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藥學學位論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藥學學位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藥學學位論文

中藥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摘要:以課堂理論教學方案、科研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方案和科技材料撰寫能力培養為方向,將形成性評價融入中藥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各個方面,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中藥學;研究生;培養模式

1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課程評價專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開啟了該領域研究的先河。斯克瑞文提出這一概念的初衷在于保障課程的有效開發,他指出教學材料的模型和草案應在最后成型之前進行學生試測,以便在教學材料的形成階段就能進行有效性評價,這樣才有可能在最后成品之前進行調整,并把這一過程稱為形成性評價[6]。從此,形成性評價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在教育及其他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中等教育委員會采用基于學校日常教學的評估手段,并認為這種手段可以測量出“某些不能輕易或充分地總結性考試中所獲得的學業成績”[7];澳大利亞學者麥格勞等人認為形成性評價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和教學計劃的進展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實質性取樣,因此在教育評價上比外部考試更加全面[8]。在我國,由于教育評價中“一考定終身”模式根深蒂固,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才出現形成性評價的相關文獻與研究,盡管起步晚,但研究進展迅速[1-5]。

2中藥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

2.1形成性評價體系課堂理論教學方案探究

當前,中藥學學術學位研究生的課堂教學仍存在著一定的弊病,教師在授課中更多強調的是知識的灌輸和框架的構建,卻忽視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應用,對學習方法、科研問題、科研思路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重視。理論教學中由于學術學位研究生在后期的學習研究中有較多的實驗操作時間而忽視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得理論教學常常脫離實踐。理論教學歷來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的理論教學更是研究生教育培養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通過宣講讓學生了解形成性評價,形成以分組討論、案例教學、課堂測驗、課后作業和調查問卷為主要指標的評價模式,同時,也可以建立以即時性評價、表現性評價、測驗性評價和檔案袋評價為主體指標的評價模式。以隨堂考試、分組調研與匯報、教學互動方式進行形成性評價,改變傳統的期末考試決定最終成績的總結性評價。在以往的中藥學本科生教學中,形成性評價已初具規模,實踐表明開展形成性評價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12]。

閱讀全文

關于學術學位碩士的中藥學論文

1中藥學學術學位碩士與專業碩士的主要區別

1.1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

學術學位碩士的培養主要突出科教結合,通過學科前沿課程及實踐課程的學習,著重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把握學術前沿的能力;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是與行業緊密結合,突出職業導向,考核及評價與行業資格標準盡可能無縫對接,著力提高研究生綜合職業素養,培養專業知識應用的職業能力??傊?,在素質結構方面,兩者是科學家與實干家的區別,從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方面來說,是開展基礎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的區別。

1.2學習要求的不同

學術學位碩士應遵循課程學習與科研并重的原則,要求掌握本學科的專門知識與技能,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相關專業外文資料,熟悉本學科相關領域的學術發展動態,能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研究方法,承擔本學科的科研、教學(或)臨床工作,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完成學位論文要求的科研工作的同時,在導師指導下,從事一定時間的專業技能實踐,以增強實踐能力;專業學位碩士應遵循課程學習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使碩士研究生既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又具有較強的從事科學研究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應基本具備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達到執業中藥(藥)師注冊申請的專業技術要求;能勝任藥物生產、質量評價與控制、新藥研發、藥品注冊、流通管理、合理使用、臨床及社會服務等工作,注重加強專業技能的實踐及訓練,同時亦應在導師指導下,參加一定的科研工作,參加學校組織的專業任職能力考核,任職能力考核內容須與行業資格標準銜接。

1.3培養方法的不同

學術學位碩士實行研究生處、二級學院、學位點共同管理,導師(導師組)全面負責的模式,課程學習所占比例較專業碩士大;專業學位碩士堅持與實踐和應用結合,采用“校-企合作”、“政、校、行、企”合作的“雙導師制”培養方式,理論課程教育在校內完成,實踐環節到產業部門實施,所選的課題要注重實用性、創新性及服務于社會的實際需求。學分方面學術學位以課程學分和學術活動學分為主,專業學位以課程學分和實踐能力學分為主。設置課程學術學位應根據學科內在邏輯來設置,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三者之間的課程結構體現層次性、銜接性和遞進式,形成一種縱向深化為主的知識結構,而專業學位應符合專業人士的職業需求,進行多元化綜合性教育,同時注重職業道德等人文教育。

閱讀全文

談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教育發展十年回顧

摘要:經過十年發展,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生源質量穩中有升,但學位授予總體規模偏小。實踐創新能力是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重點,“兩段式、雙導師”是中藥學專業學位培養最有效途徑,高新科技企業是中藥學專業學位培養的主要陣地和堅定力量。

關鍵詞: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次會議首次增列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開啟了我國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歷史。會議還審議新增另外18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通過了《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總體方案》《碩士、博士專業學位設置與授權審核辦法》等文件,標志著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入快速發展、制度完善階段[1]。2017年全國專業學位碩士招生數量首次超過學術學位碩士,增長幅度達到43%,遠超研究生總招生數20%的增長幅度[2]。2020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指出:“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發展專業學位成為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重點。截至2020年1月,我國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已開展十年,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單位由2010年首次增列的43個增加至48個。廣州中醫藥大學是全國首批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邁向新征程之際,筆者回顧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開展情況,總結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基本經驗,查找存在的問題,繼往開來,推進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以全面提高本校中藥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質量。

1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基本情況

1.1招生規模與質量

1.1.1招生規模

2011年至2019年,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長了12倍,由2011年首次招生的4人,增長到2019年48人,占全校碩士研究生招生比重逐年增加,年均增長率達36.4%。與之相對的中藥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年均增長率僅為0.1%,見表1。

閱讀全文

中藥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模式

摘要:

立足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文化和中蒙藥材資源優勢,依托內蒙古醫科大學現代醫藥學、中醫藥學、蒙醫藥學“三位一體”的學科專業支撐,構建適應內蒙古自治區大健康產業發展、中蒙藥產業發展需求的中藥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一體兩翼”的辦學特色,強化學科優勢,提升辦學水平,為自治區中蒙藥產業可持續發展培養高層次人才。

關鍵詞:

中藥學;蒙藥學;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極有優勢、最具特色的學科,其歷史地位、現實作用和科學價值是客觀存在并經過實踐的檢驗和證明。中藥產業作為醫藥產業中獨具特色的優勢領域,不但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優勢,而且對我國新醫改、人民健康、產業調整、農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巨大影響[1]。蒙醫藥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部分,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具有完整而獨立的理論體系和學科內容,為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2]。內蒙古自治區在“十五”期間就啟動了蒙藥現代化研究,并將中蒙藥產業作為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高層次中蒙藥人才是保證內蒙古中蒙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內蒙古醫科大學作為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成立最早的高等醫藥院校,自建校以來,一直肩負著為國家和自治區培養和輸送高層次中蒙藥人才的重任。在國家和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校中蒙藥學科取得了長足進步。學校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和自身發展的雙重需要,在中蒙藥學本科培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中蒙藥學研究生教育。2010年,學校獲批中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并在現有學科目錄設置框架內,開展了中藥學和蒙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創新性實踐,使該學科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和明顯優勢的創新型中蒙藥人才培養體系。

1準確定位,突出特色

立足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學科優勢和蒙藥材資源優勢,充分考慮自治區中蒙藥產業發展需求,學校對中蒙藥學科專業結構、辦學資源進行梳理,準確定位學校中藥學學位點。以培養適應自治區中蒙藥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中蒙藥高層次人才為目標,其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展開,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開創了以中藥學為主體,中藥和蒙藥兩個學科方向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的特色辦學模式。

閱讀全文

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

摘要:我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存在諸多問題,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仍然無法保證高質量專業碩士的培養。因此,急需探索適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主要介紹我校對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藥學和工業藥學兩個方向)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制定與職業發展、社會需求相契合的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加強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實踐基地的建設;開展以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實踐基地為紐帶的企業橫向合作服務;構建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體系。校院企深度融合,從而探索構建了學科共建、資源共享、人員雙跨、研究生共培養的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了與社會需求相契合的、特色鮮明的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關鍵詞:藥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模式;碩士研究生

1制定與職業發展、社會需求相契合的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頒布的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指導性培養方案的基本要求,結合藥學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特點,我校圍繞培養臨床藥學和工業藥學兩個方向,制定了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形成了課程教學、實踐教學、學位論文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

1.1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目標

我校藥學學科準確定位全日制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緊貼社會行業需求,創新藥學教育模式,形成工業藥學和臨床藥學兩個學科方向。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的臨床藥學方向以“懂醫精藥,能力為先”為目標,培養“具有較扎實的藥學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臨床醫學基本理論及實踐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能夠從事臨床合理用藥、治療藥物檢測、新藥臨床評價及臨床藥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藥學服務人才”;工業藥學方向則以“實踐能力為基礎,行業需求為牽引”為目標,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與較強專業能力,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勝任藥物技術轉化、生產與技改、推廣與流通及藥品監管等領域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藥學專門人才”。

1.2構建了“校企(院)一體化、三階段遞進式”的藥學專業學位實踐教學體系

閱讀全文

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

摘要:本文根據藥學學科的特色,結合科研評價的目的,對藥學學科的科研績效評價進行了探討。筆者認為要對藥學學科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業績做出盡可能客觀準確的評估和評價,要構建相對完備的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體系,除了將評價范圍縮小在“學科”的范疇外,還需要考慮到行業的因素,不能夠一概而論。

關鍵詞:藥學;學科;科研績效

2015年10月5日,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先生喜獲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了國人多年夙愿,一時間各大媒體熱議,尤其是屠呦呦先生的所謂“三無”身份以及未發表SCI論文等特征,更引起了對國內科研評價體系的廣泛討論。屠呦呦先生獲獎究竟折射出我國現行科研評價體系的哪些問題?尤其是在國內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人民對于健康的需求逐漸增大,我國創新藥物研發逐步發展,開設藥學類專業本科院校的增多以及醫院藥學在整個醫療服務鏈條中的作用日趨顯著的背景下,如何能夠客觀準確地對藥學學科的科研業績進行認定及評價,以提高該學科的科研效率及整體水平,提高科研的投入產出效果等問題己成為高校、科研院所、醫院主要思考的問題。

1藥學研究及藥學學科

1.1藥學研究的發展

在人類社會初期,就已經產生了最原始的藥物。藥物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以及在與疾病和大自然做斗爭的過程中逐步萌芽而產生發展的,在中國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我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千金方》《本草綱目》等有關藥物的著作均對我國藥物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近百年來,隨著西方藥學的傳入以及在我國的廣泛傳播,其為我們帶來了新的醫藥知識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外,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制藥工業的產生,帶動了藥學教育和藥學科研的發展。近代我國關于藥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初,當時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中藥的藥理和化學的研究,藥品的生產以仿制和制劑加工為主;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醫藥科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使我國在藥物創新、新技術、新品種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甚至在某些重要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尤其是在“十五”———“十二五”期間,在醫藥行業規劃的指引下,更是取得了系列矚目的科技成果。

1.2藥學學科

閱讀全文

中藥學專業研究生培養路徑

摘要:中藥學研究生教育中,學術與應用、課程學習與論文寫作、傳統理論與現代學科、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學習與全面素質六個相關性涵蓋了中藥學研究生教育中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本文探討了基于六個相關性的中藥學研究生教育中的教學、實踐和素質三個要點的改革思路,以期為當代中藥學研究生教育和培養提供有益的路徑與思考。

關鍵詞:中藥學;研究生;教育培養;人才培養

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的教育,在西方被稱為“高級教育”(advancededucation),其核心內容應是學生學術思維和科研能力的培養[1]。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礎上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教育結構中的最高層次。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我國著名藥學專家屠呦呦,更引起了世界各地對中藥、天然藥物創新研制的關注[2]。中醫藥數千年來為全世界人類健康和生息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隨著當前致病菌的快速變異和人類疾病譜的改變,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毒副作用小的中藥來治愈疾病,這給我國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3]。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自2016年以來,就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先后。從政策出臺的密集度和力度來看,國家層面對于中醫藥行業的支持態度愈發明晰,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明確了中醫藥的地位作用以及發展中醫藥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原則等內容,將黨和國家關于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對中醫藥行業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ldquo;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提出了一系列振興中醫藥發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的任務和舉措?!吨嗅t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新時期推進中醫藥發展作出系統部署?!吨嗅t藥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國內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搭建完善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吨袊闹嗅t藥》白皮書是中醫藥領域的第一部白皮書,系統介紹了中醫藥的發展脈絡及其特點,充分介紹了中國發展中醫藥的國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國際交流合作等。近年來,我國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也愈發重要,特別是中藥產業,我國具有獨有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歷史和人文社會條件,是我國醫藥產業中最具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然而,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許多新挑戰、新問題。比如中醫藥人才隊伍還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高層次中醫藥人才不足[3],尤其是缺乏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中藥學高層次人才,已然成為制約整個中藥行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與此同時,當今社會對中醫藥專業人才的需求又日趨增多。因此,如何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創新型中藥人才,是中藥學研究生人才培養而臨的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4-5]。中藥學類研究生是中藥持續較快發展的核心后備力量,擔負著中藥未來發展的廣度和深度的向導角色,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中醫藥院校承擔著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醫藥高層次專門人才,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使命。在對中藥學研究生培養探索過程中,有多重途徑,如有基于產學研的研究生教育,強調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院所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將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產學研合作教育形成產業與教學科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并努力實現“校企合作,產學雙贏”的局面[6]。有的重視創新能力的培育,認為重視中藥類研究生基礎教育是提升中藥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保障,適當調整培養模式為提升中藥類研究生創新能力提供客觀條件。有的則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導師指導、科研實踐和就業指導等具體方面提出研究生改革探索思路,如加大人文素質教育,健全導師責權機制,加強團隊指導等,在課程設置中,也充分考慮到中藥學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正相關性,包括應與研究生對專業的興趣的正相關性,與專業領域的實際需求的正相關性等[7],還有針對優化中藥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設置實踐教學體系,搭建校內外實驗、實習教學平臺,擴寬教學領域,注重科研習慣培養、強化動手能力,對創新激勵機制等提出了改革思路[3]。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和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對創新性、創業型和實踐型高級專門中醫藥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突出,使得傳統的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側重學術訓練,以學位論文為核心的傳統中藥學研究生培養模式面臨嚴峻挑戰[8],在中藥學高層次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一些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共性問題,如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行業需求缺乏有效地結合,研究生課程設置結構單一、不能滿足行業需求、內容陳舊、課程分類帶有隨意性,研究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等[2,9]在生源結構、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不足,都亟待加以解決[10]。基于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六個相關性來開展對中藥學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的探索和研究,以期為現代中藥學研究生培養提供相應對策,培育更多具有優秀素質的中藥學高層次人才。

1六個相關性

六個相關性是指在中藥學研究生教育中,學術與應用的相關性,課程學習與論文寫作的相關性,傳統理論與現代學科的相關性,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相關性,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相關性,專業學習與全面素質的相關性。這六個相關性基本涵蓋了中藥學研究生教育中應具備的基本要素。

1.1學術與應用的相關性

傳統上,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標定位于培養學術后備人才。我國從1991年開始招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來,該類型研究生規??焖贁U大,隨著專業學位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規模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這是體現面向市場需求的培育實踐型高層次人才的體現,同時,對于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問題也不容忽視。學術性和應用性不應作為矛盾的對立面,而是相互滲透與補充。學術學位研究生側重學術研究的同時,應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應用技能與技巧,對于強調應用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也同理。

閱讀全文

我國水文化研究態勢分析

摘要: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水文化研究至今,學術界已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了準確掌握我國水文化研究的新動態、新形態、新業態,本文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為檢索對象,采用高級檢索方式,對檢索出來的關于“水文化”的論文,從學科分類、發表年度、文獻來源、關鍵詞、研究機構及論文影響力諸方面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期為構建“水文化+”研究范式提供理論基礎,推動水文化研究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文化;研究態勢;分析

1988年10月25日,在淮河流域四省治淮宣傳工作會議上,李宗新先生首次提出應大力開展水文化研究。①歷經近30年的發展,在水文化理論、水文化建設、水文化教育、水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本文運用計量分析和統計學知識,對檢索到的水文化論文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水文化研究的學科分類與發展軌跡

我國高等學校教育專業設置按“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來設置。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中,設有13個學科門類,110個學科大類。水文化歸屬哪一個學科?經檢索發現,文學、工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文獻比較集中,教育學、理學、法學、歷史學居中分布,管理學、藝術學、哲學分布的較少,農學、醫學、軍事學沒有相關文獻,文化及水電工程是關注最多學科。在上述學科門類中,排本學科門類首位的是:文學是中國文學33篇,工學是水利水電工程239篇,經濟學是工業經濟119篇,教育學是高等教育19篇,理學是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25篇,法學是民族學13篇,歷史學是考古10篇,管理學是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10篇,藝術學是美術書法雕塑與攝影8篇,哲學是中國哲學6篇。除上述研究領域文獻較多外,還鮮見于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林學、中藥學、醫學技術、軍事思想及軍事歷史、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等學科。由此可知,水文化研究內容廣泛,不僅有文史哲人文學科內容,而且還有理工類自然學科,同時還有經管法等社會學科的內容,屬于新興的文理交叉學科。我國水文化研究歷經開展宣傳研究(1989—2003年)、服務水利實踐(2004—2006年)、政府倡導推動(2007—2010年)和規劃專項建設(2011—2014年)階段,基本上與年度發表文章數量趨勢相吻合(見表1)。特別是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以來,《基于人水和諧理念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研究》和《中國水文化發展前沿問題研究》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點)課題相繼立項,國內學者的水文化研究主要聚集在水文化理論、水文化遺產、水文化資源、水工程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傳播等方面。從表1可知,1989—2001年,水文化研究的論文較少,年均不足6篇,低于年均篇數的年度為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尤其是1993年和2001年分別為0篇,這說明水文化研究處于萌芽階段。2002—2006年,論文數量呈平穩緩慢增長態勢,平均每年約20篇,這說明我國水文化研究正處于穩步發展階段。進入2007年后,論文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到2008年、2010年達高峰期,隨后呈現下降趨勢,這說明我國水文化研究正趨向穩定和成熟。從2011年開始,論文數量呈現直線上升趨勢,年均為86篇。2011—2016年篇數占所有論文的53.4%,說明此階段是我國水文化研究領域的探索和快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1989—2003年,沒有研究生以水文化選題作為學位論文。2004—2016年,學位論文共39篇(博士學位論文2篇,碩士學位論文37篇),學位論文數占所有論文的4.06%,說明我國水文化研究在基礎理論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在學位論文中,最早的博士學位論文是2004年艾菊紅的《傣族水文化研究》②,最早的碩士學位論文是2005年劉虹弦的《水脈相連氣韻橫生———水文化在現代城市形象中浸潤和延續》。在水文化文獻中,主要來自《治淮》《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水利發展研究》《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中國水利》《江蘇水利》《水利天地》《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學報》《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涉水行業主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主辦的期刊。在水文化研究中,涉水行業高等院校期刊如《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學報》《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昌工程學院學報》等成為主要學術交流陣地。尤其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自1985年創刊就設有“水文化研究”專欄,成為全國期刊界歷史最長、影響最大、聲譽最高的特色欄目。此外,《北京水務》《中國三峽建設》《山西水利》和《城鄉建設》這四種期刊數量也位居前列,說明水文化研究與水利建設也緊密相連。

二、水文化研究的熱點、焦點與團隊分布

文獻分析表明,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還沒有刊發與水文化相關的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歷史類文章,中文核心期刊刊發水文化研究文章更少。在水文化研究論文中,被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期刊論文較少,《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或收錄論文屈指可數。這說明,水文化研究期刊層次和期刊學術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通過對關鍵詞出現的頻率進行分析,可以很好地體現一門學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熱點、焦點。水文化研究出現頻率極高且排在前列的關鍵詞有“水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遺產”“人水和諧”和“水文化建設”。這說明,以上述詞語為關鍵詞的文獻相對比較集中,是水文化研究關注的重點和焦點之一。同時,頻率在4次以上的關鍵詞主要有“建設”“水利風景區”“保護”“內涵”“水文化教育”“水景觀/開發/保護利用”“教育/水資源/水利院校/城市發展/發展”“水利/可持續發展/研究”“傳承/生態文明/水文化傳播/和諧/水利工程/水環境”和“水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見,水文化研究的范圍和領域更加廣泛,如水生態文明、水文化傳承創新、水教育傳播、人水和諧等成為水文化研究新態勢。通過分析研究機構,可以了解我國水文化研究團隊和研究基地分布格局。水文化研究發文排在前3位的全部來自高等院校,分別是河海大學、南昌工程學院和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其中,河海大學38篇,發表文獻最多,占總數的3.94%;南昌工程學院和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發文章分別占總數的2.07%、1.87%,這與河海大學水文化研究所、南昌工程學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水文化研究中心都是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密不可分。上述研究基地已經成為水文化研究、水文化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高地。

閱讀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第一页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男女全黄一级带免费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 免费一级毛片 |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 亚洲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 91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伊人精品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极品在线播放 | 国产阿v|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日本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自拍 | 国模吧双双大尺度炮交gogo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国产精品一级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666 | 欧美一区在线播放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毛片 | 日韩视频高清 |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亚州激情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a护士 |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麻豆 | 成年全黄大色大黄 | 婷婷久草 | 日韩欧美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