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鄉村旅游規劃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探討四聯村鄉村旅游規劃設計
摘 要: 以湖州四聯村旅游規劃設計為例,分析鄉村現有優勢資源與不足,以田園綜合體的設計理念,提出村落生產方式升級、生態環境重構、生活方式完善的設計思路,構建產業、自然與人和諧聯動的共生環境,并據此提出湖州四聯村的旅游規劃方案。
關鍵詞: 共生; 鄉村旅游; 田園綜合體
1 概述
隨著鄉村振興在全國范圍的普遍開展,鄉村旅游進入了全民時代。許多鄉村自發地開展旅游服務,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隨意性較強,種類單一且重復,配套設施缺乏,特色挖掘不徹底,缺乏完善且有效的經營管理組織等[1]。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鄉村的巨大價值,投資鄉村旅游。然而隨著商業資本強勢注入,旅游產業與鄉村的關聯性不夠,鄉村淪為城市人的旅游度假勝地,其自身仍然走向沒落。鄉村旅游只有與鄉村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才能真正地振興鄉村。本文以浙江湖州和孚鎮四聯村的鄉村旅游規劃設計為例,探討基于四聯村現有的自然景觀風貌,魚桑文化特色上,營造集生態發展、休閑旅游、農業發展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2 研究對象
四聯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具有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傳統江南水鄉特色,擁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悠久的桑蠶文化歷史,它所在的和孚鎮被命名為浙江省非遺主題小鎮。雖然所處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四聯村的鄉村旅游發展仍存在著很多挑戰。該村年青人外出打工,一些房屋因無人照看而敗落,桑塘文化走向沒落,生態環境保護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3 設計理念
茶文化視野下鄉村旅游景觀規劃建設
摘要:在當前整個旅游產業成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的影響力和價值進一步突出。尤其是在人們渴望生態,向往田園生活的今天,鄉村旅游景觀規劃活動的有效開展,就成為整個活動中的重要發展元素和內涵。本文擬從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認知入手,結合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與方向理解,通過探究鄉村旅游景觀規劃建設的實施價值,從而分析融入茶文化理念科學開展鄉村旅游景觀規劃建設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茶文化視野;鄉村旅游;景觀規劃建設;科學開發;旅游產業化
客觀地看,旅游業所具有的影響,不僅是滿足社會發展的產業體系,同時也對多元產業發展和優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旅游業中所包含的元素,以及對當前社會發展的影響力,都有著重要展現。當然,對于整個鄉村旅游活動的經營發展來說,良好的景觀規劃建設有著重要影響,
1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認知
事實上,如果我們對茶文化的內涵進行成熟分析之后,我們不難看到正是茶文化體系內所包含的諸多元素造就了茶文化的應用價值。可以說,無論是茶文化中的物質景觀,還是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展現,在當前能夠作為旅游活動開發的重要所在。圍繞茶文化實施旅游活動開發的方向極為眾多,而可以利用的元素也是全面的,因此,除了系統化的文化應用外,文化也成為當前我們實施茶文化旅游開發的重要所在。茶文化是一種心態理解和認知,其中所向我們具體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元素,更重要的是其長期以來的精神認知為我們更好的利用茶文化提供了重要視角。當然,在當前社會大眾日益注重健康養生的重要時代背景下,旅游與生態、文化等諸多元素的系統化結合,已經成為當前人們消費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在這一背景下,鄉村旅游就“異軍突起”,成為時展的新焦點。
2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與方向理解
從當前旅游行業發展的具體趨勢看,其呈現出一種全新的發展形態,也就是文化與旅游活動開發相結合,進而開發內涵和市場關注度極高的綜合旅游產業發展機制。因此,在全新的旅游產業機制中,我們看到茶文化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代表內涵。當然,現階段人們對旅游活動的實施認知更加理性和成熟,人們渴望貼近自然,擁抱自然,感受到最真實的生活,而這就對鄉村旅游的具體經營開發提出了較高訴求。如何實現整個鄉村旅游經營建設的理想效果,其需要的不僅僅是我們對其旅游資源和開發背景形成突出認知,同時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做好科學規劃,通過選擇合適的元素內容,從而賦予鄉村旅游活動中更為獨立、新鮮的元素,進而提升整個鄉村旅游開發建設的最大價值。我們看到在鄉村旅游中,其景觀活動更多是以農業元素為基礎和前提的景觀綜合項目,其包含了景觀行為,乃至獨有鄉村文化的景觀項目,其中既有著鄉村文化的生態理念,也有著良好的田園風光。結合鄉村旅游的經營特點看,旅游景觀規劃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其中更多是以鄉村和社會自然生態,乃至具體的鄉村人文為基礎,通過合理設計和科學開發,從而具體營造品質高、對游客充滿吸引力和美好向往的優美鄉村環境及生態空間。而做好景觀規劃設計活動時,必須注重將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乃至具體的生態屬性等多種功能充分融入和集中詮釋。當然,在人文景觀的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合理規劃,尤其是結合具體的村落布局來設計景觀,其既要充分體現本地區的具體風格,同時也要考慮各種自然因素等等,確保實現景觀的生態化展現。在現代文明沖擊下的今天,人們急躁的開發心態讓鄉土氣息破壞殆盡,而傳統的景觀規劃設計思路很難有效滿足整個地區的開發。因此,在當前鄉村旅游景觀規劃建設時,要借鑒茶文化的生態理念和人文氣息,從本質上弄清景觀設計活動開展的價值作用,從而推動鄉村旅游的合理發展。
地域文化在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作用
【摘要】闡述地域文化的概念和構成因素,分析地域文化在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中運用的意義以及對策,提出要保護生態環境,綠色鄉村建設;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傳承文化精神;增強創新設計,提升時代感受。
【關鍵詞】地域文化;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
鄉村旅游具有自然和質樸等特點,吸引了很多游客特別是城市游客。但其所表現出的問題也不可忽略,例如對傳統文化及民俗資源缺乏有效開發,地域文化不夠突出導致旅游景觀缺乏文化內涵等等。種種問題導致多個鄉村旅游產品過于雷同,需要我們在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中不斷探求和實踐。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及構成因素
(一)概念闡述
地域是我國自古以來對于區域的劃分方式,但因為多種原因,地域的概念并不明確,而是指大致的某個地區。地域文化是指該地區的人們與身邊事物之間所建立的聯系,這主要來自于歷史的積淀。從景觀的角度上來看,地區之間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文化、環境和地域上,從而使之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地域特征能夠體現某區域中最為主要的特點,其中包括了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便于人們進行區分。
(二)構成因素
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旅游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休閑放松的重要方式,鄉村旅游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出發,對中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狀況進行總結與分析,指出鄉村旅游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鄉村旅游;鄉村振興;發展策略
美麗鄉村的建設需求是黨和人民對于鄉村發展的新期望,鄉村旅游對于鄉村經濟建設及環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平衡旅游業發展與鄉村發展建設之間的關系,才能夠更快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從經濟發展狀況的層面出發,對中國的鄉村旅游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夠提出更多助力鄉村旅游以及鄉村振興的發展策略[1]。
1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狀況
為進一步概括研究中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狀況,對鄉村旅游的主要模式進行了總結。研究發現,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發展最多的鄉村農業旅游。即將農業種植、采摘與旅游相結合,形成一種幫助游客體驗農村生活的旅游模式。農業旅游項目主要包括種植體驗、農產品采摘及農田觀光等。這種類型的鄉村旅游能夠拓展游客的知識,還能夠幫助游客體驗鄉村生活。二是現階段較為流行的農家樂形式的鄉村旅游。即農戶利用自己的庭院及周邊的自然景觀吸引游客,并為游客提供民俗表演及農家飯等,是一種利用景觀和鄉村文化吸引游客的旅游模式。三是休閑鄉村旅游。即為游客提供時間較長的休閑度假地點,并依托周邊的自然環境以及文化等為游客提供舒適的放松環境,是現階段高壓城市生活背景下催生出的旅游產品形式[2]。四是以文化環境作為依托的紅色旅游。即利用鄉村當地的紅色歷史文化進行紅色主體教育宣傳,是一種將文化傳播與旅游經濟發展結合在一起的旅游模式,如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的鄉村旅游模式就是最為典型的紅色旅游。
2中國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中存在的問題
2.1缺乏旅游品牌建設,難以為鄉村經濟發展助力。雖然現階段很多區域的鄉村旅游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在旅游品牌構建方面還存在諸多欠缺。鄉村旅游品牌缺失影響了旅游經濟的長遠發展,難以為鄉村振興提供足夠的助力。鄉村旅游大部分是依賴獨特的自然環境進行旅游行業拓展。由于中國地域較為廣闊,很多鄉村旅游僅在當地具有一定知名度。這些地區沒有抓緊時機構建品牌化的旅游宣傳策略,使旅游的發展過分依賴于政府主導和參與,缺乏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能力[3]。同時,非政府組織在鄉村旅游中的參與度相對較低,這也使得鄉村旅游資源的利用存在不均衡問題。因此未來需要不斷構建系統化的旅游品牌,維護旅游經濟的發展潛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助力。
鄉土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九江市鄉土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面臨著重要機遇,但在資源規劃、產品供給、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措施等方面也面臨著挑戰。為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有必要科學合理規劃,整合當地鄉土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資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文中簡稱文旅精品),增加產品供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發揮政府、企業、村委和村民的作用,助力九江市鄉土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土文化資源;鄉村旅游;產品供給
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1月2日,國務院公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同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多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1]這為鄉土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指引。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九江市立足于當地實際,將鄉土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新引擎,注重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并將其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吸納當地居民就業,增加當地居民收入的突破口[2]。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九江市鄉土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機遇
(一)厚重的人文歷史
九江市是江南文化名城,擁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厚重的人文歷史。主要代表有九江文曲戲、黃梅戲、九江采茶戲、九江彈腔、青陽腔、東林寺、琵琶亭、白鹿洞書院、潯陽樓、鎖江樓等。此外,創作于九江市的經典文化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的《題西林壁》等,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傳頌??傊?,厚重的人文歷史為九江市鄉土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豐富的自然資源
鄉村旅游發展的問題和策略
摘要: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較晚,目前尚處于從導入期向成長、成熟期過渡的階段,發展的速度很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采摘節等鄉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現。鄉村旅游的發展為各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對于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積極的意義,同時也滿足了城市居民回歸自然和體驗傳統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一、問題:規劃和經營服務意識欠缺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森林旅游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是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充分利用農業生產過程、農民生活和農村生態,為消費者提供休閑、觀光、體驗等服務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農業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產業。發展鄉村旅游,不但可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而且可以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當前,我國鄉村旅游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盲目建設,缺乏整體規劃。目前,一些鄉村旅游區沒有進行總體規劃,更不用說專項規劃,發展的盲性較大。一些地區幾乎沒有進行整體規劃,鄉村旅游與傳統旅游景區(點)之間也缺乏有機聯系和銷售組合等,互補性和共生(享)性差,從而也削弱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有些地方是在原有農業的基礎上稍做改造和宣傳就開始接待游客,然而改造的結果,既不具備大規模旅游觀光的條件,也缺乏傳統文化的鄉土氣息,轉型并不成功。
二是行業管理力度不夠。目前,我國多數農家樂協會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少開發和經營行為不規范;衛生和環保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缺乏解決的辦法。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缺少對生態環境營造和傳統文化保護的意識,對破壞行為也缺乏相應的管理手段和政策依據,立法管理體系有待健全。
三是市場營銷缺乏策略。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的鄉村旅游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價值,但由于疏于樹立鄉村旅游地的形象,往往沒有形成品牌,更沒有系統的營銷戰略,對目標市場也沒有進行細分,缺乏相應的營銷策略。
四是產品不夠豐富,鄉土味不濃,市場競爭力不強。部分人認為鄉村旅游的設施主要包括棋牌活動室、卡拉OK室、室外庭院、果園或花卉苗圃等,活動內容以麻將棋牌、賞花采果為主,服務項目大同小異,從而造成彼此間激烈的惡性競爭,增大了市場風險,導致一些地方鄉村旅游效益低下。一些農家旅店,為適應城里人的習慣,往往布置得像城里的小旅店,失去了鄉村的特色和魅力;一些農家飯店的擺設、配置和菜肴等也正日益向城市餐館看齊;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內容也開展得并不多。由于缺乏鄉土氣息,因而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
產業融合下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思考
摘要:數字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诋數禺a業融合下的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趨勢,課題組以廣州市部分特色村落產業融合發展下的數字鄉村旅游作為調研對象,針對廣州市鄉村旅游現狀以及面臨的發展困境,從鄉村文化品牌建設、休閑農業旅游、最美鄉村等方面結合數字化技術、融合當地產業,提出了鄉村自然環境與節假日活動融合、休閑體驗項目與當地產業融合、助推鄉村旅游的傳統手段與數字化技術融合等措施,以數字化形式賦能鄉村振興戰略。課題組認為,以政府為引導,強化鄉村旅游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打造環境優化、彰顯特色、數字化的鄉村,是廣州市鄉村旅游產業化、多元化、數字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產業融合;鄉村旅游;數字化
1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勾勒出未來5年數字經濟發展藍圖,未來5年數字經濟建設與發展脈絡將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城鄉統籌的快速推進、農土入市的土地改革、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等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經濟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既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1]。
1.1廣州鄉村旅游基本情況
廣州地區山水資源、鄉村資源豐富多樣,鄉村旅游發展前景看好,逐步形成了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紅色農業、溫泉養生、綠道休閑、古村風韻、民俗鄉情、特色民宿、研學基地、自駕露營和水鄉風情等類型多樣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2]。截至2020年,廣州市擁有從增城、白云、番禺、花都、南沙、從化等區精選出的“花都綠色田園游”“白云親子休閑游”“黃埔古村史韻游”“增城生態養生游”等8條省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8個省級文化旅游特色村,17個廣州旅游文化特色村,有14家鄉村旅游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從化區南平村、蓮麻村,番禺區大嶺村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增城區、從化區被認定為廣東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增城粵菜尋味游”“從化踏尋紅色經典農業游”“番禺區水陸空三棲美食街區游”3條線路入選廣東省第二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在2020年“廣州最美村莊”的評選活動中,廣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局在啟動儀式上公布了30條“美麗鄉村游黃金線路”,其中“美麗從化溫泉生態鄉村游休閑精品線”“生態從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小鎮休閑文化游)”最具特色。30條特色鄉村旅游線路,串聯起海珠、白云、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等區的精品鄉村旅游景點,涵蓋了森林康體、觀光農業、綠道休閑、古村風韻、水鄉風情等多樣類型,將指引市民及游客深入廣州各特色鄉村,領略傳統嶺南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的魅力,同時滿足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市場需求。筆者以花都區旅游情況為例,詳細分析目前廣州市鄉村旅游的情況?;ǘ紖^地處廣州市北部,圍繞“打造粵港澳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定位,積極培育文旅產業市場主體,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大力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花漾花都”文旅品牌,成為都市生態文化休閑旅游圈。結合當地特色產業融合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休閑養老等項目,利用數字經濟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目前已有1個省級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紅山村),3個市級旅游文化特色村(紅山村、塱頭村、洛場村),4個鄉村旅游點(竹洞村、馬嶺村、綠沃川科技農業觀光園、志惠農場),評出10個區級十佳賞花地。1)竹洞村,位于花都區赤泥鎮北部,距離花都區中心區域約20km,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百畝黃花風鈴木)、深厚的嶺南文化沉淀(洪熙官故里,廣東醒獅傳統)。以區域內的盆景產業為依托,通過植入盆景藝術文化節、盆景藝術大師工作坊等元素,建設嶺南盆景小鎮,打造全國盆景產業品牌。2)紅山村,位于花都區梯面鎮西部,是廣州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休閑農業),位于具有廣州“九寨溝”之稱的王子山森林公園的腳下,被譽為“廣州市最美山村”。村內有桃花島中心公園,油菜花觀賞基地。通往王子山的縣道橫貫其中,交通較便利,村中現有花泉豆腐花廠、桶裝水廠、水電站等多家企業。3)塱頭古村,位于花都區炭步鎮西部,距離花都中心區域約15km。依托珠水皮帶廊下公路連接鎮區,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較規整,村面建筑保存較好,排列整齊,規模宏大,建筑占地6萬多m2。塱頭村現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磚建筑有近200座。
1.2廣州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談鄉村振興下鄉村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摘要:為了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促進我國鄉村發展,分析了鄉村振興與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情況。以陜西省袁家村、浙江魯家村、廣東梅縣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為例,介紹了我國鄉村生態旅游成功發展的案例,由此提出了實現鄉村生態旅游景點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加強政府規劃創新,打造風俗特色鄉村,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現代化鄉村,維護生態環境,建立綠色美麗鄉村,注重居民參與,打造“以人為中心”的鄉村。應依托鄉村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大力開展鄉村生態旅游建設,促進鄉村生態旅游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成為鄉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鄉村旅游可以讓在城市生活的人回歸自然。近年來,鄉村旅游人數迎來了新一輪增長,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1鄉村振興與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概述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對鄉村振興的發展至關重要。研究表明,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鄉村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可較好地解決我國部分鄉村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是我國高質量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引擎[1]。19世紀30年代,鄉村生態旅游開始出現在歐美等一些國家,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鄉村生態旅游逐漸在我國傳開[2]。目前,鄉村生態旅游相關研究十分豐富,盧云亭指出,觀光農業是以休閑、游玩、觀光為主要經濟收入點的農業生產行為[3],部分學者將研究熱點轉向鄉村生態旅游,從不同方面分析了鄉村生態旅游的側重點,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更多參考。大多學者認為,鄉村生態旅游是考慮旅游消費者和鄉村居民利益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依托鄉村旅游環境開展的旅游活動,是不斷促進鄉村文明與進步的一種新型旅游形式[4]。鄉村生態旅游并不只是以往意義上的形式,還應充分發揮經濟、文化及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協調促進鄉村旅游內部要素,以旅游帶動農村傳統落后的產業不斷升級,為子孫后代創造更多的生態價值財富。
2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成就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加深,數字化及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鄉村實現了自身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逐漸步入鄉村,去享受生態環境帶來的美好生活。截至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人次已經達到33億,建設了一批超過10億產值的特色小鎮和產值超1億的特色產業村,鄉村旅游已成為我國發展的重點,成為新一代農村發展的重要引擎。根據我國文化旅游部及商業部整理的近幾年鄉村旅游發展狀況可以看出,我國休閑娛樂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呈現上升趨勢,2018年已突破8000億大關。我國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占總旅游營業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趨勢,雖2018和2019年稍微下滑,但鄉村旅游的營業總收入相比之前是上升的,具體情況詳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