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談飲食對糖尿病的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儒門事親》告誡人們減滋味是消渴的主要療法之一,由此可見,飲食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性。與既往的饑餓療法不同的是,現在提倡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全面。中醫在《素問•臟器法時論》中論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與糖尿病的醫學營養治療[6]提倡的飲食結構不謀而合。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應以粗制米、面和雜糧為主,多食綠葉蔬菜、豆類、塊根類、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富含可溶性食用纖維的食品,補充適當的蛋白質和脂肪。有研究[7,8]發現,加強糖尿病飲食指導,攝食平衡能滿足糖尿病患者的機體需要,通過健康教育與飲食護理措施,并結合臨床藥物治療,患者的血糖均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此外,糖尿病患者切忌暴飲暴食,防止飲食的偏嗜與不當。“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而“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經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脾胃乃傷”,飲食過量容易損傷脾胃,使運化失職,而之前論述的過食肥甘易導致脾失健運,精微不布引發消渴,故糖尿病患者應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控能力,限制甜食、低脂飲食,重視飲食結構的合理性[9]。
1辨證施膳可使糖尿病飲食治療更有效
現代糖尿病營養治療根據熱卡計算飲食量,提供合適的食物營養成分,可以使患者的飲食得到合理的控制,幫助改善血糖。然而,食物自身具有食性,依據食物的性味攝入合適的食物可以使糖尿病飲食治療更有意義。《素問•宣明五氣》云:“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又云“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用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食物五味入五臟,適當食用可增強補益之效,但若過多食用,對于五臟反而會有所損害,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誤食五味,飲食調養就失去意義。因此“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實則筋骨以精。”糖尿病飲食治療對于患者而言,“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泄之,虛則補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有醫家[10]根據臨床分型,肺熱津傷型食療當清熱潤肺,可食用豬胰、苦瓜、蘿卜、蓮藕、鴨梨等;胃熱熾盛型食療當清胃瀉火,養陰生津,可食用鯽魚、海蜇、空心菜、芹菜、豆腐、獼猴桃等;腎陰虧虛及陰陽兩虛型食療當滋陰固腎,溫補腎陽,可食用羊肉、雞肉、韭菜、山藥、黑豆、芝麻等。《醫學心悟•三消》云:“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
根據中醫的三消辨證,孫靜等[11]用藥膳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輔助治療,把藥膳的攝入量計算在當日主食內,上消(肺熱津傷證)者,予天花粉粥;中消(胃熱熾盛證)者,予鴿肉山藥粥;下消(肝腎陰虧證)者,予玉米須龜粥;下消(氣陰兩虛證)者,予生地黃粥;下消(陰陽兩虛證)者,予海參粥。此外,合并有高血壓者,加予菊花茶;合并高脂血癥者,加予山楂銀花茶;合并下肢血管病變者,加予雙耳湯;合并眼病者,加予菊槐綠茶飲。結果顯示,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藥膳干預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武琳等[12]運用中醫體質理論和食品交換份法對社區糖尿病病人進行飲食干預,結果發現,接受中醫理論指導的飲食治療的患者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展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疾病的防治思想不斷增強,飲食對疾病的輔助治療作用日益顯示出中醫的特色與優勢。合理的飲食結構,適當的熱量攝入有助血糖的控制,降低致死、致殘率,減少醫療費用[12]。食物本身具有性味,對于需要嚴格控制飲食的糖尿病患者,在保證熱卡攝入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根據食物的性味、功效及其熱量和營養價值,將食物有效地運用于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為患者制定合適的飲食方案,能最大程度地發揮飲食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作者:孫素云 趙能江 施麗麗 楊叔禹 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