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內涵和特色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鋼琴音樂具有雅俗共賞以及彈奏旋律非常優美等特征,不但可以豐富觀眾的感受,還可以有效提升觀眾的音樂修養,提升觀眾音樂審美水平。比如,郎朗就是憑借自己高超的鋼琴技能,不斷征服觀眾,受到觀眾的喜愛。想要演奏更優秀的中國化鋼琴作品,還需要了解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價值取向,促進我國鋼琴音樂文化的穩定可持續發展。鋼琴在我國的傳播歷程中,有本土化以及民族化的特征,在逐漸發展中形成鋼琴文化的魅力。其實,我國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性是在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基礎上形成的,所以,在鋼琴音樂民族化藝術創作中,增加了鋼琴音樂豐富的表現力以及豐富的色彩。本文在分析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價值取向的基礎上,討論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內涵以及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特色。
一、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價值取向
(一)鋼琴文化和戲曲文化以及民歌文化的結合
民歌文化以及戲曲文化都屬于我國獨特的文化精髓,同時,對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國大多數民歌都源于勞動人民在日常勞動中的口頭創作,還經歷了歷史的沉淀,將勞動人民的智慧凝結在一起。[1]除此之外,民歌題材也是各種各樣,其曲調比較豐富,像小調、勞動號子、山歌,等等,擁有濃厚特色的民歌文化都成為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鋼琴文化的傳入,鋼琴音樂在中國的土地上發芽、生根,并和傳統的民歌文化融合在一起。例如,《黃河》就充分汲取了《黃河大合唱》中《黃河船夫曲》民間船工的號子音調,促使鋼琴演奏顯得更加波瀾壯闊,將勞動人民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充分表達出來。與此同時,鋼琴文化將傳統的戲曲文化融合在一起,像劇種唱腔設計、戲曲方言,等等,這樣就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音樂文化特征,針對鋼琴音樂文化以及戲曲文化的結合,我們也可以從李其芳編寫的《河南曲牌》中體現出來,在《河南曲牌》中就使用了重復音、四級音、豫劇音復調對位,等等,在演奏的過程中,使觀眾可以感受到河南方言的風格特征以及文化魅力,還能將鋼琴文化和戲曲文化的結合體現出來。
(二)重情的文化取向
其實情感體驗屬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反應,也屬于一種社會責任情感。將群眾的心理情緒表現出來,經過藝術這樣的有效媒介將情感表達出來,產生藝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地表達感情,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發展也同樣離不開體現情感這樣的重點。[2]不管是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還是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這些都是表達情誼的,但是,中國獨有的鋼琴音樂文化更重視模擬自然景象,逐漸地轉變成表達人們的內心情感,從而形成一種重情的文化價值取向,在重視情感的時候,將追求神形具備為核心內容。[3]例如,由樂器以及樂曲改編形成的鋼琴協奏曲《夕陽簫鼓》《春江花月夜》《黃河》等,其作者都是使用鋼琴樂器巧妙地將情感表達出來,不但把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還將樂曲表達的情感也體現出來,使觀眾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從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來看,重情的文化價值取向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查看其根源,主要和傳統的音樂發展習慣以及思維習慣有密切的關系。
(三)靜態的價值取向
平和、安穩、柔順的情感就是中國靜態鋼琴文化價值取向的一種表現,但是,并不只是一種柔軟,更是一種展示大自然生命力的形式,這樣的價值取向,就是因為受到我國傳統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4]目前,我國還有較多有特色的鋼琴作品都表現了靜態的價值取向。在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屬黎英海從琵琶曲改編的鋼琴曲《夕陽簫鼓》,這首曲子在創作的時候就使用了我國特色的民族樂曲,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借助鋼琴的演奏手法將琵琶曲演奏的山水相連、漁舟晚歸的情境展示出來,將中國鋼琴音樂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價值充分體現出來,這些對鋼琴音樂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四)含蓄的價值取向
這里說的含蓄就是含蓄美,在內容層面比較簡單,容易理解,除了擁有深刻的內涵意義,還能夠將我國民族文化中的含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5]如經過以物擬人的形式表達男女愛情的《雙飛蝴蝶》;用含蓄婉轉的手法表達江南女子愛情的《茉莉花》;還有鋼琴曲《思春》經過演奏,將人們對春天的感情表現出來,在全曲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是伴隨著春雷從遠到近,給人們帶來春天的氣息,其次,就是含蓄的音樂小曲,將少女的情懷隱隱約約地表現出來,隨后曲調又峰回路轉,到達激動人心的高潮,但是,最后又回到起點,逐漸地消失。其實,鋼琴演奏是能夠深刻地表達出中國鋼琴音樂文化特色的,并將含蓄的價值取向體現出來。
二、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內涵
將本民族文化的特色顯示出來就是民族化;將本民族鋼琴文化的特色展示出來就是鋼琴音樂民族化。[6]基于清晰的概念,就更加容易明白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內涵,并將傳統的抽象概念簡單地表現出來。需要明白的是,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發展,屬于鋼琴藝術的發展階段,其呈現的文化特征以及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特征區別比較大。其中,具體的就是借助兩種形式將自身的民族化改變展示出來:第一,通過西方鋼琴創作形式,同時與本土音樂文化相結合,推進鋼琴藝術產生新方式;第二,通過豐富的鋼琴演奏經驗創作鋼琴音樂,不斷創新本土的音樂文化,把音樂文化中的精粹表現出來,然后形成本土特點,這樣更加適合我國新時期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需要。[7]在創作鋼琴音樂的時候,是否使用民族思維和創作形式演奏鋼琴音樂,還有是否通過鋼琴音樂風格把深厚的民族精神充分顯示出來,都會成為衡量鋼琴音樂文化特色的范圍標準。即使鋼琴音樂屬于外來的藝術形式,但是,中國的音樂有比較豐富的表現方式,會使鋼琴藝術在我國的民族化發展有更加鮮明的藝術特點,然后在本土音樂文化發展中有更加深遠的影響。[8]由此可見,鋼琴音樂文化要本土化發展,會賦予鋼琴藝術更生動的藝術表現方式,鋼琴音樂的民族韻律以及民族精神等方面會將不同藝術風采顯示出來,促進鋼琴藝術的多元化、穩定發展。
三、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策略
鋼琴藝術在我國的發展沖破地域的限制,逐漸有了自己的民族化風格。在鋼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期間,促進了東西方音樂文化的撞擊,伴隨著東方的傳統音樂文化以及西方作曲方法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獨特的鋼琴音樂文化藝術形式。[9]因為我國鋼琴作曲家把專業的創作技術以及個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已經發揮出來,在鋼琴音樂民族化創作中,將古人的藝術智慧充分地展示出來,構建龐大且經典的民族化鋼琴音樂體制。使鋼琴藝術在本土化以及民族化的研究中不斷強大,用鮮明的藝術風格塑造特色的民俗風姿。民族化鋼琴音樂已經成為我國獨特的鋼琴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將東西方鋼琴音樂的精粹結合起來,豐富文化底蘊,促進中國鋼琴音樂實踐的穩定發展。
(一)將深厚的民族情感展示出來
在鋼琴音樂民族化發展期間,要將深厚的民族情感特點體現出來,使這樣的情感成為鋼琴音樂的文化特點。因此,在創作鋼琴作品的時候,要針對音樂的內在情感有新的感受以及表現。[10]對于鋼琴音樂而言,情感就是鋼琴音樂的靈魂,這個靈魂在所有的鋼琴音符中都可以感受到,但是,擁有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就有不同的藝術感情色彩,鋼琴音樂的內在情感還沉浸在鋼琴音樂的架構以及內涵里。所以,不管是怎樣的鋼琴音樂民族化創作方式、呈現形式,都可以表達情感的特色。創新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符合傳統音樂審美的一種趨勢,因為西方色彩濃厚的鋼琴藝術想要被國人接受,還需要改變已有的創作方式,和本土認同的情感結合起來,這樣可以有效確保鋼琴本土化的穩定發展。因此,我國的鋼琴作曲家需要把自身卓越的創作水平發揮出來,不斷地創作包含深刻民族文化精神的音樂元素,然后創新音樂結構,確保鋼琴音樂的民族精神可以更加立體,有效提升鋼琴音樂旋律的情感。鋼琴音樂民族化可以將民族精神的情感折射出來,尤其是中國古典樂,將古典樂改編成鋼琴作品,不但包含著深刻的民族情感,還成為表達情感的一種載體。感受在鋼琴黑白鍵中的跳躍變化,不斷拓展傳統音樂的旋律,還有對原有音樂的單一線條進行改變,這樣多元化的表達情感方式以及塑造的氛圍,都會創新鋼琴的藝術表現力,擁有更加細膩的民族化音樂線條,確保民族情感可以深入人心。
(二)汲取傳統民族美學思想
傳統的文化都是相對和諧穩定的,基本上奠定了自然且樸實的審美,在鋼琴音樂文化的民族化發展期間,不斷汲取傳統審美文化的精髓,在鋼琴音樂作品中滲透傳統的審美觀念。所以,在眾多的民族化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期間,都會使鋼琴音樂作品充滿深厚的民族情感,將民族精神傳承下去。在這其中,有一種就是音樂文化的審美,大多數的音樂文化審美都擁有關鍵的意義,鋼琴音樂作品的審美思想以及表現,會持續改變音樂存在的特征。但是,這與作曲家自己的傳統審美思維有很大的關系,追求音樂和諧美就體現在音樂的旋律中。由于傳統的美學思想也是追求完美,中國鋼琴音樂的細膩能證明傳統美學包含的思維,因此,在鋼琴音樂民族化發展過程中,審美實踐都進行了相應的升級,同時,還形成獨特的審美觀念。無論是《夕陽簫鼓》詩情畫意的音樂旋律還是《梁祝》纏綿的音樂旋律,與西方多聲部、宏大的音響做比較,都有獨特且傳統的音樂美學思想,促使中國鋼琴音樂的線條更加順滑。所以,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發展可以將傳統文化的審美傳承下去,有針對性地塑造音樂的外在以及內部,這些都是相互貫通且相互融合的。創作鋼琴音樂作品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鋼琴音樂思維和審美的高度融合,促使鋼琴音樂的審美形式以及藝術表達都有高度的默契。重點就是鋼琴音樂民族化創作審美思維的影響,將本土化鋼琴音樂旋律的美展示出來,增強鋼琴音樂的情感。
(三)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粹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同時,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而在歷史的更新迭代中,還是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被保存傳承下來,經過時間的發展最終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有了新的文化價值。但是,在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發展中,可以看出,傳統音樂文化逐漸得到很好的發展,已經創作了影響力較大的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民族鋼琴音樂作品還是要在傳統文化的基石上,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再經過現代的鋼琴演奏形式將民族化音樂的魅力展示出來。傳統文化的精粹已經滲透在鋼琴音樂旋律中,形成獨特的風格特點,成為獨特的鋼琴藝術體制。經過鋼琴家的創作,使民族傳統文化在鋼琴藝術創作中得到更好的實踐,構成擁有濃厚民族特色的鋼琴音樂特征,因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類型較多,并給鋼琴民族音樂創作提供更多的基礎,所以,應把不同領域的旋律還有曲調,與鋼琴音樂充分融合,使鋼琴音樂本土化的氣質更加符合民族氣質。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比較經典的鋼琴音樂作品是從民俗文化中提煉出來的,除了擁有比較濃厚的地域風情,同時,給鋼琴音樂藝術的民族化發展添加較多的外來文化。就像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崔世光的《山東風俗組曲》,其實,這些優秀的鋼琴音樂作品都是從民間音樂得到的靈感,借助鋼琴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把民族特色文化的音樂向人們展示出來,可以有效推進鋼琴音樂民族化創作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站在傳統文化的角度上看,還是要繼續延伸民族文化的內涵,同時,賦予中國鋼琴音樂濃厚的文化魅力。
四、結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是基于民族音樂的基礎,不斷地在民族音樂文化中吸取養分,運用民族音樂元素,保證鋼琴音樂作品可以將民族情感以及民族風格展示出來,從而屹立于世界音樂藝術之林。伴隨著世界文化的深度交流以及融合,中國鋼琴音樂在創作中需要追尋歷史發展的足跡,在傳統音樂文化中找尋靈感,擁有積極的心態,結合西方樂器的特征創作優秀的作品,提升中國鋼琴音樂的影響力。
作者:包慧琴 李路遠 單位:湖南工業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