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體育課堂中體現的文化現象,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觀看現場錄制的十城市體育賽課視頻,對最具代表性的體育課所體現出的體育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對比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探尋在體育全球化的趨勢下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秘鑰。
關鍵詞:體育文化;傳統體育;中西方體育;文化差異;體育教學
1前言
新《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著重發展學生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的基礎上提出:培養學生德、治、體、美等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體育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十八大中提出“體育強國”。而體育的獨特魅力在于它是一種具有易親近性的特殊的體育文化現象,它能利用其特殊的體能文化符號,豐富全球體育文化的深刻內涵[9]。對體育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學者見仁見智,體育文化其實就是以體育為核心,為代號的,包括體育在內的與體育有關的多種文化的集合。體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坐標,它決定了該民族的精神信仰、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如何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充分感受體育文化的魅力,體驗運動的樂趣呢?為此,作者通過對十城市體育課堂的觀摩發現,教師通過創新性的課堂組織、獨特的語言魅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飾作為載體傳播體育文化,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體育課堂,對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極大意義。本文所談的體育文化主要是通過觀看十城市體育教師上課的線下視頻,歸納、分析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語言、服飾中所呈現的體育文化現象,對比中西方體育文化差異,總結中國體育課堂的不足并對未來體育課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
2資料與方法
2.1資料來源
通過現場錄制十城市體育教師的賽課視頻獲取第一手資料,對最具代表性的雙節棍、奧遜別爾、牛仔舞、定向越野課堂中所體現的體育文化進行定性分析,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語言、服飾所反映的體育文化現象進行分析,探究教師是如何將體育文化滲透到體育課堂中。
2.2研究方法
通過反復觀看現場錄制的十城市體育教師的賽課視頻,對教師課堂中反應的體育文化進行歸納總結,使本文更具說服力。根據本文研究的內容與目的,通過中國知網、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資源,對本文相關文獻進行整理、總結,為本文的寫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通過查閱外文資料對中西方體育文化進行對比,總結中國體育課堂的不足及體育課的發展趨勢。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主要以十城市體育教師賽課視頻中最具代表性的武術、奧遜比爾、牛仔舞、定向越野課堂為主要研究對象。
3十城市體育課堂中反映的體育文化現象
在十城市的體育課堂中,教師的教學組織形式、服飾、語言,它們作為體育文化的特殊符號正承載、傳播著體育文化,傳播民族體育意識與體育精神。視頻中的雙節棍課堂和彝族教師帶來的奧遜比爾正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繼承。“少年強則國強”,將中國的傳統項目引入課堂,達到強身健體,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3.1十城市體育課堂中教師通過教學組織形式對體育文化的滲透
表1中的雙截棍屬于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文化價值、教育價值、技擊價值、健身價值、觀賞價值,使校園體育文化變得豐富多彩。在十城市體育課堂中的雙節棍教學,教師采用掛圖式教學,首先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正確的動作概念,再采用分解示范將動作依次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掌握動作技術,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對體育技能和動作的了解、掌握。教師再通過自身熟練的動作讓學生了解到雙節棍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并將其傳承下去,對提高民族文化認同度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3.2十城市體育課堂中教師通過服飾對體育文化的滲透
彝族服飾作為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是穿在身上的歷史和活文化,是彝族人民智慧和工藝的結晶,是一部形象的史書,它始終都在默默地訴說著彝族人古老的神話傳說和歷史。艾老師及他的學生們身著亮麗的彝族服飾來到場館中央,瞬間震撼全場。通過服飾,讓學生及在場的所有教師了解、傳承彝族服飾文化。奧遜別爾,是一節來自彝族的艾老師帶來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將投擲類教學內容進行改編的,具有彝族傳統文化特色的課堂,是傳統體育課與民族文化融合。
3.3十城市體育課堂中教師通過語言對體育文化的滲透
蘇霍姆林斯基說“決定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效率的是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奧遜別爾課中,艾老師的整堂課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以最飽滿的激情參與課堂活動。“好好學習、鍛煉身體,為建設大西南做貢獻;為振興中國夢而努力!”,艾老師通過響亮的口號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以結束本堂課;用語言的魅力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在整堂課中多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授課,讓學生了解民族游戲,如別爾擲鑼、丟包、十字接力……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我,勇于奮進。
3.4十城市體育課對西方體育文化的滲透
十城市中牛仔舞、定向越野體育課受西方體育文化的影響,將西方的牛仔舞和定向越野進行創新、改編,與中國體育文化相結合,融合成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體育課堂,是中西方體育文化融合的結晶。通過表2中的牛仔舞和定向越野課堂可以看出中西方體育文化各不相同,中國牛仔舞在享受音樂帶來的美感時更注重學生協調性、靈敏性;在西方,牛仔舞更是釋放人的個性,通過音樂感受舞蹈的狂野和奔放。中國課堂中的定向越野注重趣味性、合作性,而西方的定向越野更強調趣味性、挑戰性。牛仔舞源于美國黑人舞蹈,舞步敏捷、跳躍;舞姿熱情、歡快,具有美國西部牛仔剛健、豪爽的氣派。魯老師帶來的牛仔舞蹈,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歡快的節奏中讓學生伴著音樂翩翩起舞,感受運動的魅力,歡樂的節奏成為課堂的靈動,隨著音樂和舞蹈帶來的美感與學生彼此影響,相互激發,讓每一個生命都得以綻放。定向運動借助指北針和地圖導航,是一項極具挑戰性、趣味性、魅力十足的休閑體育運動,具有智慧性、競技性、群眾性、環境性等特點,作為一種新興的運動項目在全國迅速普及與推廣,尤其在中小學發展迅速,對加強學生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校園定向通過定向越野改編。由于受學校場地的限制和安全因素的考慮,在學校組織達不到定向越野的要求,因此將定向越野進行改編,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改編活動內容、規則、難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視屏中的徐老師正是如此,她帶領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利用數字魔方、紅旗進行校園定向教學。讓學生看旗語變圖形,找路線,觀察、思考、體驗運動的過程;運用數字魔方的隨機性、不確定性培養學生敢于挑戰的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在校園定向越野中徐老師還組織學生利用校園定向完成拼圖游戲,拼圖一:“以愛育愛,以智啟智”體現了徐老師的教育理念,拼圖二是十城市會標,體現各城市團結友愛,友誼長存。徐老師的課堂意在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執行能力,利用數字魔方可組合,可變形、可移動的特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站在中國體育課堂的角度看校園定向越野和牛仔舞。校園定向越野屬于學科內、跨學科的組合,是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優質課堂,學生堅強的意志力、拼搏的精神以及互幫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得到培養。但是這也有缺陷,例如對學生競爭意識和適應能力的培養方面,以及學生對事業的進取心的培養方面存在不足,并不能使學生養成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牛仔舞主要注重動作的正確性、音樂節奏給學生帶來的歡悅、舞蹈的美感,缺乏西方舞蹈的狂野和奔放。
4十城市體育課中體育文化的中西方差異
中國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崇尚自然、強調情感、主張內斂、注重倫理教化。在十城市的體育課堂中,教師都強調團結合作精神,淡化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強化穩定意識;反應彝族文化的奧遜比爾課堂以娛樂技藝性為主。在中國的中小學體育課堂注重興趣,動作也比較簡單,十分注重強調意念的作用,同時講究動作的神韻,注重人格的價值取向。十城市的體育課堂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強調“平衡”、“統一”、“整體”的屬性。以人為中心和注重多元價值是西方社會的普遍追求。西方的“競技體育文化”主張競爭,崇尚規則、注重精確,有強烈的競賽意識,講究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是具有個體性、開放性、激進性、流變性的體育文化。
5體育文化在課堂中的滲透策略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表演性、娛樂性、禮儀性的特征。從十城市體育課中,我們可以看出,定向越野、中國的傳統武術課、奧遜比爾都以培養學生興趣、娛樂、健身為主;在體育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們要創建蘊含東方智慧、彰顯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體育新形勢,改革和創新體育文化,將西方體育文化與中國體育文化相融合,向世界推出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體育不僅是一種運動,還包括精神、人格、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及審美觀;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體育曾經是學生最喜愛的學科,因為體育可讓以學生身體舒展,放松心情,然而現在的體育課,跑步、做操玩游戲,因為枯燥讓學生失去了興趣,如何將體育文化進行創新、傳承是每位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5.1加大對奧林匹克文化的宣傳
十城市體育課中的跨欄屬于競技性較強的項目,教師在上課時更多的是與游戲結合,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注入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體育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要想成為體育強國,要把中國優秀的民族體育文化推向世界,打通一條中國體育文化模式向世界傳遞的有效通道,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接受中國的民族體育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中“和愛、和諧、和美”的理想與奧林匹克運動“更高、更快、更強”的競技體育精神進行補充和發展。作為學生,只有在實踐中去感知奧林匹克的精神,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意義。然而奧林匹克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學會的,這需要我們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培養起來。
5.2學習西方優秀的體育文化
十城市體育課堂中,李老師帶領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課的開始部分進行追捕游戲。本堂課引自美國SPARK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音樂停,動作停)、安全意識(運動過程中不能觸碰其他同伴)、規則意識、學習興趣。SPARK課程是傳統與現代體育教學項目的有效融合,是體育課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社會交往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良好的運動技能。在SPARK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參與感;充分挖掘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體力,培育學生的現代競技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拼搏、超越自己、勇于冒險的精神。
5.3弘揚中國傳統體育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瑰寶,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體育全球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在學習西方體育文化的同時,我們要不忘初心,繼承和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民族體育文化引進課堂,逐漸滲透到學校各類教學活動中。
6小結
在十城市的體育課堂中,教師通過教學組織形式、語言、服飾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滲透在體育課堂中,讓學生感悟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對我國民族文化產生熱愛和尊重之情。在體育全球化趨勢下要成為體育強國,應把西方的體育精神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積極探究中國傳統體育課堂和西方體育文化的契合點,將西方體育文化科學、合理地滲透到中國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勇于挑戰、艱苦奮斗的精神。
參考文獻:
[1]魯威人,體育文化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李鵬.試析當前我國的體育文化傳播[J].新聞愛好者,2011,(14):38-39.
[3]張矛矛,翟豐.近現代中國與西方體育文化間性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
[4]廖蘭.中國雙節棍發展現狀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3
[5]李茜.涼山彝族服飾的創新發展[J].四川戲劇,2018,(7):135-137.
[6]王靜.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體育文化發展路徑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7]徐標.體育全球化視野下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危機[J].青春歲月,2018,(34):239.
[8]鮑壽雷.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和奧林匹克文化的異同與融合[J].赤子,2018,(21):261.
[9]關北光.西方體育文化對我國青少年價值取向以及文化建設的影響[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69-71.
[10]張立平,彭闖.奧林匹克與中國武術———中西方體育文化比較[J].咸寧學院學報,2011.
[11]沈倩.美國SPARK課程理念下對我國小學體育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6.
[12]劉冰芳,陳金子.牛仔舞對女大學生心肺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
作者:王容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