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型工業化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要求。為適應新型工業化道路,高職校園文化需吸收優秀企業文化。本文在分析兩種文化異同的基礎上,提出兩種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和意義,認為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可以從精神、物質、制度、行為四個層面進行對接和融合。
關鍵詞:新型工業化;高職校園文化;企業文化
一、工業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的內涵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①”。黨的報告進一步堅定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同時提供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路。要實現新型工業化,人是關鍵。高職教育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所需人力資本的重要來源,對新型工業化、新型信息化的實現至關重要。在高職校園文化中,主動融入工業文化,做到產業文化進教育,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這是新型工業化時期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內涵。工業文化是在工業化進程中積累、沉淀,滲透到工業發展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的總體。某種意義上,工業文化是各行各業優秀企業文化的高度概括。它是打造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是工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勞動者是工業文化的主體,他們的工業文化素養影響工業化的進程。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價值標準、道德規范、經營理念、行為規范等,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在長期的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以校園為空間載體,以育人為主要目標,制約和規范全體成員的行為。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聯系緊密,它包含更多的企業元素和職業特征,充分體現了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理念。
二、新型工業化視角下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一)新型工業化與高職校園文化
新型工業化,要求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來取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它傳遞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要實現新型工業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但是學生終身學習理念的樹立、習慣的養成不僅需要專業知識的學習,更多的要發揮校園文化的引領和熏陶作用。同時,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是新型工業化的新生力量,也是工業文化的傳承者和建設者,他們的工業文化修養一定程度上影響工業化實現的水平。
(二)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
新型工業化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不同的學校和企業分別具有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共性,同時,不同的學校和企業,也存在著差異。二者包含的內容框架也相同。不管是校園文化還是企業文化都包括精神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行為層面四個方面的內容。二者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作用。校園文化要主動吸收和引進優秀企業文化,企業也要營造自身的文化適應高校畢業生。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共同點,是兩種文化對接的基石和起點,也使二者融合成為可能。同時,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存在差別。在高校中,大學高層管理者是文化建設的發起者。二者建設目標不同。校園文化是社會教育文化的子文化,建設目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追求社會效益;企業文化是經營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二者特征不同。校園文化是教育性文化,表現為含蓄和包容,企業文化是經營性文化,表現為開放性和進取性。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差異,使得兩種文化能夠互相彌補彼此的不足,共同吸收各自的長處,互相學習,共同驅動,形成學校和企業相互銜接、共同發展的特色文化體系。
三、新型工業化視角下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的意義
(一)推動高職院??沙掷m發展
高職教育已經由外延式發展轉向了內涵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是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職院校競爭的真正優勢。校企文化的對接和融合,實質上是教育文化與職業文化的深度融合,極大地豐富了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既有利于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發揮了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最終必將增強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高職畢業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豐富企業文化內涵,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高職校園文化屬于社會文化中的高級層次,它是教育先輩們在漫長的歷史實踐中不斷總結、凝練、篩選出來的,它可以作為先進文化引領企業所依托行業的發展,為企業文化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豐富企業的文化內涵,提升企業文化。同時,校企文化的交融和借鑒,提高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大批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企業工作,給企業帶來了活力,必將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校企文化的對接和融合,可以讓學生在校期間提前感知企業文化,熟悉企業工作氛圍,了解工作規則,增強就業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四、新型工業化視角下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模式
(一)精神方面的對接和融合,吸納優秀企業文化,形成特色鮮明的辦學品牌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內容。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產生并逐步完善起來的意識形態,是全體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核心。高職校園精神文化體現了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傮w來講,高職辦學理念就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的道路,大力培養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通過引入優秀企業文化,為落實高職辦學理念提供良好的平臺。同時,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辦學情況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比如商科高職院校要體現“商”文化,融入地方企業文化;食品類院??梢约訌妼κ称沸袠I文化的宣傳,促進學生對食品企業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企業精神文化體現了企業的價值觀,它的核心內容是敬業、誠信、吃苦耐勞、創新等職業道德素質。將企業的文化內容和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并在校風和學風建設中貫徹執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為特色校園文化注入新的內容。企業文化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途徑與高職校園文化互動和交融,可以獲取所需人才,與學校文化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二)物質方面的對接和融合,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突出職業特色
物質文化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形態為載體,通過物質形態來反映出組織的精神面貌。學校的物質文化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文化和校園環境文化。企業的物質文化主要包括產品、服務和環境等,它們都屬于企業物質文化的主要內容。高職院校根據辦學理念和自身條件,借用企業識別系統,對校園建筑和環境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設計校園建筑,布置人文景觀,精心美化校園環境,處處彰顯企業文化。比如,在校園主題建筑上,可以雕刻體現職業特征的校訓;放置愛崗敬業、團結互助、誠實守信等體現職業精神的名人名言和石刻;可以建設校史陳列館和行業展覽館等,加深校企文化間的溝通,促進校企文化的交流,找到兩種文化的交匯點。在校園環境布置中,要立足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要求,營造真實或仿真的職業環境。比如在實訓樓懸掛合作企業的價值理念、知名企業家的名言等,同時,購置與企業基本一樣的專業設備,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在學生的學習場所和生活環境中融入企業文化,讓學生提前感受職業氛圍,體驗企業的服務意識、市場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從而進行規范管理,實施職業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三)制度方面的對接和融合,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規范學校內部管理
制度文化主要是對全體成員行為的約束,通過對各種規章制度、行為標準、管理體系的認可和遵循,來形成組織成員基本一致的觀念意識和行為規范。高職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設既要保證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又要適當吸收借鑒企業制度文化的成果,讓學生提前感知企業制度文化的強制性和權威性。一是要鼓勵教師下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熟悉企業文化,具備企業實踐背景,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從而強化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實戰能力。二是深化人才培養制度建設,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對接企業人才需求。要與企業共建生產實訓中心,把企業精神、職業文化、崗位技能、素質要求等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同時,定期邀請企業名師參與課堂教學,開設文化講座,為學生進入企業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三是校企深度合作,結合學生專業,開設現代學徒制班或訂單班,學生學習一年的理論知識后,第二年進入企業實習一學期,在真實的環境中感受企業文化,在第三年的畢業實習中再次進入企業頂崗實習。通過建立各項保障制度,使學生充分體驗并自覺認同企業文化,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同時,高職院校要學習和借鑒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經驗,規范學校內部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是引入企業的質量認證體系,用以提高教學質量管理的水平,使教學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二是引入企業的特色管理,用于學校的日常管理。如借鑒海爾集團的OEC管理模式,將會極大地優化學校的日常管理水平,整體提升管理質量。
(四)行為方面的對接和融合
高職院校要以行為文化為抓手,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在活動中注入企業文化。首先,根據專業特色,組織一些有明顯企業色彩的活動,如財會專業可以組織點鈔大賽、財務知識競賽、保險業務咨詢等,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可以進行企業沙盤模擬活動,汽車專業可以為在校教職員工提供汽車保養清洗服務,制冷專業可以提供空調檢修與清洗服務,電子專業可以組織家電維修競賽。在專業知識的應用活動中,融入服務意識、競爭意識、科技創新意識等企業文化內涵。其次,合理安排學生的校內實訓練習和校外頂崗實習。讓學生在模擬企業實訓和真實的企業操作中從事多種工作,擔任多種角色,在學習和工作中學會競爭與合作,溝通和交流,為以后的實際工作縮短距離。最后,加強宣傳力度。邀請優秀企業家、杰出校友來校做企業文化的專題講座。學校各院系可以根據專業特色,在教學樓和教室內部,張貼宣傳一些優秀企業的典型資料,營造職業氛圍,引導高職生順應經濟發展、滿足企業需求、培養職業素質??傊?,在建設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應積極融入工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優秀成果,加強具有企業文化特征的學校內涵建設,主動將企業文化引入課堂,把企業文化融入教育與教學過程中,培養具有深厚工業文化修養的勞動者、建設者,開發工業文化資源,創新企業文化,為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余祖光.先進工業文化進入職業院校校園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2).
[2]孫衛芳.校企文化互動視域下高職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02).
[3]朱登勝,俞勇建.五位一體: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互溶與拓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1).
[4]余祖光.校企合作中工業文化對接研究的新成果[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09).
[5]王瑞峰.建設與工業文化對接途徑的探討[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01).
[6]袁振鵬,李梓烽.新型工業化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職業文化融合探析[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5,(09).
作者:徐靜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