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體育運動對肌肉文化的重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依照多學科哲學分析的思路,從整體論的視角對肌肉文化進行了分析與探討。首先,對肌肉所遭受的“不良對待”進行了回顧;其次,對肌肉與人類的緊密關系進行了探討;最后,對肌肉文化與體育運動的互動進行了歸納。研究發現,肌肉雖然對人類貢獻卓越,但人類往往會批判、嘲弄、忽視和指責肌肉,體育運動為肌肉文化的重塑提供了機會,體育運動讓肌肉文化變得鮮活,讓人類感知和記憶起肌肉之于人類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肌肉;文化;體育運動;整體論;重塑
1前言
肌肉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的物質基礎和動力之源,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高度依賴肌肉。然而,長期以來,人類對肌肉的態度異常惡劣,肌肉文化的氛圍非常糟糕。本文從整體論的視角,依照多學科哲學分析的思路,對肌肉文化的基本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探討了肌肉所遭受的“不良對待”,分析了肌肉應得的悼念,闡明了體育運動之于肌肉文化重塑的重要意義。以此來為肌肉文化正名、為體育運動點贊。
2肌肉所遭受的“不良對待”
肌肉常常會遭受批判、嘲弄、忽視和指責,很難說清哪種遭遇更糟糕。批判源自思想上的惡意,嘲弄源自認知上的偏差,而忽視和指責則顯露出人性的弱點。對肌肉的批判表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宗教神學的精神批判,宗教神學秉承身心二元論,在宗教神學里,肌肉與脂肪、皮膚等構筑了肉體,而肉體通常與淫亂、骯臟、低劣等聯系在一起,肉體是人性的弱點,是使人墮落的根源,是禁錮精神的枷鎖,因此,需要對肉體進行批判、詆毀、折磨、羞辱,苦行僧會利用包括齋戒、獨身禁欲、禁酒、長時間誦讀圣經、冥想、祈禱等這些反肉體的行為,來達到“消滅肉體”與“凈化靈魂”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來自世俗社會的理性批判,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大腦和肌肉的關系是零和關系,持這種觀點的人,會傾向于多使用大腦而非肌肉。一般認為,智力超凡的人通常會對自己的身體極其無情,事實上,很多智力超凡的人確實不怎么愛惜身體,羅丹的“思想者”(一個身體遭受虐待的人)雖然擁有俊美的身體,但卻以一種靜止的、久坐不動的沉思姿態呈現。沉思、冥想與審視等大腦的行為往往等同于靜止不動,這與肌肉的主動功能從表面上看是相悖的,這也就造成了世俗社會對大腦和肌肉的厚此薄彼。肌肉也經常成為被嘲弄的對象,被嘲弄的原因在于,人們普遍存在“肌肉無用”的偏見。盡管這些對肌肉的偏見已經被現代科學所揭穿,但對肌肉的偏見依然具有廣泛的市場。例如,對體力勞動者、體力活動者,人們還經常嘲弄他們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高等教育”是一個專注于理論、思考和思想的教育,“低等教育”或技術教育則是一個專注于通過某種特定程序來獲得專業知識的教育,這種特定程序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體力或耐力,例如,操作機器、保持某些身體姿勢或反復某些動作等。肌肉不僅被詆毀、被嘲弄,更嚴重的是被忽視。在人類的人生旅途中,肌肉通常是沉默的伙伴,它們經年累月地隱匿在后臺,即使它們表現的特別好,人們也不會去贊美它們,人們從來不會去感謝強壯的臀大肌讓我們能夠舒適地坐在電腦前幾個小時,也不會去感謝橫膈膜讓我們在多年里可以毫不費力地呼吸。當一切都順利時,肌肉支撐著人們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表演,而肌肉往往就如同看不見的后臺一樣隱匿不見。人們傾向于、也習慣于忘記肌肉在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將肌肉視為背景,視為理所當然。肌肉一直在工作,但它們在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隱匿的。我們看不到它們,聆聽不到它們,也不想它們。它們隱匿在皮膚之下、骨骼之間,我們并不想切開一個口子來窺看它們,實際上,我們根本不想窺見到它們,它們最好遠離視線。盡管有700多塊有正式名稱的肌肉,但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匿名活動的,例如,我們并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腳部活動會受到外展肌腱的控制,而如果沒有顴小肌的參與,我們要呈現面部表情的變化都將會很困難。維持心臟和內臟器官運轉的肌肉也是匿名的,它們日復一日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目的是讓我們活著,它們確保我們維持身體內部的并不穩定的動態平衡,它們在沒有接收到我們任何指令的情況下,也會這樣做,在它們工作時,我們能夠感受到心臟的跳動、血液的流動、激素的釋放、食物的消化和廢物的消除,它們就像一個安靜的背景音樂一樣,一直在不斷地重復播放。然而,也許是因為這些肌肉不受我們完全的控制,或者是因為它們播放的音樂很難聽,所以我們很少注意它們。因為這些肌肉不會像面部或手部肌肉那樣對命令做出反應,所以它們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保持距離:我們可以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我們在書寫什么故事。與我們的收縮組織(骨骼肌)比起來,它們似乎不屬于我們,然而,如果沒有這些肌肉的律動控制,骨骼肌也是不起作用的。當肌肉引起人們的注意時,往往是糟糕的時刻,我們很不樂意聽到它們的聲音。肌肉在糟糕時刻的出場,讓它們備受指責。當乳酸堆積集聚時,肌肉會酸痛;當肌肉受到外部打擊時,它們會給我們帶來難以忽視的疼痛信號;當我們試圖抬起過重的物體時,肌肉會有本能的排斥;當肌肉出現狀況時,我們需要給它們冰敷、按摩和包扎。在這些情況下,我們會想起肌肉,并對不爭氣的肌肉進行指責。然而,當它們恢復正常之后,我們會選擇再次遺忘它們。肌肉在無時無刻地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然而一旦它們出現了問題,我們往往會指責、鄙棄它們的無能。維護健康、甚至直接保護生命的肌肉受到我們的指責與鄙夷,這很具有諷刺意味。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功能逐漸衰退,到那時,可能我們會念起它們的好。
3肌肉應得的悼念
肌肉對人類的貢獻卓著,但人們對其的態度往往是批判、嘲弄、忽視和指責。人類對肌肉缺少必要的歉意與尊重。肌肉對人類的貢獻體現在各個方面:肌肉會影響我們的外表;肌肉會影響我們向他人傳遞信息的能力;肌肉會影響我們的姿勢;肌肉可以讓我們保持自信和獨立;肌肉可以讓人們保持活力、展現性感、促進擇偶、保障生育;肌肉可以部分揭示我們的健康狀況,當我們病入膏肓時,從松弛的肌肉就可以看出;肌肉可以讓人類身體的各個部位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例如讓眼睛能夠看、讓耳朵可以聽、讓嗓子可以說和唱、讓手腳可以去創造、讓身體可以去向遠方、讓大腦可以思考。肌肉影響我們的外表,外表不僅是標示“我是誰”的主要方式,它還幫助我們塑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機遇、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我能”的范圍,換句話說,我們依賴于外表而生活。更強健的肌肉讓我們可以走的更遠、跑得更快,飲食與鍛煉方案結束后的肌肉/脂肪比例的變化可以讓我們重獲信心或重新設立挑戰目標。客體化的身體和肌肉成為主體化的身體和肌肉,換句話說,肌肉發達的外表可以產生積極的、有活力的生活態度。我們作為人類的尊嚴與我們的外表和肌肉功能密切相關,肌肉萎縮是一種特別具有破壞性的疾病,它不僅有可能會剝奪我們的生命,更有可能剝奪我們的尊嚴。肌肉喪失功能,我們將不再能夠自我修飾、洗澡、上廁所,無法站立和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躺在床上。在失去生命的過程中,我們失去了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失去了自我的很多身份和尊嚴。當我們的肌肉拒絕工作時,意味著我們產生了不穩定、無法控制的狀況。肌肉功能與我們的人類身份緊密相連,例如健全人、殘疾人、帕金森患者、截肢者。但是,肌肉殘疾的人可能會擁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而肌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失去雙臂的人有可能會鍛煉出發達的腳的能力,肌肉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基本進化原則。肌肉功能與我們的身份聯系如此緊密,以至于我們要努力地尋找肌肉殘疾者的其它能力,我們一開始可能本能地拒絕癱瘓、截肢或帕金森患者,并可能因為一些難以定義的原因,草率地得出他們身體不完善的結論,我們可能需要與他們在一起共處一段時間,以便超越表面來了解他們,以便看到他們的尊嚴,認識他們的“我可以”的替代范圍,并欣賞他們的完整人性。身體就是我們,我們就是身體,身體主要是由肌肉構成,雖然肌肉與我們之間并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但肌肉與我們之間的緊密關系顯而易見。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肌肉發達的程度與人類物種的生存能力息息相關。很容易想象的到,肌肉力量對古代祖先的狩獵覓食有多重要,肌肉的能力在數不清的肉搏戰中也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有時會直接決定生死。不管是生活還是戰爭,他們依賴肌肉。對肌肉的態度與文化體系有關。有些文化體系推崇有明顯輪廓形態的發達肌肉,而有些文化體系則推崇有明顯線條比例的勻稱肌肉,還有一些文化體系則轉而推崇脂肪,豐腴的身體被認為是有魅力的身體。在某些文化體系中,裸露身體的某些部位是習以為常的,而在某些文化體系中,則需要將身體遮蓋隱藏起來。即使是新生的嬰兒,也需要肌肉,緊握的拳頭,試圖抬起的頭部等等,都需要借助肌肉。而孩童成長的一個典型標志就是肌肉的維度增加和力量增強。肌肉為人類創造了選擇的機會,滿足了人們追求目標的需求,為人類實現自己的愿望提供了支持。沒有肌肉的參與,人類可能早就滅絕了,肌肉的文化特質已深深融入人類的基因。肌肉承載著人類文化傳承,我們的肌肉會受到特有文化的約束,會呈現出某種特定的行為傾向,但我們也可以對肌肉進行干預、改良和訓練,這個過程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通過訓練,我們的肌肉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生活與運動等等。我們不斷重復訓練著我們的肌肉,在此基礎上我們踐行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抒寫著屬于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們的肌肉已經注入了思想,有了靈魂,肌肉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愿望和企及。人類塑造了肌肉,肌肉也塑造了人類。可以說,思想和文化在我們能夠成熟思考自我并回應周圍文化之前,已經浸入了我們的存在。當我們做出選擇、學習周圍的價值觀、進行某種語言交流、或依照某種邏輯路徑進行實踐時,這種思想和文化浸入依然在進行著。由此說來,身心二元論是錯誤的,肌肉作為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思想、文化是難以割裂的,因為肌肉是思想和文化浸入過的肌肉。從整體論的角度看,沒有無肌肉的世界,肌肉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敵人。杜威告訴人們,培養肌肉新的慣習是多么重要,肌肉有了良好的慣習,我們可以通過更復雜的方式與世界互動,世界由此變得不同。有了肌肉的支持,新的機遇將自動向我們開放,我們會收到意外的驚喜。我們將有新的去處,可以追求“詩與遠方”。所有這些新的自由和創造力,都是通過文化和思想浸入過的肌肉來實現的,而肌肉只是在后臺默默地工作,時常被忽視。
4頌揚肌肉文化的體育運動場域
體育運動場域是一個獨特的頌揚肌肉的文化領域,體育運動為肌肉文化的重塑提供了機會。體育運動場域的運行邏輯與國際象棋這樣的游戲不同,在體育運動場域中,肌肉是核心競爭力的所在,耐力、力量、速度、靈活性、運動技能非常重要。在體育運動場域中,對時間、空間、對手的對抗和挑戰都與肌肉特別是肌肉的力量有關。肌肉的力量在一些體育運動中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即使是一些對肌肉力量要求不是太高的運動項目,肌肉的力量也扮演著重要的支持者角色。幾乎所有的運動員都對肌肉的力量保持敬畏,肌肉力量訓練是運動員必須長期進行的活動。肌肉在體育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樣的,有些具有武俠色彩,有些具有宗教意義,有些具有美學意蘊,有些是身體對身體,有些是身體對物體,有些是身體對環境。有些弘揚善良與真誠,而有些則代表丑惡與虛偽。有些則誘發道德問題,反映社會弊端,促進反思和改革,而有些則是文化霸權的體現,不容置疑和挑戰。在體育運動場域中,肌肉的運用需要規則的規制才能符合道德的規范,肌肉需要符合心靈的管制方能化解身心二元論對人類的消極影響,無論是以強國為目的的軍事體育,還是以增強體質為目的的學校體育,無論是以為國增光為目的的競技體育,還是以促進健康為目的的大眾健身,都暗含著規訓身體的企圖,都暗含著心靈管控肌肉的意愿。在體育運動場域中,肌肉的力量對抗不能太弱但也不能太強;體育運動需要一個先導目的;體育運動需要限制為了達成目的所能采用的手段;參與體育運動的人需要尊重使用有限手段的約定;而且體育運動必須是克服不必要的障礙。值得期待的是,肌肉力量的游戲在未來可能會更加精彩、更加復雜、更加引人入勝。發展的方向可能有:不同性別參與的深入;原始肌肉力量展示的加強;精細化肌群的比拼。例如,電子競技的崛起,手指肌群取代了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和股四頭肌成為主導肌群。
5結語
人類的發展充滿了變化和變異,有些變化和變異并不可預測,例如一次現代核戰爭就可能改變人類的樣貌?;蚓庉嫾夹g的發展亦有這種改變人類的能力。高度的智能化,是讓人類的肌肉變得更強,還是變得更弱,目前還難以下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依賴肌肉,雖然我們擁有無數的小工具和技術來幫助我們減輕家務、工作的壓力,但我們依然需要肌肉和肌肉的力量,因為我們需要踩油門、按電鈕,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勢或改變某種姿勢。我們應該對肌肉保持敬畏之心,我們應該對體育運動保持崇敬之意,因為體育運動讓肌肉文化變得鮮活可見,鮮活的肌肉文化表征了人類的本質,讓我們直接感受到、認識到自我。體育運動給予我們以一種懷舊的方式來與肌肉進行交談。體育運動讓人們回憶起肌肉力量的重要性。雖然現在我們可以足不出戶輕松網購,但在人類的很長一段時期里人們都不得不長足跋涉去尋找食物;雖然現代戰爭可以通過遠程制導導彈來進行攻擊或采取網絡戰來屏蔽信息,但在人類的戰爭史中,更多的是需要短兵相接、貼身肉搏。人類的歷史會不會再次倒退,誰又知道呢?體育運動也可能以越來越多的方式向我們訴說。在技術的幫助下,最小的肌肉活動也可以使我們能夠產生最大的肌肉效果。電腦鼠標已將手部的小肌群的效用放大,在電子競技中,腦電波的作用也至關重要,腦電波的產生難道不需要肌肉的參與嗎?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如果沒有體育運動,骨骼肌的意義會大大減弱。骨骼肌有可能與闌尾、尾骨和智齒一樣成為人類進化過程歷史的某種遺存的標識記憶。當前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讓人們對肌肉的未來產生了疑惑。伯納德•蘇茨對體育運動的態度友好,他對體育運動的定義是“自愿嘗試克服不必要的障礙”。而如果人類以后不愿去嘗試的話,肌肉的未來堪憂。盡管存在不確定性,但肌肉仍然值得我們贊賞,因為是肌肉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有趣、變得豐富多彩,變得有血有肉,變得真實可感。體育運動為肌肉的存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肌肉讓人們可以嘗試去超越,讓人們可以努力去實現,讓人們可以體驗成功與失敗,讓人們可以融入團體,讓人們可以有機會進行競爭與合作。
作者:蔣琴華 單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