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紅色歌曲文化特點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重要的反法西斯戰場,中國軍民團結一心,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新中國的成立代表著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抗戰期間,群眾和文藝工作者創作了大量的紅色歌曲支持抗戰,為抗戰提供精神支撐,這些歌曲有一部分一直流傳至今,有些漸漸被人們遺忘。這些歌曲可以直接反映抗戰時期的真實情況,表現抗戰時期軍民的決心和勇氣,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絢麗的篇章。山西抗戰歌曲曲調多源于當地的民歌,歌詞中運用了大量的方言元素,多與當地的民歌相結合,為紅色歌曲的廣泛傳唱奠定了基礎,為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關鍵詞】抗日戰爭;山西方言;紅色歌曲
一、山西省紅色歌曲概述
在抗日戰爭期間,充滿力量和感染力的抗戰歌曲鼓舞根據地的抗日軍民,激發根據地抗日軍民極大的抗戰熱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那個時期創作了許多比較著名的抗戰歌曲,比如,廣為傳唱的有《黃河大合唱》、《游擊隊歌》、《在太行山上》、《八路軍進行曲》等歌曲。在抗日戰爭期間,山西省涌現了很多激發抗戰熱情的紅色歌曲,這些抗戰歌曲融入了很多文化特色,是山西省寶貴的文化,我們要把山西的抗戰歌曲傳播開來,并且分析其獨特特點,以供后世傳唱。
二、山西抗戰歌曲分類
(一)描述戰斗場景的類型這些抗戰歌曲的歌詞無不體現著抗日戰爭的艱苦和人民群眾捍衛國家民族的決心。如左權地區的《黃巖洞大勝利》《打紅都炮臺》、平遙地區的《打黎基》、臨縣地區的《打石門塢》、忻州地區的《圍困蒲閣寨》等等。這些歌曲雖然大多是具體歌唱了某一次戰爭或戰役,但由于它們形象、生動,以譏諷和藐視敵人的口吻,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戰斗的情景和勝利的喜悅,表現了革命人民的必勝信念和英雄氣概,并結合了群眾所熟悉的曲調,因此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而廣為傳唱。
(二)控訴日軍暴行的類型。此類歌曲集中體現了日本侵華,百姓遭受浩劫的苦難歲月。老百姓用歌聲真實地記錄了所受的苦難與折磨,也更激發了他們的反抗精神。《日本侵略者真可恨》記錄了日本鬼子實行“三光”政策的殘暴。《敵炸榆社城》《日軍進攻和順城》《日軍侵華罪滔天》等記錄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惡。左權地區歌曲《救災》控訴日本鬼子到處抓壯丁,讓壯丁受著非人的待遇。《聯絡苦》記述了日本侵占左權三年,百姓所過的苦難生活。漢奸欺壓,糧食被搶光,百姓遭打,有苦無處說。一首首抗日歌曲控訴著日本侵華的罪惡,這些沾滿了血淚的詞曲旋律,在烽火連綿的歲月里,不斷堅定著民眾的抗日決心,對抗日戰爭的勝利起著積極作用。
(三)宣傳動員參戰的類型。為了爭取抗戰勝利,根據地人民自覺以各種實際行動支持革命戰爭,抬擔架、運軍糧、做軍鞋、縫棉衣,《政府組織起救國會》就記錄了救國會、婦救會等各個組織紛紛成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形成了全民抗戰的局勢。歌曲《動員抗戰小唱》動員大家一起參戰,報名參加八路軍。《送丈夫去參軍》唱出了妻子對丈夫依依惜別的深情和鼓勵丈夫放心上前線的叮囑與安慰。《媽媽讓我當兵去》描寫了母親送兒去參軍的動人場面,兒子則安慰母親放心,軍隊有大炮,有共產黨領導,不要怕。
(四)反映軍民團結的類型。八路軍奮力殺敵,浴血奮戰,他們用鐵的紀律贏得了百姓的擁戴,贏得了百姓的愛護。老百姓擁戴八路軍,把他們看作親人一樣,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擁護之情。在抗日戰爭中,軍民親如一家,同仇敵愾。《擁護八路軍》《擁軍》《軍民一家》《擁軍公約》就是當時百姓擁軍的真實記錄。這些歌曲體現軍民團結、魚水深情。
(五)對英雄贊美歌頌的類型。山西老百姓用自己樸實的歌聲表達對英雄的贊美和敬仰,表達對先烈的懷念與追悼,用歌聲為他們樹起一座座紀念碑。歌曲《天上有個北斗星》,用歌聲贊揚了在抗日戰爭中的英明領導與戰略功勛。《朱總司令在太行》和《賀司令員好英雄》表達了對、指揮八路軍英勇作戰、屢建奇功的贊揚。抗戰十四年,無數革命者為了驅走侵略者,在山西大地上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出了寶貴的青春與生命。
三、抗戰歌曲的主要作用
(一)控訴日本侵略者暴行,向世界傳播日軍惡行。隨著日軍侵略范圍的逐漸擴大,日軍在山西省犯下了滔天罪行,百姓民不聊生,這些抗戰歌曲展示出了當時的日軍的兇殘和無情。抗戰歌曲里有很多是對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描述,控訴了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平定抗戰歌曲《大慘案》里面有很多類似描述,如“忘不了六月十五那一天,平定大西莊地道戰大慘案,可恨敵人手段真毒辣,又燒又殺又搶三光政策”,這段歌詞描述了當時日本侵略者制造平定大西莊慘案的過程,表達了百姓對日軍殘忍行為的憤怒。又比如“忘不了日本強盜五路進攻,包圍了大西莊的老百姓,四面八方人喊馬叫開槍又開槍,逼得男女老少鉆了地道”,歌詞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面對侵略者的暴行,軍民不得不躲進地道以保全性命的無奈,表達了對暴行的憤怒。
(二)歌頌八路軍英勇抗敵精神,提高抗戰士氣。抗戰歌曲反映了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時刻,八路軍和根據地群眾共同保衛國家、保衛民族、保衛土地的事跡。抗戰歌曲中加入了大量英雄人物的事跡,歌頌英雄精神,在當地軍民中傳唱,起到了團結群眾、鼓舞士氣的作用。人民群眾和八路軍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組織起來,共同對抗日本侵略者,保衛國家、保衛民族、保衛土地。廣為流傳的抗戰歌曲展示了當時軍民英勇抗敵的事跡,比較有名的抗戰歌曲《百團大戰》、《粉碎九路圍攻》以及《攻打石家峁》等,這些作品都展現出了山西軍民對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實狀況,歌頌著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戰斗故事。
(三)描述軍民生活狀態,記錄抗戰信息。抗戰歌曲也反映了當時抗日軍民的生活現狀,在抗日根據地里,人民群眾深切地感受到了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真實的軍民情結都寫進了抗戰歌曲里,充實了抗戰歌曲的內容。比如《村選》中唱道:“七月過完八月到,民主開始第一炮,公民登記要清楚,村政民選要搞好”,還有“選出村民代表會,推出咱們村長來,代表咱們辦好事,咱們大家喜心間”。這些歌詞都真實地展示了共產黨為民服務,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四)歌頌黨的正確領導,團結各族人民抗戰。抗戰民歌反映的是在那個抗戰的艱苦歲月里,人民群眾感受到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對于抗戰的堅定和為百姓流血流汗的真實情感。比如流傳很廣的《太行山展開游擊戰》,這首歌的歌詞展示的是當時英勇的八路軍同志在前線對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實狀況:“太行山是英雄的山,抗日的烽火遍地燃,領頭人就是咱朱老總,到處展開游擊戰”和“游擊戰加運動戰,打得敵人干瞪眼,夾著尾巴撤出山,根據地人民好喜歡。”這些歌詞可以真實地展示出八路軍的總司令帶領軍民進行游擊戰的戰斗場面,歌曲很有代入感。八路軍一直堅定地抵抗日本侵略者,保衛國家、保衛百姓,人民群眾對敵人恨之入骨,對共產黨和八路軍熱愛擁護,這些都鮮明地體現在了當時的抗戰歌曲中。比如有一首抗戰歌曲叫做《吃水莫忘打井人》,里面有歌詞:“水有源來樹有根,打江山全靠咱八路軍,吃水莫忘打井人,吃水莫忘打井人。”歌詞體現了當時的老百姓對于八路軍同志的感謝和擁護。這一類題材的抗戰歌曲還有很多,比如《跟著領袖》、《跟著共產黨不變心》。
四、紅色歌曲中山西方言的應用
(一)歌曲中方言元素的特點。抗戰歌曲的創作者主要是文藝工作者和當地的普通民眾,這兩類人構成了山西抗戰歌曲的主要創作者。當地民眾對山西本地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因此很好地把本地的方言土語結合到抗戰歌曲中來,甚至有歌曲創作者以山西本地的方言為基礎來創作抗戰歌曲,使抗戰歌曲在群眾之間能夠廣為流傳,被大眾所接受。在那個時代,抗戰歌曲是為了追求朗朗上口和押韻,因此歌詞里才會出現大量的山西方言。《石雷戰》中,門、用、洞、動、勁、用、成等放在一起就是利用了山西方言前后鼻音的特點,結合山西方言后鼻音重的特點,能夠提升歌曲的傳唱度和流暢度,并且更加押韻。抗戰歌曲中大量運用方言詞語,這些方言詞語多是根據當地的鄉土文化常年積累形成的,代表著山西當地的風土人情。方言一直活躍在老百姓的日常交流中,詞語表達形象,信手拈來,比如民歌《石雷歌》中的圪梁梁、肚兒、胡、石塊塊等都是方言詞語。在許多抗戰歌曲里,方言是不可替代的,人們經常使用的詞語是人們情感的自然流露,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根據方言創作的抗戰民歌,可以使歌曲表達更加貼近群眾的生活。
(二)歌曲中方言元素的意義。迄今為止,當地普通老百姓以及基層的文藝工作者都對這些歌曲進行了采編,抗戰歌曲具有極大的號召力,是抗戰期間軍民的心理慰藉。抗戰歌曲控訴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贊美歌頌八路軍,使用最真實的語言歌頌仁人志士和愛國英雄。這些傳唱度很高的抗戰歌曲為軍民團結一心共同抵抗侵略者起著巨大的作用。同時,這些抗戰歌曲也代表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抗戰歌曲中借用了大量的民間小調,這種結合使歌曲創作方式更加多樣,歌曲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更加強烈。抗戰歌曲向世界人民宣示了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理念,這些抗戰歌曲更加貼近根據地的現實生活,以真實的感受展示歷史,是珍貴的歷史史料。
五、結語
山西的抗戰歌曲所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廣泛,從戰爭到生產,從對敵斗爭到根據地建設以及農民的日常生活等等,特別是許多重大事件,在民歌中都有反映。這些民歌像一幅壯麗的革命歷史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抗戰歌曲為宣傳黨的政策,記錄軍民抗戰的真實情況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抗戰歌曲一方面表達出中國人民對于抗擊外來侵略者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另一方面表達出軍民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參考文獻:
[1]呂驥.中國民歌集成·山西卷[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2]劉加民.抗戰的歌謠多么嘹亮![N].經濟日報,2015-9-8.
[3]胡志毅.晉中抗日歌謠選[M].三晉出版社,2005.
[4]皇甫束玉.改造小花戲[A].文教大會紀念特刊.山西文藝史料(第一輯)[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59:212-213.
[5]中共山西省委黨史辦研究室.抗戰時期的山西歌曲創作[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孫志崗 單位:晉中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