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飲食作為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不僅是維持人類生命的基本條件,更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物質組成部分。不同的地理位置及經濟環境,使人們有著不同風土人情與飲食習慣,從而表現出現代飲食文化的地域性與多樣性,同時也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文化特色,飲食文化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縮影。由何宏編著的《中外飲食文化》一書,從當代中外飲食文化的差異性著手,在對中外飲食文化的理論知識進行具體闡述的基礎上,又分別對中外飲食文化的地域差異、不同民族間的交流、國際交流等更深層次文化發展作了深入討論,凸顯出中外飲食文化鮮明的時代特征。《中外飲食文化》全書共8個章節。第1章總結概述了飲食文化的相關理念,又對當前國內外關于飲食文化的研究內容、研究對象以及研究方法進行陳述。第2章從生活環境以及不同文化的多元角度出發,對飲食文化進行了理性討論。第3章以當代飲食文化的區域差異為重點,分別對亞洲、歐洲、非洲等世界不同地區的飲食特色進行了分析介紹。第4章從禮儀、宗教、年節等方面對世界不同地區的飲食民俗作了概括總結。第5章主要介紹了中外不同的飲食禮儀。第6章以中國的茶文化與國外的咖啡文化為中心進行對比論述。第7章從中外兩個視角介紹了酒文化的起源、發展與禮儀。第8章從中國各民族間、中外間、世界范圍內3個層次對飲食文化的交流進行了詳細探討。該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食品營養專業學生的教輔用書,同時也可作為理論指南,為相關飲食文化專業研究人員提供參考。飲食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縮影,已成為不同民族特征的身份驗證碼。以飲食文化為基礎,將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外飲食文化差異巧妙融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還能夠鍛煉學生對外國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其跨文化交際水平與語言應用能力,深入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外飲食文化》一書為高校英語教學與中外飲食文化差異交流提供了可行性窗口,能進一步促進中國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1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外飲食文化差異教學的重要性
(1)打破跨文化交際障礙。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當代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下的核心能力,是時代賦予高校教育的歷史責任。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外飲食文化差異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而且對促進中外飲食文化交流、增強高校學生對不同地域飲食文化差異的了解程度、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影響。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語言學,最基本的實用功能就是其交際性,而飲食文化差異作為中西方基礎性文化差異,將其有效融入高校英語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幫助學生在實踐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語言交際能力,打破跨文化交際障礙。同時教師在融合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的同時提高自身對不同地域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更好地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不同文化差異間的語言交流,提升當代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社會所需人才。
(2)提高學生語言學習興趣。不同于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將中外飲食文化差異教學有效貫穿于高校英語教學中,能夠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增強高校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改變傳統枯燥的英語課堂氛圍,增強英語課堂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英語語言學習的感受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傳統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枯燥無味,讓學生通過背單詞、記筆記的死板學習方式進行英語學習。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課,實踐性是其最主要的學習目的,而傳統學習方式不僅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英語語言的實踐運用也毫無幫助。而中外飲食文化差異知識的融入,能夠提高英語課堂內容的豐富程度,在語言學習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對不同地域的人文價值、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觀念的接受程度,既增強了學生對不同地域文化的認識程度,開闊學生眼界,又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能力,使英語成為學生最樂于學習的一門課程。
2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不同飲食觀念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飲食觀念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烹飪方法、營養價值及意象表達上。中國傳統的飲食不僅強調色香味俱全,而且更加強調藝術性,追求飲食文化中的意境美,這種飲食觀念體現出的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集體思想及儒家中庸觀。而相比于中方感性的飲食觀,西方飲食觀念則偏于理性機械,其強調飲食的科學配比,注重菜品本身的味道和營養價值的吸收,這種飲食觀念則充分體現了西方獨立自主的理性思維方式。而如何將這種飲食觀念差異背后所體現的人文價值差異表現出來,則成為高校英語教師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觀念教育上要求高校英語教師借助當代多媒體技術,通過圖文及動態音視頻解說來吸引學生對不同地域飲食文化觀念差異的關注度,增強學生對不同地域文化的多元了解,提高自身跨文化語言交流能力。
(2)餐桌禮儀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餐桌禮儀作為民族文化精髓的濃縮表現,是每個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溝通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規矩和社會地位,因而中方飲食禮儀在餐桌文化上尤為重要。以餐桌上的座位就坐順序為例,通常面朝門口為尊、左側為尊,這些位置要留給高貴的客人和長者,次要客人在兩側依次排開,且主人與客人相對而坐。相對而言,西方人提倡的自由、平等、隨性等觀念在餐桌禮儀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其對座位并無嚴格要求。相較于抽象的飲食觀念,餐桌禮儀的實踐性較強,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中外飲食文化》一書為參考用書,幫助學生設置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在情景互動中加深對不同飲食文化及餐桌禮儀的印象,提升學生對餐桌禮儀的實踐應用效果。
(3)飲食方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中國人在歷史集體思維的影響下通常選用合餐制,無論家庭日常三餐還是親友聚會,吃飯時人們往往圍坐在圓桌周圍,聚集而餐。而在西方人的飲食文化中則提倡分食而餐,每個人都會有單獨屬于自己的一份食物。對此類飲食文化差異的英語教學,教師可通過英語課外活動將中外不同飲食文化代入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英語課外活動作為學生借助所學知識有效進行英語實際交流鍛煉,激發思維火花的重要手段,是課堂英語學習的有效延伸。例如,教師可根據英語教材中飲食方式的相關課文內容,通過制作創意飲食文化差異英語小報或者組織學生自編自演表現中外飲食文化差異的英語小品,通過課外活動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擴大學生對不同飲食文化理解的知識面。
3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視閾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策略
(1)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科技的快速提升,科技的發展同時也為高校英語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利用各種多媒體資源及互聯網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并充實課堂表現形式。例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通過電影、電視、短視頻等方法直觀了解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從而使學生在對英語實際使用的耳濡目染中體會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獲取更多的西方飲食文化信息,通過互聯網結交外國友人,在與外國友人面對面的交流中體會不同的飲食文化差異,并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對飲食文化差異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語言交際能力。
(2)在英語詞匯中探究飲食文化含義。在中外飲食文化差異的相關英語詞匯中也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內涵,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向學生傳輸英語詞匯中隱含的深層次的文化意義,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使學生通過了解飲食文化進一步了解英語語言世界。如今,文化差異融入高校外語教學已得到了學生的廣泛關注和認同,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以多元方法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實踐應用能力。《中外飲食文化》一書以中外文化縮影中的飲食差異為切入點,將其融入高校英語教育教學活動中,可為廣大師生了解西方文化、提升英語實際應用水平提供更新的視角,對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高校人才具有重要影響。
作者:張燕 單位:黃河交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