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校園文化多樣性與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校園文化
(1)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具有思想觀念指導的功能。在社會大生產的條件下,各種思想觀念隨經濟的發展而變化,目前社會涌現出了一批信奉“金錢”至上的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早已失去了現有的意義,它在思想上所起的作用,無法迎合社會的全面發展,無法帶動社會的經濟增長。其實并不然,馬克思主義理論所體現出的作用仍然毋庸置疑。
(2)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具有知識技能塑造的功能。當今有部分高校注重學生專業成績的發展,而忽視技能的培育,尤其步入社會,對學生的發展特別不利。因此校園文化的建設非常重要,它的成功之處,就是很好地為學生脫離學校進入社會搭好了中介橋梁,只有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立足社會。
(3)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具有精神陶冶激發的功能。如果學校文化氛圍特別濃厚,人文景觀建設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學校的制度建設、精神風貌、校訓、校紀、校風健全而全面,對學生的精神有很大的激發作用,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從容應對各種挑戰,也有利于建設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社團活動中,能夠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豐富人生閱歷,增加和社會的接觸的機會,營造愉快的生活,使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學習,更是人生的一次洗禮和成長。
二、馬克思主義素養
(1)馬克思主義素養的現實性
①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它從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認識的各個層面和角度,揭示了其發展所遵循的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最偉大的貢獻在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有重大的作用。中國的實際革命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在改革開放之際,鄧小平同志在總結與反思思想的基礎上,更加明確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在繼承與創新上,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國情、民情,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縱觀國家三十年來的發展,它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有力的思想保證。所以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豐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
②當代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素養的基本要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倡大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有明確的理解與把握。國家要落實和貫徹馬克思在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號召當代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加強高校“兩課”的教育指導。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用優秀文化培育大學生。培養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素養必須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并大力開拓新境界,完成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
(2)馬克思主義素養對當代大學生的啟示及意義
啟示: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最根本的是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重視科學發展觀。我們要完整、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和內在精髓。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旨在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我們要把遠大理想同現實任務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澄清模糊認識,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建功立業。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準確地把握自身素質的提升。意義:只有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培養,才能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式下,樹立信心,為中國的共產主義事業投入新鮮血液,致力于中國的發展,同時可以完善自身的人格和道德修養,促進自身的發展。
三、既要保持校園文化的多元態勢,又要堅持馬克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1)校園文化的多元態勢發展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校園文化作為大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品德的載體,它的建設相關重要。而如今,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要能夠促進和適應社會需要,就必須大力發展多元態勢的校園文化。比如建筑風格上既要體現傳統的美感,又要體現出現代藝術的發展。學校基礎設施,包括宣傳欄、活動場地、校園的整體布局、綠化環境、鍛煉器材以及各種公共設施,都要體現出學校的特色。在制度建設上,一定要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要求和目標。制度要健全,組織要明確,各領導干部要各司其職,有針對性、指導性地實施教學安排。在文化資料投資、師資培訓上,要加強力度,引進先進文化,又要提倡和學習傳統優秀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發展。在社團活動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開展校內校外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以促進其更好地發展。在學校教育中,要時常開展對大學生有意義的專家講壇、心理測驗、學院內部和各院各系的交流大會等等活動,同時也要引進先進學校的思想,既可以是國內的也可以是國際的,但不能全盤模仿,而要有所借鑒和吸收。與此同時,也好加強微觀小環境的建設,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了解各類時政,大膽提出個人見解。不斷地豐富自我生活,加強自我教育,培養自己興趣和特長。因此校園文化的建設結構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體現在校園建設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因此堅持校園文化的多態性建設,是樹立馬克思主義素養的關鍵。
(2)堅持馬克主義思想的指導我們必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確切的認識,在理解與掌握的基礎上,不斷地尋求自我進步。在社會的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不斷地充實頭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為之不斷奮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容十分廣泛,它涉及我們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軍事、歷史和人類生活的始終,都與它息息相關。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旗幟。自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和人民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引導下,結合具體的國情和客觀實際的需求,不斷地開拓創新。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堅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促進校園文化的繁榮。因此確立馬克思理論在校園文化中的指導地位,實屬形勢所迫、社會所需,更是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3)馬克思主義素養的培養對青年大學生的意義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具有馬克思主義基本政治素養是最為基礎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實現自我發展,才能承擔起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因此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實踐,把學到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融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起到傳承和傳播的作用,讓整個社會的整體認識上升一個臺階,以此形成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從而增強國家綜合實力,順應時代變化。
作者:曹敬飛 單位:渭南師范學院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