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糖尿病的飲食健康原則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健康原則
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精心設計,其特點是在合理控制熱能攝入的基礎上,合理分配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進量,以糾正糖代謝紊亂所引起的血糖、尿糖、血脂異常等臨床癥狀。
1.1合理控制總熱能
病人的總熱能的攝入以維持標準體重為宜,熱能的需要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運動量、有無并發癥等制定食譜及決定一日的總熱量,以維持標準體重和糾正代謝紊亂。肥胖患者體內脂肪細胞增多增大,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不利于治療,故應先減輕體重,減少熱能攝入。消瘦者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影響健康,應該提高熱量的攝入,增加體重,使之接近標準體重。孕婦、乳母、兒童要增加熱量攝入,維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長發育。補充的營養素要充足和保持平衡,以確保兒童正常生長發育,以及使成年患者能和健康者同樣地參加社會活動和工作。
1.2糖的攝入不宜控制過嚴
控制糖的攝入被認為是糖尿病飲食調養的關鍵。在胰島素問世之前,糖尿病飲食中糖類含量很低,只占總熱能的10%左右。近60年來,糖尿病飲食中的糖的攝入量占總熱能的百分比逐年增加,目前已達50%~65%。原則上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限制糖的攝入量,但不能過低。飲食中糖量太少,患者不易耐受,同時,機體因缺少糖而利用脂肪代謝供給熱能,更易發生酮癥酸中毒。
1.3減少脂肪攝入
脂肪的攝入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脂肪的日攝入量應占總熱能的20%~30%,甚至更低些。高脂肪飲食可妨礙糖的利用,其代謝本身會產生酮體,容易誘發和加重酸中毒。肥胖病人應嚴格限制脂肪的攝入,每日不宜超過40g,消瘦病人由于碳水化合物限量,熱能來源不足,可相應提高脂肪攝入量。
1.4蛋白質的供應要充足
蛋白質是人體內必需的營養成分,含有人體重要的必需氨基酸。糖尿病人飲食中的蛋白質供應要充足,攝入量一般要與正常人相當或稍高。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有魚、肉及其制品,蛋類、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等。
1.5適當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礦物質和維生素對人體很重要,必須補足。在感染并發其他疾病或控制不良的情況下,更要多補充些。尤其是要滿足維生素B1的供應,維生素B1在谷類食物中含量較高,因為糖尿病人飲食中主食量的限制要求,往往造成維生素B1攝取的不足,容易造成維生素B1缺乏引起神經系統的疾患。維生素B12可以改變和緩解神經系統癥狀,維生素C可以預防微血管病變,都應適當補充。飲食中也不宜過多食用鈉鹽,高鈉的攝取容易誘發高血壓和動脈血管硬化。當病情控制不好時,容易出現各種感染和酮癥酸中毒,要注意適當補充無機鹽。酸中毒時補充鈉、鉀、鎂,可以糾正電解質紊亂。鋅在糖尿病飲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人體中有幾十種酶需要鋅的參與才能維持其活性,發揮其功能。鋅的攝入不足會影響到胰島素的分泌,飲食中鋅的最好來源是肉類、海鮮類和家禽類,谷類麩糠的含鋅量也很高。
1.6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纖維
近年來許多國家在保健食譜的營養素中加入食物纖維。食物纖維可使葡萄糖的吸收減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試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濃度,并可降低血脂濃度,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等并發癥。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要富含食物纖維,并且最好食用來自天然的食品。
2糖尿病的運動療法防治
2.1運動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
運動的目的同藥物的治療一樣都是為了提高血糖的控制,使血糖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運動對血糖的影響可分為兩個部分:運動的快速作用和運動的慢性作用。運動的快速作用與肌肉糖原恢復增加的速度直接相關,當一塊肌肉在運動的時候,它消耗的是存儲在自身里面的葡萄糖,當葡萄糖用盡的時候,血液里的葡萄糖會進入肌肉修復這個損失,這就降低了血糖水平,在鍛煉的時間里提高了血糖控制。運動的慢性作用與代謝活躍的肌肉有關,超時的更多鍛煉產生出更加多活躍的肌肉,從而利用更多的葡萄糖,更加有利于保持血糖水平的控制[3-4]。但這需要持之以恒的長久運動,如果是短時間的運動,一旦停止這些作用就會消失。胰島素作用在于把葡萄糖運送至細胞內的載體功能。運動的時候,細胞對胰島素變得更加敏感,葡萄糖以更快的速度被運送進細胞,這就幫助降低了血糖水平。運動的另一個作用是幫助提高糖代謝,在經常鍛煉的肌肉里,肌肉的毛細血管數量和開放比率都會增加,這樣運動肌肉的供血增加從而提高糖代謝水平。
2.2運動療法防治處方的制定
運動一般分為兩類: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能夠增加脂肪代謝和優化身體對葡萄糖的使用,中、低等強度的運動使用的是脂肪代謝供能,而強度較高的有氧運動,則更多利用的是葡萄糖供能;無氧運動主要是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提高能量,會降低血液中血糖含量從而控制血糖水平,但無氧供能會產生代謝產物乳酸,不利于病人身體耐受,對于糖尿病患者、慢性病人及老年人從事有氧運動才是最佳選擇[5]。不管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我們都要合理設計一個運動處方的五個組成部分:形式、強度、時間、頻率和進展情況。形式是把活動從能量消耗非常低(如走路)到能量消耗非常高(如長跑)進行分組;運動的強度可以確定燃燒卡路里的總量,與活動的持續時間直接相關,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最大心率來測定活動的強度,低級到中級的強度為最大心率的60%~90%范圍;運動時間,若是有氧運動持續的時間應在30~90min為宜;頻率為一周所從事的活動的天數和次數;運動的進展應包括開始階段、提高階段和穩定階段,開始階段包括較輕的肌肉活動,沖擊力較小,有氧級別較低,一般持續4~6周,一次鍛煉的時間可以持續12~15min,后面2周可以延長至20min,繼續發展到提高階段的30min,然后進入穩定階段并長期堅持下來。為了達到控制血糖、控制體重和改善整體健康狀況的目標,在考慮個人健康狀況的情況下,需要設定每周通過運動消耗的能量目標,一般可設計為每周1000~2000千卡之間。我們可以通過不同運動每分鐘消耗的熱量來計算出每次運動所需要的時間,如每周計劃運動消耗1500千卡熱能的目標,采取強度較小的有氧舞蹈運動方式,則需要1500÷7.0=214min的運動時間,每天需要30min的運動即可。下面列舉一些項目單位時間消耗的熱量參考值,以供讀者借鑒。
2.3運動療法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運動有益于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和保持健康狀況,但同時可能存在一些運動風險,所以采取運動療法時應注意以下問題。(1)采取運動療法前進行運動前評估。估計實際生活中的活動量情況,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活動量也不同。同時進行醫學檢查,包括血糖、血脂、血壓、體重;肝、腎功能;血、尿酮體等生化指標;心電圖、胸部X線照片、眼底檢查、尿蛋白定量、骨關節系統及外周血管檢查,以排除嚴重的心肺疾患,了解慢性并發癥及其嚴重程度。(2)活動量和活動持續時間,以循序漸進為宜,從易到難逐漸增加運動量和運動時間,最好每日堅持,每周至少有3天運動時間。(3)運動形式以有氧運動為主,避免較多的無氧運動。(4)運動需在餐后1h左右時間進行,避免發生低血糖癥,外出運動時可隨身攜帶糖果,以備發生低血糖時食用。(5)重視運動中和運動后的自我感覺。若出現呼吸困難、胸前區壓迫感、心律不齊、頭痛、面色蒼白、紫紺等,應立即停止運動休息調養。(6)在運動療法期間,應定期檢查血糖、血脂,以便了解運動效果,調整藥物劑量,以免用藥過量出現低血糖。對于多數的糖尿病人來說,無論飲食還是運動療法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運動的方式、強度、運動時間等。
作者:李鋒 張瑞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系 山東省濰坊市體育運動學校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