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民族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民族音樂教學在高中音樂階段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正處于身心發展時期,還未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教學,可以讓學生對我國的民族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由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但是,教師在進行民族音樂教學時總會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導致教學效果并不明顯。本文結合新課標的實施對民族音樂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策略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高中音樂;音樂素養
音樂是一門培養學生藝術細胞的學科,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可以把高中生的藝術細胞渲染出來,并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在人生觀和價值觀上邁出正確的一步。在新課標教學當中,民族音樂是高中音樂鑒賞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的課堂上,如何更好地開展民族音樂,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成為了當下教師重點探討的問題。
一、民族音樂在音樂課堂上的現狀
(一)過分依賴西方音樂教學模式
在高中音樂教學當中,部分教師都是模仿的西方音樂教學模式,并沒有在教學理念當中體現出一些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概念。尤其是在民族音樂的教學當中,教師對民族的定位不太準確,在教學當中會選擇一些比較流行的音樂,進而就會忽略民族音樂的重要性,伴隨著流行音樂教學模式的普遍,會讓學生對民族音樂逐漸地產生遺忘。
(二)對音樂方面知識匱乏
現在很多學校缺乏音樂教師,或者音樂教師都是相對年輕的教師,這對于民族音樂的傳播極其不利。因為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并且對民族音樂不太了解,缺乏音樂方面的知識。因此,在進行備課時,大多都會采取一些簡單的音樂教材,來保證課堂的完整性,這就導致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大大下降。
二、在高中課堂開展民族音樂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
國家的繁榮昌盛與中華人民的民族精神是分不開的,教師要時刻為學生傳授民族精神,為培養國家的棟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高中音樂課堂上,教師積極地開展民族音樂教學,可以讓學生對民族精神有更加清楚地了解,進而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民族音樂的歌詞和背景當中蘊藏著許多的優秀中華民族文化和古人所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因此,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也是在學習民族精神。
(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當下是科技發展飛快的新世紀,青少年經常會聽一些網絡流行歌曲,導致學生在提到民族音樂時,就會產生抵抗的心理,畢竟流行音樂已經在學生的心中根深蒂固,并不是這么容易就摒棄的。那么在此背景下,教師更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民族音樂的教學了,讓高中生學習民族音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新課標要求教師推翻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而審美意識又是學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能力。民族音樂是前人留下來的珍貴財物,對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都有著重要的關聯性。
(三)輔助學生提高成績
想要更好地將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就需要各科教師都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熏陶。在音樂課堂上開展民族音樂,讓學生對民族文化展開深入的了解,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歷史、政治、語文等學科的成績,更好地學習民族方面的文化知識,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百利而無一害的好方法。[1]例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這首極具地方性色彩的漢族民歌時,可以讓學生深切的了解到陜北勞動人民的精神所在。當時紅軍長征勝利抵達陜北時,正逢滿山的山丹丹花開的美麗情景,于是就創作出這樣一首曲調明亮、旋律優美的民歌。學生在學習這首民族音樂時,還能夠了解到紅軍當時的一些事跡,對歷史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幫助學生樹立三觀
其實在學生的教育當中,不但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負責,還需要對學生的成長歷程負責。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在叛逆時期,是人生定位的最重要階段,因為高中生的心智和身體正在飛速發展,在這一情景下,讓學生進行民族音樂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在心理以及性格方面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因為我國的民族音樂具有較強的渲染性,只要聽到的學生或多或少都能夠造成身心方面的影響,這就是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基于此,高中音樂教師要加大對民族音樂的教學,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杰出的貢獻。
三、在民族音樂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研究策略
(一)把情感與民族音樂相融合,提升學生興趣
高中生都是一群有特色的學生,對于音樂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夠知識簡單地教學生唱歌、認識樂器等等,而是要他自己的情感與音樂融合起來,對學生展開教學。如果只是在基礎層次進行講解,會讓學生對民族音樂失去興趣,導致接下來的課程很難開展。對于現在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會自己哼唱一些流行歌曲,對音樂也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想讓學生放棄流行音樂,學習民族音樂似乎是一件比較難完成的任務。[2]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的教學時,多關注學生的情感,從情感方向入手,在設計民族音樂的教學時,更加側重地去輸出一些感情方面的內容,以此讓學生對此內容感興趣,并且有想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例如:在進行《感受民歌》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去尋找一些關于不同地方的民歌特征,隨后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查看自己周圍的親人朋友或者網友有沒有民歌地區的,如果有,就讓這位朋友為自己講解一下他的家鄉是什么樣子的。在進行完這一任務之后,由于每位學生了解到的地方特征不同,就可以采取演講的形式,來進行地方特征的講解,使一些地方習俗印刻在學生的腦海當中。雖然說這樣引入新課的流程比較繁瑣,但是會讓學生對這一地區產生情感,把這種情感融入到民族音樂當中,會激起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更好的開展這一單元的教學。比如:有一位學生了解到內蒙古草原上的特色,對草原上那種“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種景象十分好奇。那么就可以以這位學生為主角,進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民族歌曲的學習,讓學生一邊講述蒙古草原的風景,教師一邊為學生播放歌曲。把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且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進而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愛上民族音樂
想要讓高中學生愛上民族音樂,首先要做的就是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畢竟只有感興趣,才能夠更好地學習下去。在高中音樂課堂上,讓學生產生興趣是一些課程開始的前提,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本質要求。針對以上觀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盡可能多地結合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更加豐富有趣的教學氛圍中展開教學,學生只有對音樂產生興趣,才能夠對民族音樂展開學習。[3]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認為民族音樂不夠動聽,相比較會更喜歡潮流一些的音樂。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潮流音樂,展開民族音樂的教學。先從民族音樂的歌詞入手,采用舊歌詞新曲調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甚至愛上民族音樂。例如:教師在進行《青藏高原》這一新時代民歌的欣賞教學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尋找一些流行版本的《青藏高原》,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聆聽感受,因為流行版本是高中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曲調,尤其是一些歡快的節奏能夠讓學生對這首歌曲產生興趣。隨后再播放正常版本的《青藏高原》,讓學生了解這首民族歌曲的創作背景,這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學生在感受旋律的優美時,還能夠對民族音樂中的歷史文化進行了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音樂文化所帶來的魅力,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擯棄單一考核標準,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
教師在進行音樂考核時,經常會采用傳統的期末測試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其實這一考核形式不利于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應該擯棄單一的考核標準,采取單元式測試的方式,讓學生在學完一單元的內容或者兩單元的內容后,進行水平測試,這樣防止學生側重于其他音樂的學習,而不去學習民族音樂。采用單元測試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大對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進行測試時,不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測試的唯一標準,還應該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查,如:文化知識能力、創造能力、學習積極性等等,這樣不僅幫助教師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還能夠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掌握更加扎實,學生的音樂素養得以提升[4]。例如:學生在學習完第二單元《感受民歌》的全部課程后,可以由教師進行出題,進行一個章節測試,主要的測試內容有:民族音樂的含義及學習的必要性,歌曲分別代表的哪一地區的民歌,這些民歌具有什么民族特色。這種測試方式不同于一樣的硬性測試,而是從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民族音樂的教學。在此測試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分層測試的方式,對于喜歡不同特色民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測試,并且可以采取歌唱大賽的形式,讓相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民歌PK,其他學生作為評委,在點評民歌的基礎上對民歌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對民族音樂知識進行拓展教學,調動課堂情緒
音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細胞,主要是采用聽覺教學的方式,通過音樂傳達給學生歡快、輕松的情緒,并且調動課堂的氛圍。在高中音樂的教學當中,如果只是采用“填鴨式”教學,對學生關注與民歌有關的音樂知識,也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進而對民族音樂徹底的失去興趣。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開展民族音樂教學,不單單是想要借此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主要是想讓學生從中培養音樂素養。因此,教師在進行民族音樂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將一些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歌曲說唱、民族戲曲表演等,都在課堂上展現出來,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民族音樂知識,還能夠對民族藝術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既調動了課堂的情緒,又培養了學生的藝術素養。例如:學生在學習維吾爾族民歌《送我一枝玫瑰花》這首民歌時,當學生已經掌握了這首民歌的基礎知識后,可以引導學生去聽一下《送我一枝玫瑰花》的電子琴獨奏,并且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維吾爾族的特色舞蹈,讓學生結合這首民歌進行自主編舞,并且以小組的形式表演出來,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性格。通過拓展教學的方式,不僅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教學當中進行上述拓展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展現自己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對于高中民族音樂教學來說,并不是對教材內容進行簡單地講解,而是需要教師將音樂文化與民族文化進行很好地融合,并且結合高中生的特點,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進而使學生的音樂素養能夠得到良好的培育,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一個具有愛國精神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媛.桂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進高校的重要性和實施策略探究[J].大眾文藝,2019(18).
[2]董健敏.探究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9).
[3]史令慧.感悟民族音樂深化民族情懷——高中演奏模塊教學中民族器樂音樂美感培養的思考[J].藝術評鑒,2020(8).
[4]冷為芳.音樂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音樂[J].北方音樂,2020(13).
作者:包旭萍 單位:浙江省桐廬富春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