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談中西文化解析下的英語閱讀,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有關目的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風俗習慣等知識外,在閱讀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留心文章中涉及文化的各種蛛絲馬跡。例如,文章的背景介紹,文本中出現的專有名詞、習語、注釋、引語、典故等等,這些內容都有助于學生捕捉閱讀中的文化元素,深化其對所讀內容的理解。
1.從對比中解析文化。將本土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相比較,也是幫助學生發現和體會文化差異的好辦法。在跨文化英語閱讀過程中,既可以把中西文化之間不同的價值體系、思維方式、宗教信仰等內容拿來做宏觀的比較,又可以進行細致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表達方式的比較,而更多的比較則是針對詞義在不同文化中不同的內涵。如孔雀(peacock)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被認為是美麗的動物。然而不同的是,孔雀在西方文化中往往被看做是“驕傲”“炫耀”的代名詞,如apeacockin(his)pride(孔雀開屏;炫耀一時的人),asproudasapeacock(孔雀般高傲),playthepeacock(炫耀自己);但是在中國自古以來,孔雀就被看做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而孔雀開屏更是代表著大吉大利;再比如,英語中表示事物迅猛發展常常說“togrowlikemushrooms",這一表達與漢語的成語“雨后春筍”似乎有異曲同工之效。的確,蘑菇和竹子都是生長非常迅速的植物,但這兩種表達的引申含義卻大不相同:“togrowlikemushrooms”隱含“生長快,衰亡也快”之意,而“雨后春筍”則比喻“有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2.從篇章中解析文化。因為中西方思維方式及表達習慣的不同,英語文章在篇章結構與漢語文章存在很大差異。按照西方傳統的“直線型”思維模式,英語文章在篇章結構上通常開門見山,條理清晰,邏輯性強,重數據、實證分析;與之相反,中國傳統的“螺旋型”思維模式往往在寫作中不直接點題,追求“含蓄”“意境”,講究“形散而神聚”,發散思維、旁敲側擊,讓讀者自己從字里行間去領悟作品的主題大意。西方的理性、邏輯和中國的感性、直覺形成鮮明的對比。了解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在閱讀中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篇章結構,從內容表達的方式到行文框架的特點再到主題大意的掌握,從而顯著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從篇章中深刻體會中西思維方式、表達方式的差異,從而為日后的跨文化交際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跨文化英語閱讀的三個層次
跨文化英語閱讀從其水平角度考量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字面理解(literalunderstanding)層次、評斷式理解(criticalunderstanding)層次和情感理解(af-fectiveunderstanding)層次。跨文化英語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1.字面理解層次。字面理解層次是跨文化英語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一階段,指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對文本所含詞匯意義和句子框架結構的確切認知,這也是目前多數大學生所處的跨文化英語閱讀層次。要解析語言中所承載的文化屬性,就得先從語言的基本成分———詞匯和句子入手。由于語言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各自國家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地域、氣候等諸多因素影響,所以對其目的語字面含義的理解也會遇到種種障礙。常見的理解障礙之一是“詞匯空缺”,即目的語詞匯所含文化信息在母語中沒有對應項。比如,在西方文化中chivalry(騎士制度)、Yippie(雅皮士)在漢語中找不到對應的詞語,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人體經絡、煎炒烹炸的各種美味佳肴等等,在英語中也沒有對應的表達;還有一種常見的理解障礙為“詞義沖突”,指目的語所含的文化信息與其母語對應詞所涵蓋的信息不盡相同甚至相反。比如,中國文化中的“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代表著權勢、高貴、吉祥如意,但是西方人眼中的“龍”卻是能噴火,只會帶來災難和毀滅的怪獸。
2.評斷式理解層次。評斷式理解層次是跨文化閱讀理解的較高階段,指學生在實現字面理解的基礎上,根據文本提供的字面信息,對作者的心態、寫作目的、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揣測、剖析和判斷的過程。在評斷式理解層次,由于學生與作者文化圖式的差異,反映到學生大腦中的字面信息常常無法與其已有的認知體系產生共鳴,或者所激活的文化圖式與作者的寫作意圖不符,也會造成跨文化閱讀理解的障礙或者偏差。比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三)》第五單元AGracefulHand中,Mrs.Clark雖然是“themotherofsev-en,grandmotherofeighteen",臨終前卻沒有一個親人陪在身邊。對于自古以來就持有“百事孝為先”“養兒防老”“養老送終”觀念的中國讀者來說,這種狀況的發生往往會讓人質疑Mrs.Clark孤獨老去的原因,而很難體會她刻意讓親人們回家,使他們免于遭受生離死別痛苦的那份良苦用心。
3.情感理解層次。情感理解層次是跨文化閱讀理解的最高層次,指學生在字面理解和評斷理解的基礎上,對文本中的字面信息作出的情感反應。外國文學名著是學生課外跨文化英語自主閱讀的重要內容。例如,從《簡愛》一書中,女主人公JaneEyre對于自由、平等、尊嚴、愛情的追求震撼了多少代人的心靈;而在《飄》中人們深深為Scarlet克服種種苦難,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堅韌性格所打動,卻也為她沉醉于臆想中的“白馬王子”,而最終錯失現實生活的真愛而捶胸痛惜。在情感理解層次,學生通過克服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沉浸在作者所刻意營造的意境中,隨著作者的筆觸或憂或喜、或哀或樂。一方面,學生會有意無意地排斥和抵制文本中與母語文化相悖的目的語文化;另一方面,目的語文化中所蘊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意識、行為和情感。因此,跨文化閱讀的情感理解層次也可以說成是目的語文化與本土文化互相滲透、求同存異的過程。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閱讀能力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話題。“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以中西文化解析的視角進行課外大學英語自主閱讀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幫助他們在學習語言的基礎上可以一點一滴地去感受文化,并逐步做到可以充分地去理解和欣賞中西之間的文化差異,從而最終達到顯著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作者:李玲 單位: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