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wǎng)用心挑選的中美飲食文化差異跨文化融合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各個國家與民族之間的文化融合成為推動世界發(fā)展的重要源泉。不同國家與民族之間的文化既有相似之處,又存在著許多差異,這使得如何提高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效率這個問題變得尤為重要。文章以尋找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似點,更好地促進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促使異域文化之間相互融合為切入點,從飲食、語言交流、生活習慣、民族風俗等方面對不同文化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探尋異域文化的共存方式,對跨地域文化融合進行探索。
關鍵詞:跨文化融合;飲食;多元化
當我們與一位外國友人接觸時,要怎樣使雙方充分地理解對方,并感到愉悅?或是在異國他鄉(xiāng)生活時,要如何融入當?shù)厣睢⒗斫庠搰幕兀窟@并不是一種應和,也不是一種奉承,而是一種入鄉(xiāng)隨俗和人際交往的方式。當我們和與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或事物接觸時,已屬于跨文化融合的范疇。
一、對跨文化融合的理解與涉及領域
如今,跨文化融合不僅包括不同國家、民族以及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的交融,而且擴展至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取向、思考方式等各個領域的融合和交流。比如日常生活中,我們品嘗異國風情的美食,和外國朋友交流,與留學生進行項目合作,乃至閱讀外國小說、觀看外國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融合的體現(xiàn)。理論上來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在社會和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經(jīng)濟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實際交流過程中,雙方之間相互理解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因此在筆者看來,任何人際互動都是一種跨文化融合。也就是說,跨文化融合包含許多不同層面,比如跨種族融合、跨民族融合、國際性的跨文化融合等。面對跨文化融合中包含的差異性,理解與包容顯得格外重要,如同兩個陌生人從互相不了解向逐漸熟悉過渡的過程。兩個人之間的相處要建立在相互理解與包容的基礎上,否則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會使溝通與相處變得十分困難。跨文化融合也是如此,不同文化之間相互碰撞在所難免,如何融合差異性并找到共同點是當今社會人類文化交流的重要課題。
二、建立在包容與理解上的異域文化
在各個領域中,有許多彰顯跨文化融合重要性的案例。在餐飲領域,以肯德基和麥當勞為例,它們在國內(nèi)已經(jīng)家喻戶曉,兩家快餐連鎖店迄今為止都已在中國開設了幾千家門店。人們細心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肯德基和麥當勞門店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是相伴出現(xiàn)的,在同一家商場或是同一條街道,肯德基與麥當勞門店幾乎同時存在。對比而言,兩家餐飲公司在中國的客戶熱度和流量差別并不大,但肯德基仍以極小的優(yōu)勢領先。然而在全球范圍內(nèi),麥當勞無論從受歡迎程度還是在店面數(shù)量上都超越了肯德基。早在2017年,筆者前往美國進行學術交流時便發(fā)現(xiàn),肯德基門店在美國各個城市都十分罕見,但當時筆者認為,肯德基可能只是在一些特定城市的門店數(shù)量較少,因為美國各個州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以及餐飲習慣都有一定區(qū)別。2019年,筆者帶著這個問題在美國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在舊金山連鎖店餐廳集中分布的區(qū)域,一般都會有麥當勞和一些美國本土品牌快餐連鎖店,卻鮮少見到肯德基的蹤影,在一些繁華的街區(qū)地段,往往也只有麥當勞的身影。于是筆者運用谷歌地圖搜索了一下,發(fā)現(xiàn)整個舊金山市區(qū)范圍內(nèi)(市中心+灣區(qū)+奧克蘭+伯克利區(qū))只有一家肯德基門店,并且不在繁華地段。相比之下,麥當勞卻有著許多家門店,從市中心到較為偏僻的生活區(qū)都有它的身影。這讓筆者開始思考這背后的原因,總結出以下三個觀點:一是肯德基以雞肉烹飪食品為主,美國人雖然喜歡炸雞(他們將炸雞稱之為“治愈型食物”),但是美國本土能銷售炸雞的餐飲企業(yè)數(shù)不勝數(shù)。可以說,美國人吃炸雞不一定需要去快餐店,因為牛排店和其他餐廳也會供應炸雞,并且味道良好,導致肯德基的競爭力相對較弱。二是根據(jù)筆者對美國人的了解,雖然他們喜歡吃炸雞,但是牛肉依舊是美國人日常的主要食材,因此大部分餐飲連鎖還是以供應牛肉為主。三是美國本土快餐連鎖企業(yè)數(shù)量眾多,并且每家企業(yè)都具備自己的特色和較為獨特的競爭力,這使得肯德基的競爭力不足。反觀肯德基在中國市場的成功,筆者總結出以下兩個觀點:一是中國人對雞肉的需求量較大,對牛肉的需求量相對較小。正是因為這一點,麥當勞在中國進行了改良,許多產(chǎn)品使用雞肉為原材料。二是肯德基口味更符合國內(nèi)各個年齡人群的需求,客戶分布較麥當勞更為均衡。從跨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肯德基、麥當勞兩家快餐連鎖店在不同國家的經(jīng)營情況差別很大,這源自于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飲食習慣差異以及生活習慣差異等。但筆者認為,雖然肯德基在中國更具優(yōu)勢,但從融入異域文化的角度來講,麥當勞反而更加成功,因為其適應了全世界各個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做出了精確的調(diào)整和改良。例如,當一名中國游客去到美國的肯德基餐廳,會發(fā)現(xiàn)炸雞的口味與種類與國內(nèi)相差無幾。但一名中國游客去到美國的麥當勞餐廳時,會發(fā)現(xiàn)菜單幾乎天壤之別,主打的食材也有很大區(qū)別,國內(nèi)一些較為新奇的產(chǎn)品在這里不會出現(xiàn)。因此,相比之下,麥當勞更好地做到了對異域文化的融合,將自身產(chǎn)品按照當?shù)仫嬍沉晳T進行全面改良,既保留了美式快餐文化中的鮮明特點,又將當?shù)厝说娘嬍沉晳T融入到產(chǎn)品中,實現(xiàn)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成功。
其實不僅是肯德基和麥當勞,還有許多這樣的案例。例如,筆者體會最深的便是美國唐人街的西安面館,它將中國傳統(tǒng)面食和西方意大利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一種“中式面條,西式吃法”的獨特產(chǎn)品。同樣的案例還有陜西肉夾饃,它之所以能在美國闖出一片天地,和它本身的屬性密不可分。肉夾饃外形酷似漢堡包,并且滿足了美國人對快餐快速、便捷的基本要求,同時還帶有東方的味道和特色,且價格十分親民,因此能在美國本土大受歡迎。當一種文化在異域發(fā)展時,同時具有新鮮感與親切感十分重要。大眾的味蕾會偏向于熟悉的口味和習慣的飲食方式,因此,依靠新鮮感博得消費者青睞并不是長久之計。但如果將原有的本土風味完全去掉,又會失去地域特色,如同肉夾饃里面填滿的不是東方特色的風味餡料,而是美式肉餅、奶酪和蔬菜,那么它和漢堡包的區(qū)別是什么呢?因此,新鮮感和親切感需要并存,但由于不同產(chǎn)品的屬性不同,進行改良的程度也自然不同。就像肉夾饃不需要過多地改良,其自身就有著契合美國人飲食習慣的特點,而面條就需要進行本土化改良。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各個領域的跨文化融合都是遵循著一種求同存異的規(guī)則——在差異中尋找共性,在共性中保留差異,主動融合與理解,并積極邁出改變的步伐。未來,通過對跨文化融合的不斷探索和理解,可促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被更多人所知曉和接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馬亞靜.文化沖突帶來的思考——以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案例分析視角[J].文學界(理論版),2011(8).
[2]夏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J].今日科苑,2008(8).
作者:王地辛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