體情境中語言的鍛煉得到思維能力和語法應用能力的有效提高,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真實情感。所以在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真實生活情況、實際的認知能力和情感活動。
二、強調語法功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英語語法中,不同的語法項目具有其不同的獨特語用功能。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時,要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中的語法項目語用功能,并結合具體的語用功能進行情境的創設,配合一些合適的語料,使教學情境能夠充分的發揮語法項目的相應語用功能。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情境應根據一定的語料進行創設,讓學生對語法項目進行深刻的領悟和記憶,使學生日后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合理、正確的使用語法項目進行交際活動。
三、通過聽說讀寫綜合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情境的創設應結合不同的語法形式和教學時段,創設出針對聽說讀寫這四種英語技能的教學任務,通過多種不同的教學情境和對學生的鍛煉方式,激發學生對英語語法學習和語言任務的熱情和積極性,牢固的掌握相關語法項目知識,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語法隱喻實踐
摘要:語法隱喻是語言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人們的認知與思考具有很重要的幫助。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語法隱喻提高人們的閱讀質量,在我國高校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語法隱喻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外語綜合學習能力。文章主要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法隱喻實踐教學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語法隱喻;教學實踐
引言
在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對閱讀教學與語法隱喻的結合還處于研究階段,但英語閱讀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無可厚非,且目前我國大學英語的閱讀教學整體水平不高。而語法隱喻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對大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語法隱喻的概述
從系統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可以將語言的交流分為語義層、詞匯層和音系層,且三者彼此的關系是相互融合。其中的詞匯層是由音系層進行體現的,而語義層則是由詞匯層體現的。因此語法隱喻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體現過程,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一個英語詞匯在不同的語法層當中體現出的含義是不同的。英語的語法體現形式主要有隱喻與一致兩種,其中的隱喻就是指非自然的語言表達形式,屬于語義和詞匯的交替映射。而一致的語言表達形式就是最接近事物真實狀態的體現。在英語閱讀隱喻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有語篇的隱喻、人際關系的隱喻、概念的隱喻等,其中概念的隱喻是物性系統的隱喻化,即一種事物的狀態隱喻其他一種事物的狀態,在隱喻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形容詞化、動詞化進行具體的體現。而人際關系的隱喻則是通過語態的變化與情態系統的變化進行相關的陳述、質問、疑問等語言表達體現,人際關系的隱喻可以分為情態隱喻和語氣隱喻。語言的隱喻則是由語氣的系統進行具體體現,當語言的體現與語氣系統不一致時,不同的語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語氣,從而形成一種事物形態向另外一種事物形態的轉換[1]。在人際關系隱喻的過程中具體的語言情態就是語言表達者期望的事物體現,可以從人際關系隱喻的類型與取向進行分類。情態的語言表達可以表現為可能性、經常性、義務性和意愿性,根據取向進行分類就是隱性的主觀、顯形的主觀、顯形的客觀與隱性的客觀等幾種,其中的顯形主觀與顯形客觀都是屬于情態的隱喻,在隱喻表現的過程中不同于一致性,語篇語法的隱喻體現在主位同等、主位評論和謂化主位等。
二、大學英語閱讀語法隱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水利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思考
培養具有較高水利工程專業英語水平的應用型人才既是相關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是我國水利水電行業發展的需求。專門用途英語的英語表達為EnglishforSpecialScienceandTechnology(ESP),即結合各種專業的一門實用型英語,與一般用途英語存在一定的差別。從詞匯方面講,專業英語詞匯學科屬性更強,用派生法構成的新詞數量大,詞形較長;從語法方面講,專業英語語法中被動語態與長句較多;從修辭方面講,專業英語沒有冗余和過度的修辭;從內容來講,專業英語更加專注于闡述介紹某一門學科或專業相關知識。這就表明一般用途英語教學模式并不適合專業英語教學。因此,想要培養出高水平水利工程專業英語人才,相關院校不僅要理清水利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還需要探索制定出一套系統科學的教學模式。由王兆印、梅爾欽、易雨君、王睿禹著寫,清華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8月出版的《水利工程專業英語》一書,包含了流域水文、水環境及生態、水利科學、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專業詞匯及其用法,闡述了中國作者寫作科技英文文章時常見的錯誤,以及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從側面指明了我國水利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如教學不注重中西文化差異、不注重知識擴展與補充等。通讀全書,發現該書具有以下兩大特色:
一、注重知識擴展,對ESP教學模式改革具有啟發性
雖然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在高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也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英語日常交流,但是高中生學到的語言知識畢竟有限,高中生的英語能力要應對專業領域的交流還是不足,而專門用途英語對學生學習語言能力的要求較高,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聽、說、讀能力,還需儲備豐富的詞匯量,掌握良好的文獻閱讀技能、寫作技能和翻譯技能。因此,在進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時,不能照搬一般用途英語教學方法,教學者要注重擴展課堂知識,幫助學生積累專業詞匯量,提高語言應用功能。《水利工程專業英語》在編寫時明顯考慮到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目標,不僅羅列出文獻中的出現的專業詞匯,還會對相關詞匯進行展開說明。例如,在“HYDROLOGICALCTCLE”這一篇文獻的名詞注釋中,作者指明osmosis和infiltration的含義都是滲透,但是指向完全不同,osmosis指水透過膜從高濃度向低濃度的滲透,如osmosisforce意為“滲透力”,infiltration指水由表及里滲入土里,主要在重力和毛細管作用下從下往上滲透;如infiltrationcapacity意為“滲透率”,同時還表示與infiltration意思相近的詞還有soakinto滲進、seepage滲漏、leakage淋濾、sink滲下等。在“DRAINAGENETWORK”這一篇文獻中的名詞注釋中,作者指明Horton-Strahlerstreamorderingsystem是霍頓河流分級系統的同時,還闡明霍頓河流分級系統的定義,即去流域內最上游的支流為一級河,兩個一級河相遇形成二級河,兩個二級河相遇形成三級河,以此類推,而一級河與一級或二級河相遇,仍是三級河。這種編寫方式不僅有利幫助學生積累專業詞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契合了當前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需求,且在某種意義上革新了我國一般用途英語教學與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方法、內容、目標。
二、注重中英文化差異,對革新ESP教學目的具有借鑒意義
英語與中文本就是在兩個不同文化體系中產生與形成的,不管是兩者之間的用語習慣、語言認知,還是兩者所體現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本土規則,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在進行英語教學時,關注語言表達方面的文化規則、習俗及其所體現的文化背景尤為重要。這也意味著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必須重新審視教學目標,加強對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的認識,而《水利工程專業英語》一書正視中西文化差異,作者指出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的方法與步驟的同時,還指出了中國作者寫作科技英文時的常見錯誤。科技論文作為水利工程專業學生了解國際前沿信息、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盡力避免因文化差異、用語習慣等因素引起的科技論文閱讀、翻譯、寫作誤差,對水利工程專業文獻資料的豐富、科學技術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該書在“COMMONHABITSOFCHINESEWRITERS”這篇文獻中所論述的那樣,“中文作者常把主要概念放后面,把非主要概念的論述放在前面,而英文表達一般將主要思想放在前面。這是因為中西方存在用語習慣、表達方法差異,因此學習水利工程專業英語要克服必要的文化差異,以求在最大程度上理解國際學術用語。”總而言之,該書注重中西文化差異、注重知識擴展,在專業英語教材中具有很高的辨識度,是一本編排撰寫較為科學合理的專業英語教學用書。
作者:趙琰 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方法
摘要:基于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階段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相關調查研究,闡述了具體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并經過教學實踐證明,該教學方法能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碩士研究生;教學方法
1概述
專業英語是碩士研究生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為學位課。因其在教學方法、內容和要求等方面與本科教育大不相同,如何搞好該門課程的教學,一直是大家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之一。就目前而言,普遍反映碩士研究生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方式依舊比較單一,課堂氛圍偏于沉悶,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因此,怎樣結合專業英語的特點,探索出一種適用、高效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們當務之急所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結合作者教學和實踐經驗,介紹一種改進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體會,以期共享。
2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作者根據自己所帶班級學生情況,以及其他同行現狀,做了調查分析,目前主要表現在。從學生角度而言,主要體現:1)怕丟丑、怕說錯,缺乏自信,互動性弱。較多學生認為已經上研究生了,應該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萬一說錯、翻譯錯了多丟人,自信心有點缺乏,較喜歡被動授課方式,不樂意或不主動參與到師生互動環節中。2)專業英語學習枯燥乏味,沒興趣,重視程度不高。部分學生認為過五關斬六將考上研究生了,應該歇一歇,學習有點松懈,沒有主動學習專業英語的積極性。同時,部分學生認為該課程考核方式相對簡單,不通過率相對較低,就抱著能拿到本課程的學習學分即可的態度來消磨課堂時間,低頭玩手機。3)專業英語詞匯量較少,語法不熟,基礎相對薄弱。專業英語一般文體正式,句子結構較復雜,邏輯性強,理解有點難度。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所學英語,沒有專業針對性,專業英語基礎相對薄弱。4)心態浮躁,無法潛心學習專業英語。較多學生依賴現代高科技帶來的便捷,不管熟悉與否的專業英語句子,總是及時在線查詢,而不是將常用專業英語詞匯熟記于心,融會貫通。從教師和教學模式方面而言,主要體現:1)教學態度消極,疲于應付。有教師認為,上專業英語課的目的是完成教學任務,獲得課時,因此,教學沒有激情,態度較消極,一系列教學活動疲于應付。2)教學方式單一,單向教育。目前大多數教學方式較單一,研究生教學也不例外,課堂上老師為主體,是主角,學生為客體,是配角,教學過程為滿堂灌式,學生被動聽課,易引起師生相互疲倦,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3)教學內容枯燥,呆板單調。目前研究生專業英語無統一教材,各高校內容五花八門。由于各專業千差萬別,國家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專業英語教材也沒有統一。實踐中,各學校一般根據各專業特點,提出指導性意見,各專業英語任課教師自己決定,易導致授課教材內容五花八門,單調呆板,學生對授課內容興趣不濃,教學效果較差。綜上所述,各種因素易導致課堂氣氛沉悶、乏味,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互動性,學生上課效果較差,易養成師生懶散的講聽習慣,不能有效提高師生專業英語水平,更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3教學方法之我見
化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
結合筆者多年從事的講授實踐與總結,首先分析了當前我校《化學專業英語》教學現實中大致存在著的兩個方面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化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強調本課程重要性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注重與基礎英語、專業課程、文獻檢索和論文寫作的銜接和配合,并運用更新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法和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靈活多樣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并培養自學能力。
關鍵詞:
化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化學專業英語》是我國各個高校化學類專業學生的必(選)修課程,是化學專業與英語知識密切結合的一門文理兼顧課程[1]。分析《化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這個薄弱環節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研究相應的對策,這業已成為當前有關教學改革的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關鍵課題。
1教學實況綜括
2004年以來,筆者一直從事《化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在多年的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化學專業英語》教學現實中大致存在著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2-4]:一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基礎素質呈現“三差”,教學效果欠佳。目前,各高校和學生對《化學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基礎英語,教學地位明顯偏弱,開設難度和隨意性極大,任課教師積極性屢受打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英語基礎普遍薄弱,計算機基礎操作水平不高,多數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習慣于被動聽課,過多依賴任課教師的講解,學習效果很一般,盡管最后修得了學分,但其實際應用能力并無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課程內容多而專業,學時短、教學任務較艱巨。化學專業知識體系龐大而復雜,《化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學時少卻要求頗高,教學難度過大。要想在36學時內兼顧較為系統的講授內容和扎實的教學質量,確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此一來,任課教師明顯感到疲于應付,而學生大多覺得復雜生硬、枯燥難學,常常恍如聽天書,造成了師生雙虧的不良局面。
基于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評價模式
摘 要:民族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素質狀況和人才培養規格對英語教學的要求強調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基于此,作為培養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英語教師的民族高等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必須有針對性地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有效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針對民族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基于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的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評價模式。旨在促進民族高師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朝科學合理的方向改革。
關鍵詞:民族高師英語專業,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
引言
教育部教高[2007]1、2號文件強調指出,全國范圍內將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并就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出若干建設性、指導性意見。根據文件精神,民族高師院校必須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突出民族師范教育各專業面向基層,面向民族地區基層教育,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民族基礎教育教師。英語專業同樣須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教育質量,著重強調提高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為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培養合格的英語教師。
一、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提出的理據
根據教高[2007]1、2號文件精神,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進行,同時以基礎性、全局性、引導性的項目作為改革的突破口。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必須在此文件的指導下,根據實際變革教學和評價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為地方經濟建設、基礎教培養合格的師資。同時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與評價模式的改革必須是根據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精神,創造性的、科學合理的改革。在英語專業教學評價實踐過程中,著力強調和推廣基于語音、語法、語篇三項技能達標的民族高師英語專業教學評價模式源于以下具體的因素。
(1)民族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素質狀況
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應用(10篇)
第一篇:高中英語教學人文素質教育滲透
摘要: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是新課程改革和實行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英語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針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如何在其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已逐漸成為當代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重點關注內容之一。結合高中英語實際教學,提出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相關建議,以期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
人文素質教育;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滲透
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環,高中英語教學課程本身包含諸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和積極向上的情感教育內容,在保證學生語言和交際能力提升的同時,也為其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有利的途徑。但一直以來,高中英語都被作為一個語言工具在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訓練,而忽視學生文化修養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殊不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滲透,不僅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能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培養良好的國際文化意識,對實現其全面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1.融入文化教育,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
英語專業基礎英語教學研究
一、前言
語言學與外語都是應用于研究語言的科學,因為語言這一共同點為兩種科學帶來了密切的聯系。語言學在其歷史發展中產生了學多流派和理論,這些流派和理論應用于外語科學中的英語并且對其教學帶來了諸多便捷。所以語言學作為專門研究語言的一門科學與英語教學之間有著必要的聯系。從兩者的辯證關系來看,一方面,語言學為英語專業“基礎英語”教學方法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另一方面,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老師與學生的課堂實驗,也在從實踐的角度檢驗著這些理論的科學性,同時為語言學理論的發展創新提供了新的靈感與素材。我國的英語教學根本目標不只是要求學生具備簡單的聽說讀寫能力,而是要教育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身的外語交際能力,提高他們英語的綜合素質。語言學與英語專業“基礎英語”教學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對英語教學的諸多方面,主要在英語教學的制定教學大綱,設置課程,編寫英語教材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制定教學方法,培訓選拔優秀教師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只有在真正了解掌握這門語言后,才能更有深度的認識到我國同西方的文化差異,為了完成這一目標,英語老師就應該認真學習了解語言學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流派及代表理論,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深入的帶領學生領會學習這門語言文化。在我國教育部門最新頒布的指導文件《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基礎英語是一門綜合英語技能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基礎英語課程主要通過語言基礎訓練與篇章講解分析,使學生逐步提高語篇閱讀理解能力,了解英語各種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擴大詞匯量和熟悉英語常用句型,具備基本的口頭與筆頭表達能力。基礎英語作為大學英語專業最為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一直倍受老師和學生們的重視。無論是開課時間,還是教師隊伍的投入,基礎英語這門課程在日常課程安排里都占據了重要地位。但是在這種高度重視的課程安排下,基礎英語教學的成果卻一直不盡人意,學生所獲取的知識并未完全達到老師的要求。在長此以往的情況下,老師和同學以及各級教育界人士必須重新審視高校基礎英語專業的教學方法,及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情況,結合語言學理論,創新教學方法,最終達到基礎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本文中,筆者首先對語言學影響下的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然后分別對不同語言學流派影響下的任務型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進行分析討論,并結合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編綜合英語》,以此來探討語言學流派與英語專業基礎英語教學方法的聯系。
二、基礎英語傳統教學方法反思
傳統基礎英語教學方法簡稱為“3P”教學法,是屬于交際語言學理論的產物。這種教學方法產生于我國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了更好的適應基礎英語教學,它細致地將語言學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即演示———操練———成果。在基礎英語的課堂上具體展示為,以老師為課堂中心,通過反復呈現和練習的手段達到學生掌握基礎英語知識的目的,然后再讓在課堂中處在受控制或受半控制之下的學生進行假設交際,最終完成基礎英語中的語言輸出。在我國的傳統基礎英語課堂上,對這種傳統基礎英語教學方式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一個方面,那就是語法翻譯。語法翻譯的本意是為了在基礎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章閱讀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贊成文章中語言的機械對比,翻譯時主張逐詞逐句翻譯,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能使學生熟練記憶各種語法結構,達到老師所想要看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卻無疑使得英語老師成為課堂的中心,學生只能按照老師給予的標準進行翻譯與記憶。語法翻譯教學把語言看作需要傳播的知識,注重字詞句的枯燥訓練,在學習方法上強調死記硬背。但是,這樣的教學手段是老師強制的授予,學生被動的接受,不僅會使學生感覺枯燥,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死板,更對于學生對英語語法的掌握無太大益處。在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長期使用這一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得上外語聾啞病,所以基礎英語的這一教學方法值得反思,需要改進。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基礎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同傳統的“3P”基礎英語教學方法一樣,任務型教學法也是在交際語言學流派下影響產生的。只不過兩者不同的是,傳統基礎英語教學方法是弱版交際語言學教學方法的分支,而任務型基礎英語教學方法則是強版任務型語言學基礎英語教學法的代表教學模式。與傳統基礎英語教學方法不同,在任務型教學方法中,老師不再承擔課堂中的中心位置,而是轉變身份,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這樣的教學設計,在一開始就將學生設計為基礎英語課堂的認知主體,通過完成任務的手段,讓學生先以完成課堂任務為開始,等到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后,再將其課堂注意吸引到任務完成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英語語言上來,而在學生掌握這些語言的同時,老師只需要對學生的語言錯誤進行點明和指正。這種基礎英語教學方法不再是單一的老師傳授,學生接納的被動單一模式,而是通過雙向語言信息傳遞,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行探究學習,并且最終評估一開始的任務是否完成。基礎英語教學的這種雙向模式,不僅能打破傳統基礎英語教學方法的枯燥乏味,更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最高效果。下面筆者就以張維友、舒白梅總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編綜合英語》第二冊第四單元Reading1課文“TheBeauCatcher”為例來說明怎樣具體實施任務型教學。這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編綜合英語》,是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工程學院等多個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使用的教材,它所編寫的第一冊到第四冊主要是應用于大學一、二年級的基礎英語課堂的。這套教材包括說明文、敘述文、描述文、議論文等不同的文體,主題更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多個方面領域。每個單元都設計有不同的任務版塊,所有活動設計都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要作為示例的“TheBeauCatcher”是一篇記敘文,第三人陳講述了一個不自信的女孩變得自信而美麗的故事。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運用交際語言學下的任務型教學法,本片文章可以被劃分為五個部分進行課堂設計。第一階段,老師通過任務的形式,分派學生收集內在美的故事以及如何變得自信的建議,并且讓每個搜集材料的小組各派一個同學通過幻燈片的形式上臺演示講解。第二階段,讓學生熟悉這篇課文,老師布置任務,允許各小組間用中文交流課文內容。第三階段,老師下達任務,學生詳細了解課文內容,以此來培養考察學生的使用典型語言能力。第四階段,主要任務圍繞課文內容通過完成練習熟悉語法詞匯和句子,這是采用的結構型任務設計模式。第五階段,要求學生將課文故事改編為英語話劇,并在課堂上分組表演,這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活躍氣氛,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基礎英語課堂中去,讓其盡情的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能力,提高基礎英語教學成果。通過這篇課文示例,筆者簡單地介紹了如何在基礎英語課堂中應用交際語言學來進行基礎英語教學,以此來達到基礎英語教學最佳效果的目的。
四、交際教學法在基礎英語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