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清代冰上運動文化研究論文

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清代冰上運動文化研究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清代冰上運動文化研究論文

1清代冰上運動器物文化

1.1冰鞋

我國古代東北的女真族和滿族都使用過“烏拉滑子”。據學者考證,“烏拉滑子”就是把嵌有滑條的木板縛于烏拉鞋的底下,手持木杖撐動,滑行于冰上的器件,類似于現在的滑冰鞋。到了清代,出現了嵌有冰刀的鐵質冰鞋。《燕京歲時記》記載:“冰鞋以鐵為之,中有單條縛于鞋上,身起則行,不能暫止,技之巧者,如蜻蜓點水,紫燕穿波,殊可觀也。”乾隆帝在其《冰嬉賦》“序”中說:“國俗有冰嬉者,護膝以芾,牢鞋以韋。或底合雙齒使齧凌而不踣焉。”有學者認為,《燕京歲時記》所說的“單條”,其實就是“冰刀”,是一種“單冰刀”滑冰鞋;《冰嬉賦序》所說的“雙齒”,就是“雙冰刀”,類似于今天的“雙冰刀”滑冰鞋。《冰嬉賦》“序”中所說的“韋”是指熟皮,“芾”是指用韋制成的護膝。可見,清代滑冰器具不但出現了鐵質冰刀,而且還有護膝等防護設備。鐵質材料冰鞋的出現,是清代滑冰運動技術提高的重要基礎。

1.2狗車

在元代,東北地區從遼陽到奴爾干的一條大干道,冬天曾用一種獨特的交通工具—狗車。這種狗車到清代一直在使用。清人楊賓在《柳邊紀略》中說,在東北三江匯流地區,有一稱作“不剃髮黑金”的部落,“陸行乘舟,或行冰上,駕以狗,御者持木篙立舟上,若水行攔頭者然,所謂使犬國也。”這種器具以狗牽引,能載人載物快速行駛于冰上,類似于今天的狗拉雪橇。

1.3爬犁

爬犁,又稱扒犁或耙犁,以馬、牛等大牲畜為挽力,在冰上雪地均可使用,盛行于東北地區。清人西清《黑龍江外記》里說:“扒犁,國語曰法喇,制如凌床,而不施鐵條,屈木為轅,駕二馬,行雪上,疾如飛鳥。”是說這種扒犁用馬牽挽,用兩條翹起的轅木作底,在雪地行駛,速度極快。在尚無大型機械的古代,爬犁在冬季運輸物資、人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4冰床

冰床,又稱拖床、凌床等,是以人力牽引或撐動的冬季冰上運輸和娛樂器具。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較早記載了“凌床”這種器具。明代出現十余個冰床并聯,在冰上豪飲壯游的現象。清代出現裝有鐵條的冰床。《燕京歲時記》記載:“冬至以后,水澤腹堅,則十剎海、護城河、二閘等處皆有冰床。一人拖之,其行甚速。長約五尺,寬約三尺,以木為之,腳有鐵條,可坐三四人。”冰床下鑲鐵條,類似于冰鞋上的冰刀,滑行速度更快。清代皇帝及達官貴人用的冰床,已有豪華的裝飾。《榆巢雜識》載:“冬日液池,上御拖床。其制似榻無足,似車無輪,以人挽行冰雪中,至便。有施氈幄及飾以龍鳳者。”即清帝所用冰床能防寒保暖,裝飾華美,堪稱“冰上游艇”。

2清代冰上運動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中層部分,是構成文化的血脈,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區別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分析清代冰上運動器物文化之后,以下從制度、形式等方面對清代冰上運動制度文化進行論述。

2.1奇特的國俗

到清代,冰上技藝表演活動被稱為“冰嬉”或“冰戲”,并發展成為前所未有的“國俗”,我國古代冰雪運動達到空前的繁榮階段。該“國俗”最早源于一場明、清戰爭: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部下利用“皆著烏拉滑子”的士兵和“炮駕爬犁”,馳援努爾哈赤被圍困的墨爾根城,長途奔襲獲得成功。滑冰技術在大清帝國的形成過程中起了一定作用。努爾哈赤倡導的冰上娛樂活動為清代冰嬉“國俗”的形成起了奠基作用。據《滿文老檔》記載,天命十年(1625年)正月初二,努爾哈赤在盛京(今沈陽)附近的太子河上舉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冰上娛樂活動:“汗(努爾哈赤)率眾福晉、八旗諸貝勒、福晉、蒙古諸貝勒、福晉、眾漢官及官員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賞踢球之戲。諸貝勒率隨侍人等玩球二次之後,汗與眾福晉坐於冰之中間,命於二邊等距離跑之,先至者賞以金銀,頭等各二十兩,二等各十兩。……落後之十八名婦人,未得銀,故每人賞銀三兩。……跑時摔倒於冰上者,汗觀之大笑。遂殺牛羊,置席於冰上,筵宴……”從這段史料可以看出:大汗親自率隊,參加人數眾多,有男有女;活動內容主要是男子冰上踢球、女子冰上快跑;冰上跑步采取比賽形式,以金銀作獎勵,按成績分等發獎,落后者也有賞銀;比賽效果良好,“汗觀之大笑”;賽后殺牛宰羊,設置宴席,以表慶賀和慰問。該活動與現代的冰上運動會已十分相似。到乾隆一朝,冰嬉正式成為“國俗”。乾隆帝稱:“順時陳國俗,擇地試雄觀”(乾隆《御制太液冰嬉詩十二韻》);“國俗有冰嬉之典,……歲于冬至后舉行,親臨閱賞”(乾隆《臘日觀冰嬉因詠冰床》原注),冰嬉成為國家的一項慶典活動。從乾隆10年(1754年)起,冰嬉每年舉行一次,終乾隆朝幾無間斷。乾隆退位后,嘉慶繼續進行,直至道光,延續近百年。

2.2完備的制度

乾隆時期,冰嬉已經有了十分完備的機構與制度。清代專門設立了冰上運動的統帥機構,叫“冰鞋處”,長官為冰鞋大臣;專門進行冰上訓練的兵種,叫“技勇冰鞋營”,隸屬“鍵銳營”(清朝當時的特種部隊);士兵叫“冰鞋”,其餉銀叫“冰鞋餉”;教練叫“冰鞋教習”。每年校閱期(十、冬、臘、正四個月),冰鞋處從鍵銳營選拔1600名優秀溜冰者,組成“技勇冰鞋營”,集中訓練,屆時參加冰嬉表演,接受皇帝校閱。校閱期過后,返回鍵銳營。“冰鞋處”類似于國家管理機構,“技勇冰鞋營”類似于國家集訓隊。關于冰嬉的制度,乾隆朝刊定的《皇朝文獻通考》作了詳細的記載:“冰戲,每歲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鋒統領、護軍統領等處,每旗照定數各挑選善走冰者二百名,內務府預備冰鞋、行頭、弓箭、毬架等項。至冬至后,駕幸瀛臺等處,陳設冰嬉及較射天毬等伎。分兵丁為二翼,每翼頭目十二名,服紅、黃馬褂,余俱服紅、黃齊肩褂。射毬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馬褂、背小旗,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較射。陳伎畢,恩賞銀兩,頭等三名各賞銀十兩,二等三名各賞銀八兩,三等三名各賞銀六兩,其余兵丁各賞銀四兩,俱由內務府廣儲司支給。”由上述文獻可以看出清代冰嬉的大體規制:①活動時間:每年十月揀選人員,大約冬至后進行表演;②活動地點:在瀛臺(后來還在五龍亭、闡福寺等處);③參加人員:從每旗揀選善于滑冰者200人,總數至少1600人;④器具:包括冰鞋、行頭、弓箭、毬架等,由內務府提供;⑤服裝:翼的頭目穿紅、黃兩種顏色的馬褂,隊員穿紅、黃兩種顏色的齊肩褂;射毬兵丁、幼童均穿馬褂,背插小旗;⑥活動形式:主要包括走冰、較射天毬等;⑦獎勵:按表現情況給予銀兩獎勵,共分三等獎,每等獎勵三名。凡參加的兵丁均有賞賜,獎勵和賞賜所需銀兩,均由內務府支出。可見,清代冰嬉的管理、訓練已常態化,所需物資、經費、人員均由國家承擔。冰嬉成為一項國家主辦、規制健全的大型冰上慶典、競技活動。

2.3多樣的形式

包括宮廷冰嬉在內,清代冰上運動的形式豐富多彩,爭奇斗艷,部分形式與現代滑冰運動相似,有的技術與現代滑冰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清代冰上運動的形式大體上分為以下六種。

2.3.1搶等

所謂“搶等”,就是比試滑冰的快慢,爭奪優等。吳振棫在《養吉齋叢錄》中記載:“歲十二月,西苑三海層冰堅冱,于是擇令辰,圣駕御冰床臨觀焉。……始曰‘搶等’。去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樹大纛,眾兵咸列。駕既御冰床,鳴一炮礟,樹纛處亦鳴一礟應之。于是眾兵馳而至御前,侍衛立冰上,‘搶等’者馳近御座,則牽而止之。至有先后,分頭等二等,賞各有差。”參賽者穿冰鞋集體競速,距離約1000-1500米,鳴炮后從起點(“樹大纛”處)同時出發,按到達終點(“近御座”處)的先后順序,分等級予以獎勵。這就是我國古代的滑冰比賽,與現代的短道速滑極為相似。

2.3.2搶球

所謂“搶球”,就是兩隊士兵在冰上互相爭搶皮球的游戲。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金海冰上作蹙鞠之戲,每隊數十人,各有統領,分位而立,以革為毬,擲于空中,俟其將墜,群起而爭之,以得者為勝。或此隊之人將得,則彼隊之人蹴之令遠。歡騰馳逐,以便捷勇敢為能。將士用以習武。昔黃帝作蹙鞠之戲以練武,蓋取遺意焉。”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冰上分隊踢球游戲,以“便捷勇敢”為勝,目的是“用以習武”。這種冰上“蹙鞠之戲”來源于清朝入關前的“踢形頭”游戲,是我國古代蹴鞠在冰上的新發展。

2.3.3轉龍射球

“轉龍射球”是在冰上集體編隊滑行時進行射箭表演的一種活動。《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又繼以轉龍射球,走隊時按八旗之色,以一人執小旗前導,二人執弓矢隨于后。凡執旗者一二百人,執弓矢者倍之。盤旋曲折行冰上,遠望之蜿蜒如龍。將近御座處設旌門,上懸一球,曰天球,下懸一球,曰地球。轉龍之隊疾趨至,一射天球,一射地球,中者賞。復折而出,由原路盤曲而歸其隊。其最后執旗者一幼童,若以為龍尾也。”從“盤旋曲折”“蜿蜒如龍”“一射天球”“按等行賞”等用詞可以看出,這是一種集冰上滑行、隊形變換、射箭比賽為一體的運動形式,是清代人冰上運動的又一大創造。

2.3.4擺山子

“擺山子”即集體進行的走隊形、擺字表演,類似于今天的團體操。近人晉卿描寫了“擺山子”:“御座前冰鞋大臣命旗一揮,響炮一鳴,則此兩排百名‘冰鞋’,各循花紋內兩線之隙地,沿徑滑馳,一人左轉,兩隊皆左轉,一個向前翻身,兩隊皆翻身,伸腿張臂。五色戰裙,上下掀騰,風馳電轉,朱纓貂尾,左右蕩搖。鋼條所至,冰層刺刺作響,各個足下之威武鈴,萬事鏘和,尤為奇觀也。”左、右兩隊一百人,按事先畫好的“萬字錦”、“葫蘆錦”等眾多花紋組成的圖形,在只能容下一人的紋線之間,整齊劃一地表演燕子戲水、鳳凰展翅、洞賓背劍、青龍回頭、白虎擺尾等24種高難動作,無任何紛亂之狀,其難度可想而知。這種冰上集體表演,其設計、技藝、陣勢及整齊程度,讓現代人嘆為觀止。

2.3.5打滑撻

“打滑撻”是宮中開展的一種從高處滑向低處的滑冰游戲。陳康祺在《郎潛紀聞》中記載:“禁中冬月,打滑撻。先汲水澆成冰山,高三四丈,瑩滑無比。使勇健者著帶豬皮履,其滑更甚,從頂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為勝。”可以看出,滑冰者穿著帶豬皮的鞋子,從三四丈的人造冰山“挺立而下”,快速滑行,“以到地不仆者為勝”,這是一種相當精彩、刺激的滑冰活動,參加者需要一定的膽量和高超的平衡能力。該活動類似于今天的高臺滑雪。

2.3.6花樣滑冰和冰上雜技

除了以上形式外,清代冰上運動還有類似現代的花樣滑冰,以及滑冰與雜技的結合———冰上雜技。乾隆時宮廷畫家張為邦等人繪制、現陳列于故宮博物院的《冰嬉圖》,形象地展現了八旗的花樣滑冰和冰上雜技。根據學者分析,《冰嬉圖》中反映的花樣滑冰主要包括大蠍子、金雞獨立、哪吒探海、雙飛燕、千觔墜等。冰上雜技主要有緣竿、盤杠、飛叉、耍刀、使棒、弄幡等。表演者在竿上、杠上、肩上、臂上、掌上、冰上展示單雙足直立、倒立、扯旗等高難技藝。肩上、臂上表演的人數,自一人以至三人,有兒童,也有成人。冰上雜技是滑冰技術與雜技技藝的完美結合,是清代人創造的一種新的運動形式,體現了我國古代體育文化技巧性、觀賞性的特點。

3清代冰上運動精神文化

在清代,涌現了大量與冰雪運動有關的詩歌、繪畫等文藝作品。詩歌如乾隆帝的《冰嬉賦》、永忠的《初試冰床》、李聲振的《百戲竹枝詞•蹋鞠》、李靜山的《增補都門雜詠•冰鞋》等。繪畫如金昆等人的《冰嬉圖》、姚文瀚的《紫光閣賜宴圖》、郎世寧等人的《弘歷雪景行樂圖》等。通過對這些文藝作品特別是相關詩賦的分析,可以了解當時人們對冰雪文化的認識,進而管窺我國古代冰雪運動文化所蘊含的的思想、觀念與精神。

3.1清代冰上運動體現的濃厚功利色彩

古代北方冰天雪地的環境,一方面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另一方面,人們根據冰雪的特性開發出冰雪的有益功能,為人類所用,這是人類冰雪運動文化所體現出的實用和功利色彩。首先,人們最早利用冰雪資源進行生產活動,如《新唐書》記載的拔野古人“乘木逐鹿冰上”。再如《津門雜記》記載,清代天津一帶的“撐排者,例備皮襖一襲,無客則自衣御寒,有客則奉客鋪墊。隨地雇坐,其價甚廉,如去一二十里之遙,所費不過京蚨數十文而已。貧民食力于風天雪地中如此。”也就是說,冰床成為百姓謀生的工具。其次,人們利用冰雪資源,創造出許多交通運輸工具,如冰床、狗車、爬犁等。這些是人們根據冰雪環境創造的十分快捷的運輸工具,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第三,人們還把滑冰滑雪用于軍事活動。如前述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部下利用“皆著烏拉滑子”的士兵和“炮駕爬犁”,長途奔襲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再如,清代宮廷冬月在西苑太液池“陳冰嬉,習勞行賞,以簡武事而修國俗。”“國俗有冰嬉之典……蓋肄武習勞,不忘家法。”(乾隆《臘日觀冰嬉因詠冰床》詩自注)“以閱武事”、“肄武習勞”表明清代的“冰嬉”具有鮮明的軍事訓練目的。

3.2清代冰上運動蘊含的祛害祈福情結

古代部分冰雪活動已經扎根民間,逐步已發展成為一種民俗事項。在冬季嚴寒的生活環境中,世居東北的滿族人對冰雪向來擁有深厚的感情。清代滿族婦女中流行著一種習俗———“轱轆冰”,又叫“滾冰”、“走白冰”。每年正月十六晚上,婦女們三五成群,手執燈籠,嬉笑著來到曠野。她們在冰雪上左右翻滾,口里誦唱著:“轱轆冰轱轆冰,腰不痛腿不疼”,“轱轆冰轱轆冰,身上輕一輕。”接著,在冰雪上戲鬧取樂。該活動俗稱為“脫晦氣”,又叫“走百病”(“走白冰”的諧音),認為“轱轆冰”能滾走疾病和晦氣,帶來健康、運氣。清人楊賓的《柳邊紀略》載:“十六日,滿洲婦女,群步平沙,曰‘走百病’,或連袂打滾,曰‘脫晦氣’,入夜尤多。”揭示了這種習俗目的在于“脫晦氣”,以“祛害祈福”為目的。關于“滾冰”,還有一則美麗的傳說。據說獨角龍之女與捕魚青年產生愛情,獨角龍一怒,發瘟疫懲治青年和村民。龍女托夢囑咐青年和村民,正月十五晚上到冰面上打滾,就可以躲過瘟疫,結果十分靈驗。全村百姓怕再遭報復,于每年正月十五都去冰面打滾,遂相沿成習。實際上,民間借“滾冰”為“滾病”的諧音,以祈求滾去疾病,延年益壽。這類滾冰走雪的習俗流傳至今。在東北的部分城市和鄉村,在江河湖泊、水井旁邊等有冰和雪的地方,每到正月十五就有人參與這項運動。顯然,這些冰雪運動蘊含著人們祛害祈福、追求安康的美好愿望。

3.3清代冰上運動寄托的太平治世理想

清代的冰上運動,特別是宮廷的冰嬉,封建統治者充當了重要角色。他們把冰嬉作為獎掖部下、弘揚國威、招待外賓的一種重要手段,以體現浩蕩皇恩,提高國家凝聚力,實現太平治世的理想。首先,通過開展冰上運動,獎掖部下,顯示皇恩,維護國家團結與穩定。前文已述,天命十年正月,努爾哈赤在盛京附近舉行了一規模較大的冰上競賽活動,對參賽官員的妻、福晉等均予以銀兩獎勵,賽后還在冰上置筵宴以慶賀,籠絡部屬之意甚為明顯。乾隆帝所作的與冰嬉有關的詩作,也多次表達了對部下的賞賜、恩施之意,如“勇者特旌,任者均賜。普被曰仁,有差曰義”(《冰嬉賦》)等。每年春節前在八旗中進行冰嬉比賽,成績優異者給予特殊的獎勵,叫做“有差曰義”,以示殊榮;所有參加冰嬉比賽的士兵都能得到適當的賞賜,使之過一個愉悅的新年,叫做“普被曰仁”,以示仁愛。乾隆之子嘉慶帝則明確指出:“冰嬉之制,藉習武以行賞賚,示嘉惠兵丁之至意。每歲冬月,簡八旗子弟角藝液池,皇父親御冰床,第其高下,以次頒賞,勇者特旌,余皆均賜。所以鼓勵而激勸之者,即一較技間仰見仁至而義盡焉。”可見,冰嬉是校檢八旗子弟冬季軍事訓練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冰嬉比賽所取得的成績,是對士兵論功行賞的主要依據。這種獎賞機制,既鼓舞了士兵在冬季艱苦訓練中的士氣,又籠絡了人心,提高了凝聚力,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

其次,冰上運動常常被作為一種宣揚國威的禮賓儀式。一方面,冰嬉由清朝當時的特種部隊“鍵銳營”中的“技勇冰鞋營”承擔,代表著清朝軍隊的實力與水平。冰嬉表演的水平,當時的詩歌給予了揭示,如“擬議弦催箭,形容鏡舞鸞”(乾隆《御制太液冰嬉詩十二韻》)、“閃如曳電,疾若奔星”(乾隆《冰嬉賦》)、“有時故意作敧側,凌虛取勢斜燕輕”(清•寶竹坡《冰鞋》)等。這些驚險、高超的冰上技藝,顯示了清朝兵士的素質,展現了軍容和國威。另一方面,冰嬉也是招待外賓的禮儀、慶典活動。乾隆53年(1788年)臘月,西苑舉辦冰嬉活動,特別邀請外國使節、邊疆藩王及臺灣高山族首領等觀看,以共賀新春。乾隆皇帝即興賦詩:“賀正近遠畢來同,撫諭憑輿言語通。西北新藩稱舊仆,東南捕鹿學賓鴻。冰嬉仍寓潔戌訓,苑覲都懷奉朔衷。眾喜康強頌四得,獨深虔望昊恩蒙。”(乾隆《嘉平二十一日于西苑覲年班各部并臺灣生番示以冰嬉》)詩中描寫了“西北新藩稱舊仆,東南捕鹿學賓鴻”的盛大外交場景,表達了前來恭賀新年的各族首領維護祖國統一的共同心愿,展現了康乾時期兵強馬壯、國泰民安、四夷來朝的盛世景象。

4結語

以清代冰上運動為代表的我國古代冰雪運動文化,蘊涵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精神內涵,是具有優良品質與發展潛力的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它曾以其經濟、軍事、政治等社會功能發揮著維系民族情感、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在國家積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力申辦冬奧運以及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今天,傳承和發展冰嬉等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張寶強 陳彥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 西安體育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 国产日韩欧美另类重口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第1页 | 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 免费成人毛片 | 全网毛片免费 | 欧美日韩中| 欧美高清亚洲欧美一区h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91啦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电影 | 无遮挡一级毛片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国产日韩中文字幕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 | 亚洲一页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美女洗澡一级毛片 | 欧美日韩亚洲另类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免费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 一二三高清区线路1 | 天天伊人 | 91中文字幕网 |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资源在线 |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 国产不卡在线看 |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看 | 好看的电影网站亚洲一区 |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日韩综合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