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少數民族酒文化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四川彝族的酒文化
彝族自古以來就有生以酒迎來,死以酒送歸的規矩。無論是社會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民間活動,都離不開酒,有諺語說:“彝區貴酒,漢區貴茶”,“有酒便是榮,有酒便是宴”等等,這正說明彝族離不開酒,酒是彝族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凡事幾乎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進行飲酒,彝族的酒文化是特有的并且是豐富多彩的。酒禮酒俗代表了彝族的文化意識、文化風貌,其中的酒俗文化一些是祖祖輩輩繼承的原始文化,一些是在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彝族酒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保留著彝族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是彝族人們世世代代努力積累的精華。彝族的飲酒方式是根據場合、對象、用途、條件等來決定的,每個飲酒方式都要遵循一定的飲酒規則。這其中的飲酒規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祖靈為大,行酒必先。凡是在節日里,宗教祭祀及家人親友在家飲酒時,第一杯酒一定要敬給祖靈和各神靈。該杯酒在祖靈供桌上放置一會,然后由主家人分別分享后,別人才可飲用;主人和客人分別使用各自的飲具,客人到彝族人家做客,彝族家主人倒酒先敬客人,自己也會陪著飲酒,主人與客人的分別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自用各自的飲具,各飲各的酒;尊卑有序,長幼有別,凡是飲酒時候,都要遵循先尊者后卑者,先長輩后晚輩的順序,這其中有諺語曰“酒是長輩的,肉是青年的”;特殊的酒,還要貽贈。彝族人們尤其重視女性敬的酒,娃娃的認親酒、拜年酒等,這時候彝族人不會一家人獨自飲酒,會召集本村或者是本家族人一起來飲酒,并且飲酒者要向敬酒人贈送一些東西如錢、物品等等,以此作為紀念;見者有份,共分享,彝族人在飲酒時遇到很多人,那么這些人就參與進來,采用就地圍成一圈,一人分一口,酒杯依次傳遞給每個人,圍繞著輪流喝酒,見到的可以一起分享,這就是彝族有名的“轉轉酒”。除此之外,彝族還有很多酒俗酒禮文化,如寡酒成宴席,先酒后飯;一邊飲酒一邊談笑風生,不喝悶酒等等。彝族飲酒分很多種類別,如女性酒,在彝語中稱為“尼知嬈知”意思是女性敬的酒,不論是什么場合下,只要是女性敬酒,彝族人們看得很珍貴,被敬酒的人要回贈禮物,在火把節時候,姑娘們就會帶著自己釀制的“姑娘酒”,來到村中主要的交通要道,把酒分發給行人,前來參加的人都要給姑娘禮物,并且姑娘給的酒不能不喝,如果趕上姑娘的有情人,其贈的禮物不在于多少,但一定要有紀念意義;又如安慰酒,當親友有生病的、去世的時候,彝族人必帶酒去看望、安慰,若去去世人家,進屋后要用酒來祭奠去世的人,然后勸慰親人節哀順變,好好生活。如果沒有準備突然遇到了,那也要買酒再去安慰親人。除此之外,彝族的飲酒類別還與很多:成人酒、訂婚酒、娃娃認親酒、家支酒、開戒酒等等,不同的類別有不同的飲酒方式、飲酒規則,彝族最壯觀的飲酒類別當屬吊喪酒和送靈酒,它是彝族人重要的社交活動,參與飲酒熱的人數會達到成千上萬,時間上會持續數日或者數十日之久。
2四川藏族的酒文化
在藏族飲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習慣,尤其是青稞酒,藏族的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青稞酒的制作很簡單,以青稞為原料,把請客洗干凈,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放在大平底鍋內燒煮約兩個小時,然后將青稞撈出涼一下,去去水氣,再把發酵曲餅碾成粉末均勻地撒在青稞水中攪拌均勻,最后裝進壇子里面密封好,隔一兩天就可以取出飲用。四川藏族有個特別的酒俗,在四川嘉絨的藏族人們,平日里對來的客人先敬一壺酒,然后吧食物用盤奉上,客人一人一份。而在阿壩的藏民,凡是見到熟人從家門前經過必回請進屋內敬一碗酒,熟人若不進去,藏民就會把酒拿出來請熟人喝,以表示慰勞。四川阿壩的藏民對酒的鐘愛更是讓人驚嘆不已,他們用茶代酒,不論是吃糌粑還是吃干饃,他們都用酒代替茶或開水,甚至是吃烤土豆也要把土豆泡在酒里面。每逢盛大節日,藏族人民就會載歌載舞,暢快飲酒加以慶祝,唱歌是藏族飲酒是時不可缺少的環節,手拿酒杯載歌載舞,但酒還不能撒出來,在敬客人酒時,藏族人們先要擎著酒杯唱酒歌。藏族飲酒的酒具也很講究,有酒壺、酒杯、酒碗,其做工精湛,外觀晶瑩剔透,上面還繪有“八吉祥”圖案、“六字真言”等。藏民愛酒但不酗酒,飲酒是表達快樂,從沒借酒消愁之說,這就是藏族的飲酒的最高境界,值得我們學習。
二、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方法
1通過非物質文化收藏進行傳播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久遠,關于酒的文獻也頗多,因此,歷史文獻對酒文化的傳播具有極大意義。四川少數民族的酒文化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文化,不論對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具有極大地吸引力。利用歷史文獻大力推廣宣傳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如在明代馮時化的《酒史》中就有“酒自儀狄、杜康始,”古今智者把酒作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酒乃春也,所以自古以春給酒命名的頗多,如“五糧春”,司空圖《詩品.典雅》中有曰:“玉壺買春,賞雨茆屋”。還有關于酒的傳說、酒歌、酒令、文章、論著、禮儀風俗等非物質文化收藏。這些非物質收藏可以稱之為酒文化的靈魂。如苗族酒起源于一個傳說:有人把剩下的糯米反放在鍋里,然后就出遠門了,幾天后回來發現糯米飯表面長出來一層白毛,還發出清香味,此人就拿起來吃了,感覺味道不錯,后來人們就這樣開始釀酒了。此傳說在晉代文學家江統的《酒誥》中也有記載。又如土家族的咂酒文化,很多文人墨客都為咂酒寫下了很多詩歌,也為咂酒留下了寶貴的史書記載資料。唐詩人白居易有詩云:“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風,薰草鋪坐席,藤枝注酒樽,蠻歌聲坎坎,巴女舞蹲蹲”。還有李煥春竹枝詞:“糯米新熬酒一壺,吸來可勝碧筒無?詩腸借此頻澆洗,醉詠山林月不孤。”等等這些詩詞描繪出的是土家族人們暢飲咂酒的熱鬧畫面,體現了土家人的熱情、豪爽的民族個性,也為咂酒注入了諸多文化內涵。對于咂酒的喝法也有一定講究,它不同于往日的喝酒方式,咂酒是用竹管吸飲,主人給客人倒滿咂酒后,前一個客人用竹管吸咂酒,后一個客人用毛巾擦拭下繼續吸飲,該喝酒方式又稱為喝“砸抹壇酒”,用咂酒招待客人是土家族待客的最高禮儀,有詩文曰“貴客臨門共咂酒”,說明咂酒是土家人最具誠意的待客之物。還有在飲酒時彝族會唱《酒禮歌》,苗族會給路人喝攔路牛角酒等酒俗酒禮。這些非物質文化的收藏對傳播本民族酒文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保護這些非物質收藏品,通過這些收藏品來推動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酒文化的收藏是酒文化傳播的橋梁。
2通過關于酒的收藏品進行傳播
酒的收藏品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傳播媒體,酒文化的傳播方法多種多樣,其中關于酒文化的收藏品就是一種較普遍的傳播方法,酒文化的收藏除了上述歷史文獻的記載收藏,還包括關于酒的物質收藏如收藏白酒、紅酒、藥酒、民族風味酒等;還有酒器的收藏:酒瓶、酒杯、酒壺、酒盅、溫酒的器具、取酒的工具、造酒的模具模型、酒蓋等;還包括酒的標識、酒的說明書、酒的包裝盒、有關酒的廣告宣傳單及圖書報刊書畫等等,酒具也是一種傳播媒介,因為酒具承載著一個民族酒文化的特色,譬如很多酒具上的圖案、造型都很別致,圖案繪畫栩栩如生,色彩斑斕,一些圖案則是標有本民族的代表動物或幾何圖案等,從古就器酒具就有著極大的社會交際功能,隨著禮制的形成,酒器酒具也逐漸發展為具有禮器的象征,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及對客人的尊重程度,具有了等級的標志符號作用。因此,酒具也是少數民族酒文化發展傳播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方法還有各種載體,如借助于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宗教文化等,這些文化載體為酒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發展傳播的空間。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利用網絡媒介進行傳播,引領酒文化與國際接軌傳播到世界各地。
三、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發展策略
1)整合各民族資源,集中體現各民族特色。整合匯總四川各個少數民族釀酒方法、釀酒特色、酒器酒具等資料,向人們展示系統的民族酒文化信息。
2)建立系統的宣傳平臺,增強國際影響力。加大各民族酒文化的宣傳力度,利用現代化手段增強其國際影響力,可以建立系統的宣傳平臺,進行全方位的信息挖掘,讓世界都來認識四川少數民族的酒文化。
3)對非物質收藏品進行整理匯編。非物質收藏品對酒文化的傳播具有極大的價值,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整理匯編,形成系統的資料信息,方便向世人展示,如整理相關的歷史文獻、詩歌、詩詞、書畫等,增強對閱讀者的吸引力。
4)做好酒的外在包裝,豐富酒文化內涵。“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要做好酒的宣傳工作,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對酒外在包裝要做精心研究,既要體現出本民族的特色,還能凸顯酒的特色,讓人一見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好酒包裝是促進酒推銷的關鍵,也是酒文化傳播的重要基礎性環節,讓四川少數民族酒包裝的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一面,不論從材質還是形狀等方面進行精心研制,使其成為世界上獨有的特色包裝。
四、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四川各種極具特色的民族酒也得到了發展如咂酒發展成為享譽中外的五糧液酒,還有瀘州老窖、郎酒、曲酒等,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為今天川酒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川酒名揚天下。本文從四川少數民族分布及概況、主要少數民族酒文化特色、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方法及發展策略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希望對大家認識川酒文化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也希望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發揚光大。
作者:林潔 王平春 單位:瀘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