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只有主要領導才能從人員、物質、經費、課題、考核等方面保障校園文化建設的持續有序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投入大、見效慢、周期長的工程,需要一代代書記、校長的執著追求,所以院校的黨政主要領導不僅要親自抓,而且要持之以恒,其他人無法越俎代庖。
2.只有主要領導才能賦予校園特色文化以人格魅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如校長既是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首席管理者,也是引領者、示范者。毋庸置疑,校長就是校園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校長文化暠尤如一面旗幟引領校園文化前進的方向,并形成巨大的凝聚和激勵力量,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遺憾的是高職院校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突破,可以借鑒目前普通高校成功的某些具體事例,如網絡迅速走紅的華中科技大學根叔和武漢大學的曉紅哥等。
二、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在“軟硬兼施中尋求亮點
“硬件很硬、軟件不軟暠,這是我們用來形容一所優秀高職院校形象的表述。事實上,我們相當多的高職院校是“硬件不硬、軟件太軟暠。“硬件不硬暠不是指我們的一些基本教學設施如教室、食堂、寢室、圖書館、實訓基地如何差,而是這些硬件有待優化,需要增添文化品位。“軟件太軟暠則是對準我們多數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教風、學風、校風問題。
1.打造校園環境文化品牌,以實現硬件更硬:具體說來,高職院校的大門、教學樓、辦公落、宿舍、實驗實訓場所、路、草坪、雕塑、廣場、路燈等等既要按實用、“藝術暠的標準來設計,又要突出學校和職業特色,力求做到花園里有溫馨提示的綠色文化,校園中有形式多樣的墻壁文化,道路旁有內容豐富的板報文化、標牌文化等,努力達到滿目皆文化。這些不需要太多的經費投入,但需要心靈去營造。有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如水利、鐵路、工業和軍工等行業背景的院校,更應該突出行業特色,傾力打造讓人印象深刻的水文化、鐵路文化、軍工文化、工業文化。
2.建立高職院校品牌形象識別系統,以求得軟件不軟:(1)做到“四有暠,即校訓、校歌、?;铡⑿?(2)規范學校辦公用品的格式、標識,規范學校各類牌匾的規格與設計;(3)做好“搶寶暠運動,開展對學校知名教授、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科研的挖掘和整理,充分將傳、幫、帶作用發揮到極致;(4)注重學校信息對外公開,建立良好的媒體宣傳溝通機制,加大學校對外形象的知曉度、關注度和信譽度;(5)強化“三節日暠,把開學典禮日、畢業典禮日、校慶紀念日辦成全體師生最關注、最期盼、最有影響力的節日。
3.強化制度建設,推進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1)建立和完善教學情況每周通報制度,利用教學樓、辦公樓及戶外信息顯示屏滾動播放以示警戒;(2)嚴格執行教職工和學生獎懲管理辦法,發揮規章制度的規范、激勵和導向功能。做到制度上墻、規矩在心、人人遵守;(3)建立和完善校園文明巡查制度,及時制止、糾正校園不文明現象和行為,定期通報學生違紀情況,增強學生思想道德踐行意識;(4)尋求有效、合理的情況反映制度和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講求實效性。
三、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在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中找準定位
高職院校是按照學校制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教育,畢業生按理應該符合企業需求,但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能力不盡滿意,其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時所處的情景往往與進入企業后工作的場景存在巨大反差,抑制了部分畢業生對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有效發揮。由于這種環境的阻隔,校園文化不能順暢導入企業文化中。
1.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要在物質層面上呈現企業文化元素。應盡可能將教學環境設計為教學工廠模式,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技能教室暠,通過校內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構造真實工作環境,營造真實的企業職業氛圍。
2.以校企制度文化融合為抓手,進行職業文化規范??梢試L試制定模擬“企業制度暠和“行為規范暠,以企業“準員工暠的要求來規范學生的實習行為,如效仿企業出早操、設置早點名制度、開班前會并設定班前會程序。再比如,按照企業工人包裝學生,統一著裝上崗,對上課考勤實時監控,進實訓室不許擅離崗位和大聲說話等,讓學生提早體驗企業的嚴格管理。還可以模仿企業開展崗位技術比武、年度評比“十佳技能之星暠等活動,使高職學生從入學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認同企業文化。
3.推進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深度結合,把握企業文化精髓。應從以下方面入手:(1)著重研究企業核心價值體系;(2)在開設的相關課程和職業素質訓練中植入企業理念;(3)根據市場發展和專業需求選派相關教師有目標性或選擇性地到優秀企業學習企業文化;(4)校園文化建設可以設定企業專家評審團為校園文化建設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四、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于打造品牌才能彰顯個性魅力
高職院校的文化活動層次偏低并且形式單一,職業教育的特征不突出,絕大部分屬知識型、娛樂型,學術型活動鮮有涉及,社會實踐型活動在起點、實效和計劃性上也仍需提高。雖然近年來也增加了一些與專業相結合的技能競賽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但高品位、高質量的活動不多。
1.在進一步開展好“學生文化藝術節”“學生科技節”“社團文化節”的同時,經常舉辦大學生科技論文、小發明競賽,開辦豐富的學術講座、學術報告會,特別要增加有企業(職業)文化滲透的質量管理、制度建設、素質拓展、團隊訓練、模擬職業面試、業績競賽、技能比武、職業生涯規劃、校企訂單學生成果匯報演出、高職生創業競賽等具有鮮明職業人文特色的社會化活動。各系部要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力爭辦出各系文化精品,建立展示櫥窗,如:旅游文化節、物流文化節、汽車文化周等。鼓勵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和科學競賽,參與創造性的文化活動,逐漸形成自己的優勢項目,形成獨具特色的學術、科技、師生文化,打造專業品牌特色文化。
2.本著“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暠的中央要求,有布局、有計劃地引導、鼓勵和支持學生成立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技能類等各種社團。積極落實每個社團“有一位指導教師,有一個掛靠單位,有一項特色活動,有一定經費保障暠,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鼓勵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加強與其它院校社團的交流,提高他們的社會交際活動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特長。
3.下力氣加強校園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擴大大學生活動中心的面積,增加活動場所,改善活動條件,形成能夠體現學校特色的文化環境。如學生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場館、校園網、圖書館、宣傳輿論陣地等,使之相對完善并強化管理,能夠較好的發揮作用。
五、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在不斷創新中才能實現突破
1.注重細節創新
比如精心設計高職院校的錄取通知書,使其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實際功能作用的發揮都能讓學生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再者,讓畢業季成為學校和學生期盼的盛大節日,開辟離別涂鴉墻,在寫寫畫畫中互訴離愁;在畢業典禮上,播放該屆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的各項活動花絮片段和抓拍的各種鏡頭視頻,讓學子們在片中追蹤自己的身影,回味三年的學習歷程;正式隆重的畢業典禮以及校長致詞,讓學生倍感母校對其尊重、關心、培養和寄托。
2.注重服務創新
可以設立傾聽熱線電話,有效解答學生的疑惑;設立愛心捐助超市,師生們可以捐出自己不需要的衣物或物品免費提供給貧困學生;設立勤工助學崗位,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生活;設立學生創業孵化窗口,利用校園店面幫助學生創業,拓展就業渠道,扎扎實實做好就業服務,充分實現畢業生就業。
3.注重載體創新
可以通過創建實用的交流平臺,例如MSN、QQ、校園論壇、微信公眾號等交流工具,創立聊天室,方便學生和老師的文化交流,及時了解學生遇到的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問題。還可以通過網絡面對面交流,直接在網上授課,指導學生的學習等。另外,開發手機智能校園助手,幫助學生查詢成績和課表,講座通知,甚至通過發送地理位置尋找學校里的廁所等新型服務都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平臺,讓高職校園文化被眾人所知和接受。如,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在網上包裝和炒作自己,被更多外界人士所認識和了解。該校在占地千余畝的校園里,高仿微縮版的各國著名建筑一應俱全,被網友驚嘆好似漢版“世界之窗”。
作者:張曉麗 單位:武漢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