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西文化影視傳播現狀與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中國熱播電視劇《甄傳》是當代中國流行文化與古典文藝的完美結合,亦是一部在思想上與西方女性主義有部分契合點的影視作品。但是美版《甄傳》在美國上映遇冷,這一現象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基于中西文化差異,探究造成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以促進更加有效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同時提升中國電視劇跨文化傳播的能力。
【關鍵詞】
《甄傳》;中西文化差異;跨文化傳播
1《甄傳》叩開西方大門的前提
當今時代,多部中國電視劇只著眼于狹隘的文化領域,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廣大觀眾的需要。而不同于以往的“清廷宮斗”,《甄傳》導演鄭曉龍則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講述。因此,很多學者通過該劇追溯后宮爭斗的根源,進行“宮斗劇”文化視點方面的反思,并得出文化啟示。在中國有名的論文網站上,以甄傳一詞搜索記錄共有5179條,可見這部電視劇在中國的成功,也可見其對學術界的影響。該劇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反映了中國傳統的服飾、職官、稱謂、禮俗、哲學、詩詞韻文、戲曲、音樂、繪畫、文史人物等內容,很好地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層美。當一部電視劇進行跨文化背景傳播時,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會成為影響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從接受的文化消費來看,當電視劇傳播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能夠與觀眾的文化背景形成共鳴時,觀眾才會有興趣去看[1]。同中國傳統的女性形象相比,在西方觀眾眼中,甄的形象加入了更加顯著的女性主義色彩。女性主義一詞(Feminism)一詞來源于十九世紀法國,主要指婦女的解放運動。女性主義者意識到,女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被認為是“第二性”。女性主義者的任務是批判社會中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或女性的第二性的處境,向男女不平等的關系挑戰,鼓勵女性尋求解決和改善的辦法[2]。西方人眼中的甄具有鮮明的獨立性,努力追尋自我的價值,最終證明了女性可以向男性一樣獲得成功,甚至有些方面會強于男性,以女性身份獲得了社會認可,展現了濃厚的女性主義特色,用自身的行動,重申了“性別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變的”[3]。
2《甄傳》在美遇冷之“殤”
首先,劇情設置不完整,劇中飽滿鮮活的人物和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被大打折扣。美版《甄傳》劇情的不完整導致美國受眾在理解劇情上存在障礙,這在無形中擴大了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使得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更為困難。其次,文化差異對于影視傳播的阻礙。電視劇作品是一種藝術手段,一種特殊的傳播手段,它動態地且不可逆地向大家傳遞信息,在給予觀眾視覺盛宴的同時,也大量傳遞著民族的文化信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既是影視傳播的動力,也是信息傳播的阻礙[4]。中國歷史悠久,成員之間有著類似的經歷和信息網絡,人們對相似的信息總是給予相似的反應的高語境國家。在中國,信息的主要來源不是清晰解碼的語言,而來源于語言交際產生的語境、背景知識等,美國則與此相反。此外,美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主流價值觀———追求平等。然而,在甄傳里,森嚴的等級制度貫穿整部劇,與美國人所追求的平等主義相背離。由此可見,甄傳里所依賴的背景知識、信息結構都讓美國觀眾覺得困難,成為了跨文化傳播之“殤”。再次,漢語臺詞的英譯難以傳達出源語的精髓。在漢語影視作品的英譯過程中,漢語四字詞語所表達的韻味與美感,英語難以表達得原汁原昧。廖方波(2013)曾寫道,《甄傳》的語言具有文白夾雜,方言和俚語俗語的使用,詩詞歌賦的直引和改寫[5]。這些都屬于JavierFrancoAixela所認為“cultural-specificItems”[6]。因而,從臺詞翻譯的角度,古英語對大多數美國觀眾本來就是很遙遠的事,這也是《甄傳》在美遇冷的又一原因。第四,中西稱呼的差異也容易成為劇情理解的攔路虎。劇中其他人稱呼“小主,嬪妃”為“concubine,theyoungmistresses,yourmistresses”,“娘娘”為“mylady”,雖然有差別,但是還不至于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的程度。但是嬪妃的自稱“本宮”“臣妾”“嬪妾”“妾身”“本宮”傳達的是自信,說話的對象是比自己地位低或者平級的人,而“嬪妾”“妾身”“臣妾”,傳達的是自謙,說話的對象是比自己地位高或者平級的人,而譯本中的“I”,少了原作中各位妃嬪自稱時的不同的立場以及說話時的情感。以上諸多因素的影響,終成了《甄傳》在美遇冷之“殤”。
3提升我國電視劇跨文化傳播能力的一些思考
跨文化傳播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之間的傳播和溝通。如今,各個國家或地區都著力打造自身強大的文化軟實力,電視劇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類型,其文化傳播對于一個國家文化輸出和形象塑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部優秀的電視劇能夠有效地實現跨文化的傳播,應該具備廣闊的跨文化的視野,既能看到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又能準確地抓住它們之間的文化相融點,有效地展現本國的文化特色,進而通過精確的字幕翻譯和合適的播出平臺得以傳播與推廣[7]。面對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國力競爭的多樣化,政府應當在政策制定上鼓勵中國電視劇發展和跨文化傳播。對內,要制定政策法規,保證國內電視劇市場的繁榮和有序發展;對外要大力支持國內優秀電視劇走出國門。同時選擇普適性又有民族差異性的傳播內容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廣闊的接受范圍。
4結語
縱觀全局,在中西方乃至全球文化差異下,一部優秀的電視劇要有效地實現跨文化的傳播,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因素。既要彰顯本國的文化底蘊與特色,又要了解并正確對待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進而準確把握文化的異同點,達到傳播本國文化并讓觀眾感受到本國文化內涵的效果,實現文化差異下有效的影視傳播。
作者:胡巖松 何欣娟 單位:防災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高原.淺析中國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以《甄傳》進軍美國市場為例[J].傳媒國際評論,2014:56-63.
[2]王樹娟.中西文化的沖撞與融合:迪士尼動畫《花木蘭》女性主義形象解讀[J].海外英語,2011(9):314-315.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4]朱瀟.《功夫熊貓》字幕翻譯中的跨文化傳播因素[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5]廖方波.《甄傳》影視用語漢英翻譯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1):96-98.
[7]王海迪.中國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分析———以《甄傳》在美國上映遇冷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6:6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