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議黎族的飲食文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喜食稻米制品
因海南島天氣炎熱,黎族吃大米的習慣為愛稀不愛干,除了白煮稀飯之外,黎族把各種雜糧也納入了日常的主食,形成了各種米粥系列,包括紅薯粥,玉米粥,南瓜粥,還有一種生長在山上的果子,過去也常常被黎族人采摘,并摻大米熬成粥,等等。黎族的“竹筒飯”是一種極富民族特色的主食,這其實是帶有山野情趣的飲食方式。一般是過去黎族人在上山耕種、狩獵時常用的煮飯方法。即取下一節竹筒,灌入適當的米和水,用芭蕉葉將竹筒口堵嚴實,再置于火堆里烤,待綠色竹皮變成炭色,剝開竹片便可食用。混著竹子清香的米飯,香氣撲鼻。是招待賓客的上等食品。
(一)糯米酒
黎族圍繞著稻米開展農業活動,和其他壯侗民族一樣,稻米主宰著人們的生活,除了日常主食之外,黎族還喜用稻米制作成各類食品,“糯米酒”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糯米制品,同時,也是廣為人知的黎族傳統美酒。黎族糯米酒色澤金黃,酒體醇厚,口感清甜,被譽為“黎家美酒”。糯米酒是黎族人滋補健身的飲品,俗話稱:“一飲消食去積,二飲生肌愈傷,數飲駐顏長壽”。因此,糯米酒已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但是,糯米酒對于黎族人而言,不僅僅是一種傳統飲品,而是一種文化烙印。節日、婚娶、喪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舉行宗教儀式等活動,都要擺席設宴,糯米酒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平時迎賓會客也以飲酒為情禮,敬酒對歌常通宵達旦,形成自己的酒文化。
(二)糯米粽、糯米團
糯米粽、糯米團也是頗具黎家特色的風味食品,喜慶佳節、探親訪友時都要制作。糯米團和糯米粽的制作方式有所區別,而且其文化內涵也有所不同。制作糯米團時,把糯米浸泡后蒸成干飯,用木臼舂爛,揉捏成巴掌大小的糯米團,沾上芝麻,大人小孩都愛吃。而糯米粽的做法要稍微復雜一些,把煮熟的糯米放在草葉變成的簍中,封口,用木棍拍打密實。糯米粽帶著粽葉的清香,口感綿糯,食用時剝開粽葉,把糯米粽切片,用火烤或煎之,味道都不錯。逢年過節時,糯米粽和糯米團還是黎族家家戶戶用以祭祀祖先的供品。但是,在舉行重大宗教儀式、祭祀鬼神時,不可將糯米粽作為供品,糯米粽只能在過年時使用,有“平安”之意,而糯米團則無此禁忌。
二、喜食野味、腌制食品
解放前,農業雖是黎族社會經濟的主體,但落后的生產方式和自然條件因素使得水稻的播種量不多,無法維系黎族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平常的采集和及狩獵彌補了糧食的不足。在過去,黎族先民就把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地里長的各種可食動植物作為佐菜佳肴。
(一)偏好野菜
據王興瑞《瓊崖黎人社會概觀》中描述,黎人種植的蔬菜品種較為豐富,“佐餐以瓜類、豆角、山蕨、竹筍、亦偶食辣椒者”。但蔬菜的栽培,應該是隨著農業上升至一個較高的水平,才得以廣泛推廣,而蔬菜品種的豐富,是較晚時期才出現的,在落后的生產狀況下,黎人只能以野菜、野果為食,這一點在《黎岐紀聞》上有記載:“生黎不知種植,無外見菜蔬各種,唯取山中野菜用之。”黎語對蔬菜的總稱為“besai”,直譯就是“樹葉”之意,明顯帶有采集經濟的痕跡。直至今天,黎人仍偏好野菜。黎人食用的野菜品種很多,大多生長于水田中,或山中的旱稻地中。下田耕種時,黎族婦女順道采摘,用水煮之、加鹽,就是一道頗具山風野味的佐菜。
(二)喜食野味
在過去,黎族社會生活的貧困使得肉類成為了奢侈品,因此,狩獵便成為黎族人獲取生活資料的主要經濟活動。在農閑、節日時,全村集眾上山放狗圍獵山豬、黃猄、野鹿等,一旦捕獲到獵物,全村人歡天喜地,猶如過年。獵物由村中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屠宰,這時,全村人拿出上等糯米酒,圍坐一圈大塊朵頤,把煮熟的肉分而食之。直至今天,共同分享山珍野味的傳統仍盛行于黎人社會。
(三)喜啖鼠、啖蟲
明田汝成的《炎繳紀聞》:“僚人,好依深山,積木以居,名曰干欄。以射生為活,雜食蟲。以鼠子未毛者,啖以涯密,嚼之跳躍,唧唧有聲,號曰密唧,以為珍具。”這段記載生動描繪了壯侗民族的先民——僚人食鼠、食蟲的奇觀。黎族至今仍沿襲了食用鼠蟲等野味的傳統,將之視為不可多得的美味。黎族人喜啖鼠肉,認為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當然,這指的不是一般的家鼠,而是田鼠、山鼠、松鼠等野生鼠類。食用時黎人以篝火將鼠毛除盡,用火烤制,抹上鹽調味,并招致親朋好友會食。另外,田里的螞蚱、蟋蟀、四腳蛇等昆蟲也被認為是既美味又滋補的食品,人們用用水一煮或油一炸就是一道鮮美的下酒菜。
(四)喜食腌酸食品
黎族自古就以捕魚為生,魚是黎人餐桌上的固有美食。黎族關于魚的食用不拘一格,可煮可烤,但為了更長久的食用,黎人常把魚用于腌制,這就是黎族最有特色的傳統佳肴——腌酸魚,黎語叫“rieng”。制作方法即將魚的內臟淘盡、晾干,搓上鹽,再和炒熟的糯米飯攪和均勻,一起放入洗凈的壇中,將壇子口封嚴實,待糯米飯發酵發酸,魚腌透腌熟,便可取之食用。腌透的魚異香撲鼻,聞之就令人垂涎不已,嘗之酸鮮適口,回味無窮。黎族還有一道風味獨到的小菜,叫“namdua”,是一種具有獨特味道的酸菜。即把新鮮蔬菜倒入壇子中,加上骨頭,伴上適當生鹽,倒入淘米水后密封,待其發酸、發酵,便開封食用。NamDua的味道很濃,俗語稱:“一家人吃‘Namdua’,全村人都聞到”,但品嘗起來卻酸爽可口,別有一番滋味。NamDuo也是過去黎族社會食物匱乏的體現,現在制作起來,已然講究食材的新鮮。
作者:吳 艷 單位:瓊州學院人文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