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學習小組總結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
【摘要】小學教學注重對學生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數學這門學科對邏輯思維方面要求較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和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是最近提倡的學習方法之一,它不僅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與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讓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學習基礎,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教師應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思想灌輸,適當革新教學方法,找到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使用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但是在教學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狀
1.學生主動參與度不高
小學生思維意識形態還在發展階段,對事物無法做出合理的判斷,并且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孩子的主觀意識較強,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達到合作的目的。在教師開展小組教學時,小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在落實方面沒有深究,小組學習的效果就更加無法體現。
2.教學過分追求形式
探究性教學在數學教課中的適用性
一、如何在初中數學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
(一)巧妙設問,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話雖然老套,但是真理依然藏在其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問題,不能平鋪直敘,更不應該問學生“是不是”“對不對”這種已經暗藏答案、毫無意義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調動學生進行研究的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解直角三角形”時,沒有直接進入課題,而是先問學生:“金字塔那么高,我們怎么來測量它的高度哪?”或者問“怎樣去測量河流的寬度”等問題,很快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學習。這樣的問題設置使課堂探究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其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主動學習,刻苦鉆研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去說、去思考、去交流,而不是讓他們乖乖地坐在板凳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知識。因此,教師備課的內容、講課的方式都要為這一主題服務,力爭能夠使學生快樂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主動地與教師、同學交流討論。教師只是在問題的提出和學生遇到的難題時進行適度的引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收集資料、自主實驗、思考探究和小組合組中收獲知識。例如,在互聯網或者圖書館查找資料,課外閱讀書籍,做讀書筆記等。
(三)獨立思考,自主參與
初中數學教學中,想要做到開發學生智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就要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思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學生特點以及初中數學教材等多方面實際情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多動腦、多提問、多交流。當然,這些僅僅靠課堂學習是做不到的,還需要讓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功課,這對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有益的。
學生自主學習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一、成立合作小組,促使學生自主討論
不論是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還是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學,都需要重視課堂上的交流,通過交流可以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因此,教師需要成立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討論和自主學習獲得合作上的共贏,學生只有通過實踐,通過說和做來體會到思想品德課程的內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尋找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素材,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熱情,精心選取合適的教學切入點,圍繞著實際生活中的事例,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初中生可以通過激烈地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帶動課堂氛圍的同時,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收獲知識。教師成立合作學習小組需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自愿地結成小組。教師還需要在小組中選擇表現相對優異的人充當小組組長,形成“一人帶動多人”的學習模式,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討論,以求在各種思想的碰撞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深學生對思想品德問題的理解。如在講解公民權利時,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討論小組的作用,讓小組成員互相討論公民有哪些權利,并且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通過討論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公民權利的具體概念,促使學生把自身融入到政治課堂當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本知識進行適當舉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為了培養初中生在政治課堂上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需要借助具體的情境,以汶川地震作為討論的典型事例,讓學生分析在面對地震救災時政府、社會團體以及學生應該如何去做。通過具體情境的設立,學生就能夠很好地理解政府的定義以及政府的一些職能,體會到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服務的原則,同時了解自己不但有權利,還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可以培養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產生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形成獨特的思維模式。但是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討論的同時需要注意,自主并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教師需要在討論中起到具體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討論方向,給予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和舞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尋找典型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優秀的案例才具有討論的價值,教學中選擇的案例必須能夠帶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生探究的熱情。教師選擇案例還需要依據課本的知識,不超過課本內容的范圍,為學生所學的知識服務,通過具體的典型案例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通過對政治案例的講解需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案例中蘊含的邏輯關系,從主動探究中夯實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提高學生自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從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解《毅力的培養》一課中,教師需要選擇典型的案例,講清毅力是一種韌勁更是一種積累。為了把毅力這種精神具體化,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熟識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以鄧亞萍的鍛煉生活作為教學案例:鄧亞萍作為乒乓球世界冠軍雖然取得了榮耀,但是并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訓練。在練習全臺單面攻時,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茍地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雖然辛苦,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放棄。通過對鄧亞萍鍛煉案例的具體展示,可以讓學生在她的身上感受到頑強的毅力。這不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延伸,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沒有具體的案例作為政治知識的補充,教師的語言會顯得蒼白無力不具有說服性,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對課本上的抽象學科知識無法透徹理解,也難以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的理論知識。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案例的精確性、校本性以及科學性,因為一堂課就是局限的45分鐘,教師既需要在短時間內講完課本上的知識,還需要穿插著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注意精準性,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融入到案例創設的情境,使學生對案例中蘊含的問題進行充分地思考和討論。
三、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就是總結歸納,在總結歸納中才能夠獲得知識的提升。教師需要在課程結束之后對本堂所講述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教師需要在這個環節中精心啟發誘導,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從橫向拓展思維,從而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在兩種思維的共同作用之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思想品德課程有其特有的知識結構,所以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構建特有的知識結構,通過總結、歸納使學生能夠把自己獲得的知識系統化,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獨立的總結能力以及評價能力。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由地進行,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充當引導和補充的作用,通過課堂總結,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讓學生能夠真正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幫助學生戰勝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還可以以當堂訓練來幫助學生總結、歸納知識,在設計問卷問題上可以選擇歸納能力強的知識點,既可以以選擇題的形式,也可以以問答題的形式。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水平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從而達到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在總結歸納過程中設置新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新的思維解決問題。教師在導入課程和總結歸納時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中學物理高效課堂模式探究
【摘要】物理的學習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重要的是,通過物理的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善于總結結論,基于物理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物理組教師積極地參與課改工作,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創新適用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導學教學模式;在科學探究課中,采用實驗探究教學模式。
【關鍵詞】實驗;現象;教學;模式
一、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在聲嘶力竭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很難精力充沛,往往是學生聽到老師講解的一半或者比較難以理解的地方,學生就開始出現不愿聽講,低頭看課本或者做小動作,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現在我們物理采用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每個小組都有相同的學習任務,但是在小組內通過小組成員的努力和交流討論,小組成員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優點是小組成員學習積極性高了,全員參與到學習中來,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不會的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共同解決問題,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小組成員之間濃厚的友情,并且各個小組之間也形成競爭的氛圍,小組之間看哪個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哪個小組都不愿意落后,所以小組成員為了不拖本組的后腿,都會認真的思考,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盡管小組合作學習有比較大的優勢,但是作為物理教師,還適應該注意一些注意事項:注意小組成員的組合,保證每組都有比較優秀的兩名學員,擔任學習帶頭人,兩名中等生,兩名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成績搭配均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
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導學教學模式
作為一名優秀的物理教師,課前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編寫適用的自主導學案,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導學案預習教材上內容,然后完成自主導學案上的課前預習部分,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一節課的知識點,哪些是難點,哪些是重點,在課堂上,學生聽課就能做到有針對性的學習,有選擇的聽講,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在課堂上學生根據導學案的知識點板塊進行探究,知識點各個擊破,將自己的理解寫在導學案上,或者做好旁批,然后學生將知識點進行框架總結,學生就能將零碎的知識點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知識框架,讓知識點具有系統性,從而加深自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最后,學生完成自主導學案上的自主檢測題,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習題指導和講解。
三、在科學探究課中,采用實驗探究教學模式
足球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通過實踐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足球教學中實踐應用的價值。選取某中學初二(1)班和初二(2)班的學生各30名作為實踐研究的對象。其中,初二(1)班的30名學生中,男生為18名,女生為12名,年齡在12歲至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3.2±0.7)歲;初二(2)班的30名學生中,男生為17名,女生為13名,年齡在12歲至1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3.5±0.6)歲。兩個班級的學生在年齡、性別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2.研究方法
對于初二(1)班的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主要是按照“課前熱身運動——課中教學指導——課后自由練習”等流程開展足球教學活動,教師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而對于初二(2)班的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足球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課前熱身運動——課中教學指導——情境創建——小組合作學習——課后評價”等流程開展足球教學活動。兩個班級的教學時間均為1個學期,在相同的授課時間、授課教師、授課內容基礎上,對比兩個班級學生的足球技能學習情況。
二、結果與分析
在經過為期一個學期的足球教學之后,對兩個班級學生的腳內側踢球、擲界外球和運球過桿等足球基礎技術進行測試。初二(1)班學生的腳內側踢球測試平均分數為(6.02±1.83)分;擲界外球測試平均分數為(5.97±1.94)分;運球過桿測試平均分數為(9.45±8.04)分。初二(2)班學生的腳內側踢球測試平均分數為(8.12±2.01)分;擲界外球測試平均分數為(8.23±1.92)分;運球過桿測試平均分數為(11.45±8.02)分。對比發現:初二(2)班學生的足球技能檢測成績明顯優于初二(1)班的學生,兩個班級學生的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思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構建
“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下面,筆者從重視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來說明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一、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環節
教師可出示一些基礎闖關題和能力升級題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測試,采取抽查方式,及時準確掌握學情。筆者則要求每位學生認真預習教材,在學會例題的基礎上嘗試做習題,并做好“問題卡”記錄。大腦具有遺忘規律,學生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率,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在下一節課時不至于一接受到新知識就束手無策,已鞏固的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快更有信心地進行各種活動。
二、學生動手實踐環節
課堂上,每位學生先按照教師設計的預習學案對教材進行二次學習,然后由小組長組織組員開展討論,也可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解決預習學案中出現的問題,設置學生動手實踐的環節。如在教“圓的周長”時,可以讓學生各自做直徑為2、3、4、6厘米的硬紙圓片。上課時,讓學生用這些圓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滾動一周,并依次記下數據,然后分別算出每個圓片滾動一周的長度除以相應圓的直徑的結果,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和總結后會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時,教師可告訴學生:這個三倍多一些的數據就是“圓周率”,進而引領學生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這樣的動手實踐活動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感知、理解新知識,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互動探究和嘗試練習環節
支架式教學法英語口語教學探析
一、創設教學情境
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創設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關鍵。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將課文內容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使用圖片來展現課文中句型相同的短語的不同之處。例如學習NuclearFamily和ExtendedFamily類型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圖片進行解釋,然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家庭的特點來進行判斷。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時候普遍都有焦急的心態,他們進行口語表達的時候都比較緊張,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進行表達,教師先給學生做示范,接著在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教師給學生創設較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培養學生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從而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二、搭建學習平臺
教師對教學內容有了充足的掌控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了,此時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保證教師搭建的學習平臺更加的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剛剛邁進中職大門的學生,他們都想盡快結交新朋友,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此時教師就可以借此機會來引導學生積極的學習,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更好的學習英語詞匯、短語和句型。將學生頭腦中已知知識與當前話題有效結合起來,在固化學生已學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建構。
三、勇于開拓創新
要想使學生學習的熱情被帶動起來就要有引起學生關注的題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勇于開拓創新。法律法規常識表面上看和現實生活距離較遠,然而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現象都類屬于法律法規的范疇。例如酒駕(drunkdriving)或者是亂扔垃圾(droppinglitter)等等。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刻意的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法律現象,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參與的熱情。學生在大膽發言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將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法律范疇內的知識引導學生表達出來,例如闖紅燈(runningtheredlight)、公共場合大聲喧嘩(swearinginpublic)。這些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只要做好引導工作,學生就會較好的掌握。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勇于開拓創新,將新的教學模式引入到日常教學中,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四、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思考
一、主題選擇,尊重學生興趣
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而逐漸形成形象思維模式,且思維極具跳躍性。語文教師在組織綜合性學習時,并不是直接拋出探究主題,而是將教學核心內容作為題眼來提出問題,引發小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探究主題。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春光染綠我們雙腳》,如果教師想就這一篇文章進行生發,組織相關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可以一改規規矩矩的黑板板書,而采用簡筆畫將春天的圖景描繪出來,讓小學生對于圖畫內容仔細觀察,然后回答問題:“你們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春光會將雙腳染綠?”也許小學生的回答并不是語文教師所希望的答案,但是,學生對于春天的探尋激情卻會被激發起來,這樣就可以組織相關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回答問題的傾向以及研究興趣分成幾個研究小組,有研究花草的,有研究樹木的,有研究小動物的,還有研究古詩句的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堂學習內容以及自己的探究方向明確自己的研究主題。每一個小組都要評選出一個組長,明確各人責任,制定好活動計劃。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對于綜合性學習內容進行分界,圍繞著活動計劃展開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當然,計劃制定時,教師要做好指導,要突出實施計劃的主題鮮明性和可操作性。
二、組織引導,關注計劃實施
圍繞著綜合性學習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密切合作,同時還能夠對小組活動情況有效掌控。學生通過不斷地思索、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以及多方搜集資料,這樣就可以較好地達到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比如蘇教版第六冊《海底世界》閱讀教學結束后,可延伸進行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在節假日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游覽“海洋世界”或者“海洋博物館”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任務不單單是參觀,學生在參觀過程中,要根據綜合性學習活動計劃,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資料搜集,將自己所感興趣且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信息搜集起來。在一邊參觀,一邊學習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參觀活動學習計劃去做,有需要的話,當然也可以及時調整完善活動計劃,以使小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愿望以及活動主題自主活動。學生參加實踐的過程,就是一次鍛煉,將語文學習以實踐活動的方式展開,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成果呈現,重視說做碰撞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覺主動地運用已形成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識,嘗試解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使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歷煉能力、獲得經驗,提高語文素養。隨著學習實踐活動的逐漸展開,學生會圍繞著自己的需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嘗試深入探索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所獲得的感受、體驗最終要以學習成果的方式展示出來。展示活動可以采用活動成果匯報的方式。所開展的活動可以是情境劇表演、古詩鑒賞會、故事會、調查報告會,也可以以圖片的形式展開,還可以實物演示,且每一名展示成果的學生都要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以通過說與做的結合,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當活動結束之后,還需要學生對于活動進行總結,以將活動的語文性體現出來。
四、總結評價,注重實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