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學生德育總結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高中德育工作網絡文化實效性分析
1.網絡文化的優勢與弊端分析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的發展改變社會發展模式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構造了豐富多元的網絡文化。網絡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經濟、娛樂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實效性以及復雜性。從過去的社會實踐上看,網絡文化為人類及時提供其發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兩面性,網絡文化的多元性同時也包括了低俗、暴力、無用的信息,這對不具備成熟穩定是非判斷力的高中生來說存在較大的威脅,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時應充分考慮網絡文化的優勢與弊端,通過科學利用優勢、摒除弊端幫助學生獲得有效發展。
2.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現狀
基于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實踐可知,目前教師在學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內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筆者經過觀察和分析,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將目前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現狀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德育工作的內容沒有與時俱進,無法切實解決學生發展與網絡文化弊端之間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成長規律,導致工作成效低下;(3)沒有形成成熟、穩定、科學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實際與網絡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較低,導致其工作實效性不足。總之,教師只有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網絡文化背景下達成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目的。
3.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時代特色為基礎,對高中德育工作內容進行優化和升級
隨著時代的改變,要真正實現高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教師必須首先以時代特色為基礎,對高中德育工作內容進行優化和升級。首先,必須充分把握現階段的網絡文化背景特色,并通過交流、溝通、調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學生普遍關注的網絡文化領域。其次,針對學生的熱門關注領域進行分析,結合傳統意義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內容進行改造、優化和升級。在改善與創新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德育內容應遵循學生的人格發展規律,利用“順應與改造并舉”的教育模式幫助學生獲取人格的健全發展。
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工作實踐
摘要:隨著現代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生事物迭起,適應了現代化快節奏生活的人們開始漸漸忘卻流傳千載的傳統文化。因此,從根本上解決中華傳統文化無人繼承的問題成為小學德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學校德育工作寶貴的精神資源。我們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這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立德樹人的成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工作實踐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教學方法;開展活動;成果展示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本。脫離了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根將失去滋潤它的沃土。小學德育工作實踐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如何高效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工作實踐相結合呢?首先,教師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還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項實際活動,以實踐促真知;最后,教師還應該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通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達到鞏固的目的。
一、變換教學方法
相對于形形色色的現代化元素,傳統文化十分枯燥無味。同時,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教學方法是整個課堂教育的靈魂。好的教學方法決定了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更高效率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工作實踐,教師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將優秀傳統文化以多元化的方式融入德育教育,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里提到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多媒體展示、以點帶面、課堂展示等方法。[1]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例如,講“仁義禮孝”中“禮”的部分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現代社會中使用禮貌用語的案例視頻,同時在禮貌用語和一般用語之間進行對比,如麻煩別人做什么事時,是否向對方說“請”和“勞駕”這類語言,別人幫忙后是否向別人道謝。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實際案例感受到采用禮貌用語給別人帶來的愉悅感受,反之則會讓人感覺不舒服。通過代入情境式地向學生進行展示后,學生就能直觀意識到禮貌用語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實際上,相對于枯燥無味的傳統教學法,像這樣的實例教學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
二、積極開展活動
積極開展活動對鞏固課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積極開展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德育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感,鞏固學生在德育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同時,正確的開展活動對學生在實踐中的操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對學生未來的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的。在考慮開展何種活動時,教師需要考慮這些活動對德育教育的影響,爭取做到在活動中獲得更豐富的實踐經驗。活動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進行趣味知識競賽、特定場景模擬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保障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安排學生進行各種德育教育的相關活動。例如,在講到誠信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經典案例“曾子殺豬”來指導學生進行情景再現,即安排各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準備臺詞、道具來進行趣味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誠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采用趣味知識競賽的形式,通過讓學生分組列舉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誠信的案例,讓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性。同樣的,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有關誠信做人的名人宣傳視頻,通過名人效應影響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形形色色的活動中成長。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德育論文3篇
第一篇
一、感父愛雋永,體質樸真情
與母愛相同,教材中很多篇幅也展現了父親的智慧與雋永,可以讓學生去探究、感悟。
1.感受父子親情
父親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是一個“偉岸”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所體會到的父愛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關切。在《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中,在作者休養的小島上,來探望父親的兒子親手為父親種下驅趕寂寞的花,兒子的臉上充滿了喜悅。兒子走后,當作者看到這些鮮花時,內心的愛意不言而喻,而后作者寫信激勵兒子要繼續保持一顆愛心。文章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語言干凈簡潔,卻表現了兒子對父親的默默關心,對學生的心靈成長起到了正向引導作用。
2.體驗父愛的雋永
從兒童的天性來看,父子之間的情感更為內斂。在上面的案例中,盡管父子之間的情感是通過“栽花”這件尋常事來體現的,但要小學生理解文中兒子對父親的愛還需要一定的情感體驗。比如在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與父親共同栽種一盆鮮花,一起澆水、一起剪枝,培養父子親情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被忽略的父愛,學會珍惜父親的鼓勵。從文本解讀的角度來看,有利于學生揣摩文中“兒子”對作者的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從中體悟到父愛的雋永。
就業視角下中職德育教學策略
教育是具有時代性以及方向的,就中職的教學而言,就是一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培訓為根本的職業教育。在對于學生進行不斷深入的教學過程當中,就是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制定適應于不同學是學習的教學章程,以此來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相關的技能。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能力,進行未來就業的趨勢選擇,將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目標納入到學習當中,以此來激勵自身為著目標不斷砥礪前行。
一、德育與就業的交流教學
在教學章程當中任何知識的存在都具有獨特的必要性,在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學生德育意識的培養同樣是如此,教師需要積極的引導學生以健康積極的心態看待德育相關知識的學習。中職階段是一個敏感期,也是一個轉折期,大部分學生的身心都還在發育,對于事物的本質都不具備一定的了解,而且學生即將面對的就是就業為題,很多學生根本不會意識到,很快自己將會獨自面對社會當中的一切,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需要抓住班會課的機會,積極的對于學生展開德育教育。例如:就現階段對于學生的德育知識的教育,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可以在班會的時候組織一場小型的交流會,交流會的主要話題就是德育對于未來就業的影響,在交流會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首帶動全場的音樂,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參加交流會的發言,學生可以大膽的發言,將自己的所想完全表達出來,但是學生所講述的觀念必須是自己真實的情感或者看法。在交流會結束后,教師需要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改進,通過學生學習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影響學生,促使其產生良好的道德意識,并且將之代入未來的工作當中。
二、深入反思交流
對于學生良好德育意識的培養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制定適用于學生學習的長遠教學計劃,逐步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培養。由于現階段的學生還處于發育期,對于德育相關知識的認知性還是很片面的,在相關的學習當中難免會有學生產生不良的學習情緒,從而逃避相關知識的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參與到相關知識的學習當中。例如:每天早上學生需要進行二十分鐘的的與知識背誦,在背誦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理解,并且將自己掌握不熟練的知識點記錄下來,然后在課余時間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研究、總結,最后融入到自己的學習筆記當中,用于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當中進行復習。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不定時的檢查學生對于德育知識的掌握情況,畢竟沒有壓力的任務就如同無稽之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深入反思德育相關之巔的真正內涵,幫助學生構建健康良好的德育觀念。
三、實踐拓展交流
實踐是理論的驗證載體,理論是實踐的指導思想,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德育帶入到實踐當中,通過實踐來促使學生參與到深入了體會德育的重要性,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于德育知識學習的重視性,促使學生自發性的參與到德育知識的學習當中。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逐步的對于學生進行深入的引導教學,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做一些兼職,兼職的不需要是體力活,最好是與自己專業有聯系的兼職,學生需要將自己在學習當中學習到的德育知識,運用到工作當中,然學生親身感受一下自己獨自一人在與社會上人員交流的過程當中,體會德育知識的真正真正內涵。并且在學生還需要在兼職結束后,寫一篇感受總結,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當然總結的最基礎要求就是槍桿真實。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不知不覺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意識。
小學德育管理論述(6篇)
第一篇:淺談小學德育管理
摘要:現代小學德育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計劃的制定、組織實施、質量檢控、總結創新等四個基本環節。其中每個環節的構成又是多元性、多層次性的。要重視德育工作的科學化和藝術性。加強小學德育管理,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進小學教育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前提,也是小學德育工作實現規范化、系列化、具體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證,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德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
關鍵詞:小學德育管理;實施;檢控;創新
一、制定德育工作計劃
(1)制定德育目標。德育目標是小學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樣,一切德育活動將無處著手。
(2)制定德育工作的內容及實施步驟。德育工作內容應根據小學的德育目標來確定,使內容符合于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當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及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
(3)確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響小學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經驗告訴我們,只有針對德育的固有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以及發掘學生自我教育的潛力,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才能增強德育效果。此外,計劃階段還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好動、爭強好勝、經驗不足和體力不強等特點,注意德育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多種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
小學語文德育教學論文
一、傳統小學語文德育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滲透過程停留在表面
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察,能夠充分體會到這樣一個問題:很多教師對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思想能夠明確,但是內心的重視程度還只停留在表面,導致教學過程中德育教學內容不足,深度不夠,沒有對學生思想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反而使學生對這種道德說教逐漸厭倦。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過程并不能夠將自身的素質進行充分提高,而對于學生語文教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對于這樣的現象,廣大教師還應充分予以重視,將這樣的教學現狀進行積極轉變。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傳統思想束縛較為嚴重
教師傳統的教學思想束縛了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過程的發展,對學生課堂教學中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沒有起到推動作用。教師的教學思想是決定課堂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向的關鍵,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應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德育滲透過程應該在課外進行,所以課堂教學中很難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教學過程,學生的德育素質并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很難提高。這也是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學工作難以開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二、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發展新方向
(一)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對其進行德育滲透
高中德育工作網絡文化分析
1.網絡文化的優勢與弊端分析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的發展改變社會發展模式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構造了豐富多元的網絡文化。網絡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經濟、娛樂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實效性以及復雜性。從過去的社會實踐上看,網絡文化為人類及時提供其發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兩面性,網絡文化的多元性同時也包括了低俗、暴力、無用的信息,這對不具備成熟穩定是非判斷力的高中生來說存在較大的威脅,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時應充分考慮網絡文化的優勢與弊端,通過科學利用優勢、摒除弊端幫助學生獲得有效發展。
2.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現狀
基于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實踐可知,目前教師在學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內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筆者經過觀察和分析,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將目前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現狀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德育工作的內容沒有與時俱進,無法切實解決學生發展與網絡文化弊端之間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成長規律,導致工作成效低下;(3)沒有形成成熟、穩定、科學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實際與網絡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較低,導致其工作實效性不足。總之,教師只有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網絡文化背景下達成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目的。
3.網絡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時代特色為基礎,對高中德育工作內容進行優化和升級
隨著時代的改變,要真正實現高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教師必須首先以時代特色為基礎,對高中德育工作內容進行優化和升級。首先,必須充分把握現階段的網絡文化背景特色,并通過交流、溝通、調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學生普遍關注的網絡文化領域。其次,針對學生的熱門關注領域進行分析,結合傳統意義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內容進行改造、優化和升級。在改善與創新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德育內容應遵循學生的人格發展規律,利用“順應與改造并舉”的教育模式幫助學生獲取人格的健全發展。
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方法
【摘要】客觀來講,我國中職學校德育課程的教學有效性還未達到理想狀態,中職生的道德品質與個性特征都令人十分堪憂。教學方法作為實施教學活動與完成預期教學目標的技術載體,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革與調整,保證中職學校德育課的實效性,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讓受過系統職業訓練和專業熏陶的合格學生畢業后順利走向社會,獨自謀生,接受用人單位的檢驗。本文將從應用任務驅動法、引入實踐體驗法、實施合作探究法三個角度分析能夠保證中職德育課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中職德育課往往都是由教師單向傳遞德育知識的方式展開的,“灌輸法”、“滿堂言”是最常用的德育教學方法。然而,中職德育課程的抽象性較高,中職生很難通過被動接受的方式掌握這些知識的內涵與本質,更談不上德育知識的內化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了。因此,中職德育課并不能真正對學生的思想與道德情操產生啟迪與引導作用。另外,大多數中職生并不重視德育課程,認為德育課可有可無,所以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很低。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效果,不利于中職生獲得長遠而健康的認識。為了重新喚起中職生學習德育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受到思想啟迪與道德熏陶,教師便應選擇能夠發揮中職生學習能動性的教學方法,通過有效的教師引導幫助學生生成德育知識,將其內化為自身的優良品質。
一、應用任務驅動法
近年來,雖然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中職學校招生規模逐年遞增。但與此同時,高中段招生比例不斷提高,中職招生門檻被迫放低,品學兼優的學生通常只占極少數。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中職生都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經歷過失敗與挫折的學生。這個特殊的成長經歷雖然導致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較差,但是相反,正是因為中職生的失敗經歷居多,所以他們更渴望成功與進步,求勝欲更強。為此,中職教師便應使用任務驅動法,即根據中職生的認知水平布置有難度差異的學習任務,使其在任務刺激下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通過完成任務的成功經歷積累學習成就感。就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行業職業道德教學中,筆者便為中職生制定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即各個專業學生需調查本專業的就業前景,結合同行業企業的員工準則與企業文化等總結出本專業從業人員所需堅守的職業道德,以此作為職業指導的入手點。中職生的年齡較小,社會經歷淺薄,但是他們卻面臨著就業壓力,讓學生調查本專業的職業道德需要可以提前讓學生們了解社會對本專業從業人員的品質需求,使學生逐步達到社會要求。另外,由于本輪德育學習任務與中職生的未來職業生活緊密相關,所以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都比較高漲。
二、引入實踐體驗法
開展德育課程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傳遞學科知識,而是要對學生的思想與精神產生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正確辨別真善美與假丑惡。新課改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定為課程目標,大多數學科都將“知識與技能”看成基礎目標,但是德育課程卻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本學科最重要的課程教學任務,十分看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道德情操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在中職德育教學中引入實踐體驗法,以實踐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就如在“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教學中,筆者便鼓勵學生們調查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歷,如馬云、李靜等人,讓學生們學習這些成功人士的創業想法與創業經歷,重點強調這些成功人士面臨逆境時的做法,使其意識到創業的不易與辛苦之處。另外,本校自建校以來也培養出了一批創業成功的優秀人才,充分利用學校就業科專門邀請他們到本校講解他們的創業經歷的機會,帶領學生到現場學習交流,希望可以對在校中職生產生啟示。中職生對未來抱有美好的幻想,不切實際,認為自己的未來前途十分光明,但一遇到困難與挫折就打退堂鼓。以實踐加強學生的德育體驗,可以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是充滿波折與困難的,這就可以讓有創業打算的學生做好心理準備,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