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探討大學英語中西文化雙融教學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廣博精湛、歷史悠久,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是新時代對高校加強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新定位、要求及任務。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中西文化雙融,江西理工大學積極構建了“一體兩翼”教學模式。該模式以中西文化互相融合為主體,在課內開展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知識型與素質型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在課外開展以賽促教型與實踐型相結合、體驗型與學習型相結合的課外教學活動。教學實踐結果表明,“一體兩翼”教學模式促進了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多模態教學,促進了國際化培養。
[關鍵詞]英語;中西文化雙融;教學改革
一、引言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教學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即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格品質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幫助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逐步學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明。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的、內涵博大精深的傳統優秀的文化。[1]文化交流互鑒是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動力,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條件和路徑。文化之間只有特色的區別,沒有優劣的分別,在看待中西文化時,我們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堅持文化的平等性。[2]同時,我們要秉持一種家國情懷,對西方文化保持應有的警惕。
二、中西文化雙融教學改革的意義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既要熟知目的語文化,也要熟知并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然而,當前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重視的問題。同時,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位為英美文化教學,即目標語文化教學,忽略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賞析、引導、推薦和傳播,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用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這不利于跨文化交流人才的培養。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開展中西文化雙融教學研究對大學英語教學本身以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濃縮,是溝通現在和過去的橋梁,是奠定個人文化修養的基石。在現代社會,在中西文化交相輝映的今天,文化上越具有民族特點,就越具有世界意義。[3]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培養學生具備輸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師根據校情和學情傳授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語言技巧,引導學生在中西對比中熟悉不同文化的價值觀,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堅定文化自信。
三、中西文化雙融教學改革的路徑:“一體兩翼”教學模式
(一)背景
江西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在2008年明確提出面向區域產業和行業發展需求,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我校推動軟件工程國際化合作辦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工科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使他們深入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堅定文化自信、理解文化異同,是一項重要任務。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應根據我校“軟件+”背景下的辦學特色及軟件工程類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實現中西文化雙融,構建“一體兩翼”教學模式。“一體”是指以中西文化互相融合為主體,“兩翼”是指在課內開展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知識型與素質型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在課外開展以賽促教型與實踐型相結合、體驗型與學習型相結合的課外教學活動。“一體兩翼”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如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校園智慧教學云平臺等。課內教學可以采用多模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實現中西文化雙融,課外教學即第二課堂可以在“show”才藝、英語演說大賽、英語晨讀、英語導游等活動中融入中西方文化。
(二)重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代大學生思維靈活、思想新銳,在創新教學改革中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儼然成為廣大教師努力思考的問題。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在教學過程自然流暢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引導學生擔當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從而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教師還可以通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挖掘與單元知識相匹配的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理想信念及人格品質教育,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會中國表達,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在激發學生學習和傳統文化的興趣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德行理念融入自己的日常行為,如講仁愛、守誠信、尚和合、求大同。
2.增強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提升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和認同感,使他們承擔起向世界宣傳推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以大學生具體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為基礎。我校學生以工科生為主,他們存在溝通交流能力較弱的問題,往往對西方文化淺嘗輒止,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深層次了解,存在“文化失語癥”,難以進行高層次跨文化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小組內查閱資料,深入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展開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之后,組內個體匯報自己的資料查閱情況和中西文化對比情況,形成小組匯報材料;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小組的中西文化對比情況。這一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掌握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英語表達法、增強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批判思維,從而助力學生向外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3.更新教材內容
目前,我校采取的大學英語教材較為陳舊,缺乏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內容。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拓展教學資源,更新教材內容,按照單元和主題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在此中西文化雙融教學改革實踐中,就教材選編或更新教材方面,我校依據學情做了如下規定:在詞匯知識方面,確定了學生需要掌握的英語單詞量,以及由這些單詞構成的常用詞組正確拼寫、英漢互譯的要求;在語法知識方面,要求學生掌握一定難度的英語語法規則,能較好地運用讀、聽、說、寫、譯的知識;在聽力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聽懂日常有一定難度和口音的英語材料并正確理解;在口語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用英語進行課堂交流,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如交流;在閱讀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題材英文材料;在寫作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寫作文句基本正確、格式恰當、表達清楚得體的短文;在翻譯能力方面,要求學生能借助詞典正確將中等難度的一般題材和一般業務的文字材料英漢互譯。這些規定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保障。
(三)具體做法
“一體兩翼”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解決我校工科大學生缺乏外語學習動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弱等問題。為構建“一體兩翼”教學模式,我校編寫出版了具有國際化元素的英語教材及部分專業教材。這些教材的編寫不僅注重教材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還注重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契合。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中,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1.課堂教學
在“一體兩翼”教學模式下,我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知識型與素質型相結合,教師引入了多模態教學法。模態即感官,多模態即多感官。從符號學的角度講,多模態教學是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等多渠道、多種符號資源(如語言、手勢、媒體工具等)交互的教學手段,它能夠調動學生多感官協同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多模態教學研究對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產生了深遠影響,并提供了理論指導。多模態教學方法的實施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強有力支持。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校教師借助在線教學平臺、PPT課件、錄音錄像設備等載體,為學生呈現了集圖像、文字、動畫、聲音等于一體的教學內容,創設了豐富多彩的虛擬語言環境。技術模態與肢體模態輔助并強化了語言模態,促使學生感知教學內容的整體意義,培養學生的技術識讀能力和聽說能力。為實現學校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我校教師不斷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每個單元的主題,有意識地對比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和西方文化內容,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為重點,設計教學方案并組織教學活動,實現了大學英語教學語言目標與育人目標的無縫對接,豐富和拓展了大學英語課程的內涵。我校還搭建了網絡英語教學平臺,并完成了相應教學大綱、教案、多媒體課件、配套練習等的制作,以此輔助多模態教學。與教學改革相配套的網絡英語教學平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學生能根據學習需求在網絡教學材料、答疑討論、課程作業、研究型教學平臺的各個板塊中靈活學習,既能補充上課遺漏的知識點,又能溫故知新,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2.課外教學
在“一體兩翼”教學模式下,我校大學英語課外教學堅持以賽促教型與實踐型相結合、體驗型與學習型相結合,使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得生氣勃勃、有聲有色:一年一度的“show”才藝活動、各類級別的英語大賽以及“外研社”杯英語演講大賽已成為我校的常規性活動,有效拓寬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營造了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英語角和英語晨讀活動已成為英語學習愛好者練習及提高口語的有效途徑;在外教帶領與指導下,我校學生參加了翻譯志愿者及英語導游活動,他們在活動中積極學習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四)成效
1.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異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不斷傳承和高度發揚本土文化的需要,也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融入,可以幫助學生開展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力。
2.實現了多模態教學
我校構建的網絡英語教學平臺有效促進了學生和教師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參與互動的熱情,改善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以語言模態為主導模態,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肢體和技術等其他模態在不同程度上起輔助、襯托、強化和補充的作用。合理調用和組合豐富的多模態符號,將它們作為共同建構意義的教學資源,可以降低我校工科學生理解大學英語紙質教材的難度,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3.促進國際化培養
“一體兩翼”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教學效果也顯著提升,這有利于廣而深地傳播中西文化。外教的現場教學可以將課堂搬到實驗室、實訓中心,避免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踐教學的脫節,有力推動了我校“軟件工程+機械類”背景方向工科生的國際化培養。
四、結語
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有重大價值。我校通過構建“一體兩翼”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促進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使學生自覺擔當起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作者:祖潔 單位:江西理工大學基礎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