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西文化差異對中西餐飲業的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我國擁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樣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居民自然也形成了各式各樣的飲食特色。飲食在我國文化中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主要就是由于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理位置能夠生產出的特色飲食也是不盡相同。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我國居民在早期就已經開始自己動手耕種,不再完全依賴于大自然,這也為我國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最大的便捷。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不甘落后,在飲食發展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形成了屬于自己的一系列飲食規章制度。本文針對中西方飲食文化所存在的差異進行比較和研究,以期能夠促進兩個國家文化和飲食方式的融合。
【關鍵詞】中西文化;差異;中西餐飲業;影響
前言
中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社會的文化,以及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均存在著非常巨大的差異。這樣的差異主要是由于我國的歷史悠久,而西方很多國家發展的時間較短,因此我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內涵,與西方國家并不相同。在通俗的角度上來說,我國對于文化的傳承是由歷史的發展和演變而形成的結果,西方國家則是在發展中,利用高科技技術形成的最新產物。正是由于這種千差萬別,造成了中西餐在飲食文化上有著非常巨大的差距,所以本文就中國和西方國家所存在的餐飲文化差異,進行兩國文化之間的分析和探討,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中西餐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在保留各自特點的基礎上相互融合,更好地豐富兩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內涵。
一、中國飲食文化
(一)精
在我國飲食文化實際上屬于一種具有寬廣的視野和較深層次,以及多角度的區域性代表文化,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國地大物博,很多食物都是大自然給與人們的,所以在烹飪的過程中也能夠有著多種不同的方式。就好像同一種菜在我國不同的地區就能夠做出多種樣式,這些都是我國餐飲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內涵。而其中精這一內涵,主要指的就是中華文化所具有的內在品質,也是對飲食文化中內在品質的詳細概括。我國的孔子老先生就曾經說過,食物只有精細才能夠不被厭煩,這樣的語言實際上就反映了我國祖先對于食品的要求,同時對于飲食過程中精品的意識。而這種思想也可能僅僅是局限在某些階段,但是作為飲食文化中的精髓,精品的意識逐漸被人們所推廣。特別是近年來,在人們的生活不斷改善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要求自己所食用的食物不僅僅要味道鮮美,更要精,因此這一思想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甚至貫徹到我國整個飲食的活動過程中。
(二)美
在我國餐飲文化中主要體現的就是這一文化中所包含和具有的審美特點,這一特點一般情況下就是傳統人們對飲食色香味的要求。而美主要指的就是色,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這種美的活動形式和飲食的內容需要完全的統一。同時飲食中的美指的也是在飲食使用的過程中能夠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的感覺。實際上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要味道美,其次才是樣式美,這些都是中國人對中國飲食的要求,也是中國餐飲活動中一個最為基本的內涵。同時美也是中華飲食在歷年發展過程中的魅力所在,只有把美貫穿在整個飲食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才能夠滿足中國人對于飲食的要求,同時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揚我國餐飲文化所具有的精髓。
(三)情
對于中華民族的國民來說,飲食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而在眾多國民的心中,飲食不僅僅吃的是一個味道,看的一個樣子,更重要的是在進行過程中所包含的情意。實際上,對于中國人來說飲食的文化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和心理上的功能,概括來講中國人的吃吃喝喝不能夠簡單地看吃吃喝喝,還有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所以在中國很多個城市和家庭中,餐飲是人們感情交流的一個媒介,在別開生面的社交活動中,必然離不開一頓豐盛的美食。就好像在中國人們習慣性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可以談生意、可以談感情、可以交流信息、可以做采訪、可以友人離合,也可以人來送往,這些都是中國人對于情感的表達,人們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心理感情表達在飯桌上,同時在演示的過程中人們也習慣性的用酒輔助,這樣才能夠起到調節社會的心理作用,所以這也是中華民族中餐飲活動所包含的情感。
(四)禮
禮主要指的是在中國飲食活動中所包含和具有的理性,這一理性主要指的就是中國人在飲食過程中所講究的禮貌和禮節,這一點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在中國人們的生老病死、迎來送往、敬祖祭神等都是禮儀,這些禮儀表示中國人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和感慨。所以在我國的古代記載中,沒有一項有關禮儀的活動不涉及到酒肉和食物,能夠看出在這樣的過程中,食物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因此在飲食的文化中,也需要關注的禮儀。中國人的飲食有著非常重要的講究,包括在開餐階段人們的座位排序,以及第一口菜由誰開始,都是中國人的餐桌文化。同時也是飲食文化中所包含的利益,這些文化的傳承經久不衰也是中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個思維理念,所以飲食文化所體現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飽腹,更是中國民族傳統內涵的繼承和發揚。
二、西方飲食文化
(一)西餐飲食主要特點
因為中國和西方所具有的哲學思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西方人在飲食上也與中國有著非常大的不同。西方人的餐飲行業中比較重視的是科學性,科學性主要講的就是西方人更關注飲食的相互搭配和營養搭配情況,也就是說西方的飲食一般以高營養為標準,很多西方人在搭配和制作演示的過程中講究的是物質之間的營養成分,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無機、有機元素合理搭配,以及兩種食物之間搭配是否合適,是否能夠把人們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正常的供給,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夠在進食的過程中被進食者充分的吸收,還有兩者搭配是否會出現副作用的內容,這些都是西方人在就餐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主要內容。而這些都是烹調中最大的學問。在西方的餐飲中,主要的特點如下:首先就是需要生,西方人經常在飲食過程中喜歡吃牛排,牛排帶血絲就是西方人所謂的生;第二點就是冷,西方人在進食過程中所有的飲料都需要加冰塊;而第三點就是甜,西方人的每一餐都需要有甜食;第四則是方便、快捷、大眾化,因為西方人的工作比較繁忙,同時西方大多數國家也習慣性的成為快節奏城市,因此人們在飲食過程中對于飲食的時間和速度有著一定的需求;而第五點則是在選料上要精細,并且材料需要廣泛。在美國經常利用水果作為菜肴,或者面點,咸中帶甜,這些都是西方國家在制作餐飲過程中的特點,同時西方的調味料與中國有著一定的差別,西方經常使用奶油、檸檬等,而中國則經常使用食鹽、醬油和醋。
(二)西方宴請飲食特點
同樣的在西方國家中宴請的飯菜也具有一定的特點,在西方國家有朋友聚餐時會選擇在晚上舉辦,但是聚餐的材料和食品則經常會選擇大家共同貢獻的方式,也就是說每個人在參加聚會的時候都帶材料,很少有主人要求賓客自己帶菜來做客。還有一種稱為聚餐,這也是西方國家比較常見的形式,主人僅僅提供飲料和酒水還有一些非常簡單的食物,例如:奶酪、炸薯條和三明治,并不會給賓客提供飯菜。所以能夠看出在西方國家他們僅僅是在聚會的過程中簡單的為了飽腹而參與到飲食活動中,主要的則是交流和重溫舊的友誼,結交最新的朋友,這也是一個交換信息的最佳場所。吃的東西雖然不可缺少,但是卻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中國一般的聚餐都是以吃為主,主人是否真心誠意地邀請賓客在整個飲食過程中菜的數量以及種類還有類型就能夠看出,這些都是西方國家宴請所具有的飲食特點。
三、中西餐飲文化差異
(一)中西宴會交融目的的差異與融合
在中國和西方國家中,宴會上的交流其目的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在中國的宴會中想要體現的是全席友人之間的交流和友誼的發展情況,也就是說在舉辦年會的過程中,主人會向每一位賓客相互介紹,保障所有人能夠互相了解,并且在談話和交流的過程中也是所有人共同參與。但是在西方的宴會中,一般都是相鄰賓客之間的友誼,也就說主人僅僅是提供場地和簡單的飲食,而后期的交流則需要兩個人自行解決,并不會在主人的引導下大家共同的聊天。西方和中方飲食差異最明顯的則是自助餐,在大家各取所需的情況下,西方一般是不需要有固定的位置,人們可以自由地走動隨意的吃全場的食物,這一點在西方國家認為能夠更加方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要將所有的話題都放在桌面上大家共同探討,實際上這一點也表現出了西方人的個性和自我。但是在中國的飲食中,即便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自助餐方式,也是大家共同選擇食物,把所有的食物放在同一個餐桌上一起食用。并且在探討的過程中中國人非常忌諱整個進食階段二人小聲說話,這也是對其他賓客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所以這一點也體現出中國人大氣的特點。而在西方的飲食過程中就能夠看出西方人對于個性和自我的追求非常強烈,這也是其所具有的民族特點。所以這樣的差別環境下,中西方實際上可以相互溝通、相互學習,中國人可以給賓客一些私密的空間,而西方人也可以在一個大家都在的場合環境下,提出同一話題,增加所有人共同的友誼,這樣才能夠促進兩個國家共同的發展和進步。
(二)中西餐飲文化內涵的差異與融合
中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歷史和文化上存在著非常大的不同,這也導致中西兩國的餐飲文化有著一定的差別,而同樣的有差異就會有相同。在全球發展的最新環境下,多樣性的飲食文化也增加了每個國家之間相互的互補性和兼容性,所以在人們享受本國所具有的飲食文化和特點的同時,也可以嘗試著學習和吸取其他國家飲食文化的特點,這樣就能夠讓全世界各個國家相互交流,把文化相互傳播,以此把地球發展成為一個大家庭。近年來在我國的大街上法式快餐和西方國家的快餐越來越多,而中國的餐館也逐漸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夠看見,文化的交流在飲食中傳播,而飲食文化的互動也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所開展,這一點不斷地為全國經濟的整合做貢獻,同時也把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距離縮短,所以也能夠看出飲食能夠帶給人們身體和心理上的愉悅,同時也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四、結論
根據以上探討和分析得出的結果能夠看出,我國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在餐飲上與西方國家的部分文化相比較依然有著落后的現象,同樣西方國家也是如此。所以能夠看出兩種飲食文化只有取長補短才能夠長足發展,就好像上文所研究的內容中,我國的居民在飲食的過程中以面和飯居多,而西方國家在飲食過程中則以肉居多,這也是兩國的地域差異造成的。所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兩個國家就可以選取自己的優勢方向進行相互之間的文化內涵包容,以此兩個國家的餐飲文化都能夠最大程度的改善,也能夠為兩個國家的共同發展做出良好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袁林.西餐飲食文化對中國傳統飲食觀念的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0):132-133.
[2]段福根.中西美食薈萃創造歷史——改革開放三十年上海餐飲市場巨變[J].上海商業,2010,(11):22-27.
[3]李鑫.“感性”與“理性”——淺談中西飲食文化差異[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05):110-112.
[4]張進.近代儒商與飲食文化——以張謇為個案的歷史考查[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9,26(04):20-23.
[5]米雨.對洋快餐與中國餐飲競爭格局的思考——看中西文化的碰撞[J].企業技術開發,2009,28(08):108+122.
[6]李婷.從牛排文化視角解讀高職公共英語中餐飲英語的教學[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7-8.
[7]蔡艷.金牛中西餐廳有限公司薪酬與績效管理改進方案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8.
[8]楊銘鐸,劉希宋.從中西餐飲企業的差距比較探索中國餐飲企業創新體系的構建[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28-31.
[9]樺葉.中西合璧滿福樓——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滿福樓設計創意[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4,(09):88-91.
[10]孔悅,孫娟.餐飲界直面WTO中西合璧共擎一片天——中國首屆西餐飲食文化節紀實[J].科技潮,2001,(11):65-67.
作者:劉安琪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