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漢語言文學與人文素養培養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漢語言文學是我國高校及很多專業院校所設置的重要學科,通過教學可以強化學生對漢語言的應用能力,掌握更多語言應用技巧,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除了接觸新的漢語言知識之外,其內容中還包含很多經典文學作品,通過系統性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擴充知識面,有利于其藝術審美能力及人文素養的發展,從而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提供有利條件。本文首先闡明了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融入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要意義,然后具體分析了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工作的高效落實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育;人文素養;意義;策略
結合近年來我國相關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改革工作實際落實情況來看,開展漢語言文學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在強化學生綜合素質方面還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但目前我國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還需及時采取有效對策進行調整與優化,從而更好地實現漢語言文學教育與人文素養的培養二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全面滿足當代學生的發展需求。
一、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融入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語言文學教育體系中的主要內容,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漢語言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加強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積累,引導學生掌握更多漢語言應用技能,繼而促進其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各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選聘標準更加嚴格,不但要求人才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儲備,掌握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在此基礎上還對人才的實踐能力等專業素養提出嚴格要求。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想要在激烈的人力資源競爭中取得一定的發展空間,那么必然需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提高核心競爭力。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融入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可以根據學生心理特征及學習能力等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加強對其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并且提高學生漢語寫作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二)促進學生人文情懷的發展
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涉及很多文學知識,通過學習能夠使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大大提升,從而有效促進學生人文情懷的發展。在人文情懷的積極作用下,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更加高漲,使其能夠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各種磨難和挫折。目前,怎樣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文情懷已經成為各級院校的重要研究課題,而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融入漢語言文學教育,可以通過對優秀文學作品的學習有效促進學生人文情懷的發展。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的綜合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對此,首先教師應加強自我提升,逐步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改善教學質量,更好地引導學生知識、思想、能力等的生成與提升。教師應及時轉換自身教學工作理念,改變傳統教條主義的教學思維,將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使其樂于自發地進行知識學習與深入探究,從根本上提高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實效性。教師應定期對自身教學工作情況展開階段性分析,做好教學工作的調整與完善,利用閑暇時間閱讀更多漢語言文學材料以及比較經典的文學作品,不斷進行自我提升,豐富自身基礎知識,為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的展開以及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素材。與此同時,學校方面也應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專項學習與培訓,使其有更多機會進行學術的交流和探討,提高教學水平。還可以聘請國內外知名教育學家深入學校進行演講,使教師能夠接觸、掌握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能夠進一步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始終保持教學技術的先進性水平,更好地擔當漢語言文學課堂中的參與者、引導者以及實踐者,滿足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與人文素養發展的需求。
(二)創新教學模式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各學科的專業教學工作都一直采用傳統的教條主義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性地接受學習,很多知識只能依靠做課堂筆記然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發揮,教學效果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工作深入落實,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步顯露,對此,教師應對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進行科學創新,使學生能夠在有利的環境下增強人文素養,為將來人生價值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創設人文素養的培育環境,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自身做好及時點評、引導與鼓勵,防止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產生認知及行為方面的偏差,降低漢語言文學知識學習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內容中涉及人文素養的知識進行科學授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豐富課堂中的教學資源層次,充分保證課堂學習中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確保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融會貫通,保證人文素養的培養效果。相比其他學科,漢語言文學教學更容易陷入講解誤區,若未能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和創新,學生很可能會產生厭煩情緒,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增加阻力。在此情況下,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的適當環節加入趣味性人文元素,這樣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在相對輕松和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學習,從而實現該學科的基礎教學目標以及人文素養培育目標[1]。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擴展
為了能夠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擴展,使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教材之外的優質漢語言文學作品,并在對這些作品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生人文素養與漢語言文化審美能力之間的有效聯動,借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就現階段各地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只是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解,并未真正地結合具體教學活動及實踐內容實施授課。這種情況雖可以向學生輸出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卻無法保證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甚至會將漢語言文學教學推入瓶頸。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擴展,同時根據學生專業知識的儲備情況及實際學習狀態等科學規劃教學流程,可以使學生借助多元化教學活動以及實踐方式充分掌握漢語言文學的真正意義,并且深入了解自身發展人文素養的積極作用,從而全面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另外,教師還應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自身授課流于形式而不能全面發揮其實際效用[2]。例如,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時常會遇到一些不易理解的內容,而此時教師則應注意為其提供科學指導,使其能夠循序漸進地進行自主分析,最終掌握該部分內容的實際意義。此后,教師還需根據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目標進行知識的講解,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想要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對于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而言,教師首先應強化自身對課堂秩序的管理,防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隨意擾亂教學秩序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思路,保證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開展短時間的專業知識比拼比賽,使其可以在趣味環境下培養人文素養,增強學生綜合發展能力。
(五)完善情感教育內容
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塑造與培養和情感教學之間實際上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的。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適當環節增設情感引導內容,有效地指引學生沖破自身的精神偏執范圍,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心理素質,達到良好的人文素養學習效果。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相對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教授,但是卻很難真正地到達學生的內心。為了能夠提高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效果,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學生精神及情感狀態的觀察,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更多有利條件。如在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著重關注那些在性格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學生,并采取有效的關照措施,讓其能夠正常進行學習,并建立合理的認知觀念。這種方式能夠降低班級內部學生發生問題的可能性,并有利于他們的人文素養培育,實現良好的發展目標。
(六)引入熱點實例糾正學生偏差觀點
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接觸有限,可以說身心均處于發展階段,若未給與科學的指導,那么學生很容易放棄學習,此時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也就無從開始。所以,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觀察和分析學生的人生觀表現,對其偏差觀點進行及時糾正,積極引導學生對其接觸的外界信息進行全面梳理,防止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襲而造成認知偏差問題。為進一步強化人文素養培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結合學習內容適當融入熱點性事件實例,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培養其人文素養[3]。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其對外界流入信息的本質進行深入了解,防止今后再次受到誤導,幫助學生豐富社會認知經驗。
(七)加強道德教育體系建設
人文素養與道德教育的關系較為密切,在課堂中,教師應當結合漢語言文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滲透,讓他們能夠明確事物正確與否,并完善行動體系,避免出現認知偏差問題。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歷史的著名道德故事進行人文素養培育講解,提高授課的有效性,并強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效果,引導學生進一步發展。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表揚具有良好品行的學生,使其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進一步強化道德模范效果,實現良好的培育目標[4]。
(八)組織實踐活動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培育時,教師可以在課上與課下積極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通過動手或動嘴的方式,強化自身的人文素養認知,進一步提高整體應用能力。同時,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的記憶與情感能力培養,能夠豐富他們的社會認知,避免其在進入工作后出現不適應的問題,提高就業競爭力,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三、結束語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高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在激烈的人力資源競爭環境下,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競爭實力,更好地實現學生的未來人生價值。對此,教師應做好自身教學工作的調整與創新,從多方面入手,在保證基礎知識教育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閆黎檬.漢語言文學教育與人文素養培養融合教學[J].漢字文化,2020(12):28-29.
[2]包盈.探究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素養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0(10):73-74.
[3]劉潔絮.人文素質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結合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29):176-177.
[4]李倩.試論人文素質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融合及對策[J].才智,2018(35):143.
作者:王景 單位: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