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研究生學術文化建設措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碩士研究生是我國進行科技創新,知識傳播的重要人才,是我國科研隊伍的新生力量,而且很有可能成為未來主力力量,以繁榮我國經濟,科技和文化為歷史使命,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問題日益凸顯。本文結合我國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現狀,論述了碩士研究生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分析我國研究生學術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重點從學術制度建設方面進行研究,以求改善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
關鍵詞:
研究生;學術文化建設;措施;學術制度
我國碩士研究生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專業教育。它以培養對某一領域、某一學科有創造研究能力的專業人才為任務。高校的學術文化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作為學校立足之本的學術文化,直接決定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良好的學術文化,為我國培養出更多專業性人才,創造更多科研成果,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所以,研究生自身的學術修養和品格狀況以及高校學術文化建設,直接影響著我國高校創新人才,新型學術性人才的培養,關系到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
一高校碩士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現狀
(一)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的表現形式
1.實驗數據和報告進行偽造與篡改,論文嚴重失真,缺乏學術性、科學性、嚴謹性。
據調查,我國很多大學圖書館期刊網服務器在研究生開學交課程論文的前半個月,都會出現登陸不上,登陸擁堵的問題,這種情況反映了研究生論文完成時間都是集中在后期很短的時間。這種突擊完成的論文,基本上都是圖省事,學生進行東拼西湊,粗制濫造或盜用別人的數據。即便有的是自己完成的,我們發現這部分中很多論證不嚴謹,沒有按論文的要求和規范進行排版,甚至個別錯字也會出現。
2.論文直接引用他人學術成果而不加注釋,甚至有的在沒有任何參與下,直接掛名。
現在社會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物質主義等思想泛濫,學術活動領域也深受影響,尤其對涉世未深的研究生,帶來很大沖擊,很多研究生在學術課題研究中出現了嚴重的物質傾向,對結果特別重視,忽略采用的方式是否可取,可行,甚至合法。比如,有的研究生非常清楚已經觸犯了學術道德規范,仍然不標注釋進行論文引用;有的研究生不重視理論研究和自己的思維拓展,急于求成,課題研究選擇取決主要源于研究經費的多少和專業是否熱門,很多選擇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有的研究生喪失自身學術人格和尊嚴,對自己導師的學術觀點,或者某些報刊的某些獨到創新的論述,在沒有得到原作者許可的情況下,就借題發揮,整理成自己作品進行發表。有的研究生嚴重喪失學術上的獨立性,打親情、友情牌,對導師或同學、親友等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在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參與情況下,急于追求學術上的名利,掛名逐利。
3.虛報成果,偽造學術經歷。
有的研究生苦心鉆營,為了自己未來應聘到好的職業,不惜造假以增強未來履歷求職上的分量。如在提交有關學術情況時,虛寫自己學術經歷,學術成果,學術榮譽,偽造專家鑒定,證書及其他學術能力證明材料等。虛報學術成果具體表現在多投稿或者一稿多投,增加數量;不獨立完成論文,抄襲其他作者論文,或者同學之間互相署名;有的甚至在申報科研成果時,利用文字上的技巧,掩飾內幕交易等,不能沉下心來,努力專研專業課題,也就不可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而是做學錢交易,浪得虛名、做無用的學問,膚淺的學問。
(二)高校碩士研究生學術失范的原因
導致研究生學術失范的原因有外因和也有內因,概括起來外因主要包含社會大環境影響——社會誠信缺失;學校和社會有關部門對研究生學術監督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內因主要指研究生自身素質水平——個人的道德水平下降。
1.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教育的發展,但也帶來了經濟社會利益的誘惑,一切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導致社會誠信缺失,高校教育也深受其影響,重智輕德,學術誠信教育缺失。最近幾年,高校研究生擴招規模不斷加大,研究生教育看似空前繁榮,但是受社會環境影響,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學生考取研究生只是作為自己就業跳臺,或者暫時可以不用找工作的理由。所以很多學生并不是由于喜歡研究學問繼續深造的,在學校學習期間,對自己所要完成的課題以及論文,大都沒有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學術規劃,只能是匆匆完成,缺乏嚴密的思考和論證,論文也只是應付一下導師。很多人面對畢業和科研壓力時不惜剽竊抄襲,進行,準確地說,其實質是在制造學術的垃圾,論文不僅沒有任何學術意義,還浪費學術的生產資源和個人的時間和精力。
2.學校和社會有關部門對研究生學術監督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學術監督審查制度
高校學術道德規范制度不健全是造成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很多高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門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研究生培養評價機制,希望能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但是這些機制和制度并不健全也不合理,學術評價形式單一,標準片面,缺乏學術科學性和靈活性。如許多高校對研究生學術水平的評價主要以的數量為主,論文質量問題被忽視,有的只有發表相應論文才能進行畢業論文答辯,這種學籍評價制度本身也不合理。很容易導致研究生炮制劣質論文,發表在一些學術性并不強的期刊上,論文內容及質量不堪入目。有的研究生為了追求學術上的名利,獲得獎學金等,增加數量,以求達到學校獎學金申請的硬性要求,這種以利益為驅動,匆匆趕出來的論文,學術價值可想而知,也不會高。所以高校研究生培養機構要建立一種寬松和嚴格的學術環境,變“剛性”規定為“柔性”的激勵可能更有利于學術道德的培養。建立有效的學術監督審查體制對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的學術監督審查體系,除了包含學校的研究生管理機構的監督,還包含外界期刊出版社的監管,出版社編輯對于投稿論文要更多的重視論文質量和論文創新性,不能只是大略的審稿和只注重論文版面大小以及版面費,所以國家要制定相應的學術規范約束和監督相應的出版社。高校也要對制定出的各種學術規范制度,建立有效的監督審查機制,增大學術失范行為的嚴懲力度,使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將研究生存在的“渾水摸魚”的僥幸心理扼殺在搖籃,學術道德失范行為從源頭上得到遏制。而且科學合理的學術評價制度可以引導學術方向,是促進研究生努力學習的動力和提高科研水平的有力保證。
3.研究生個人的道德素質下降比較嚴重
高校研究生擴招一方面增加了我國未來科研的后續力量,另一方面科研素質下降問題也非常突出。主要是由于擴招來的研究生道德素質的參差不齊,生源地區的差異性導致研究生道德素質培養難度增大;生源質量的差異性導致了研究生專業能力,自律能力的管理難度也增大。而且我國高校對研究生的管理上比較分散,從表象上看導師、研究生部、研究生輔導員和學位委員會都有監督和約束的功能,但是政出多頭,難收實效,各個部門對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管理和實踐展開只是側重宏觀管理和方向性指導,并不能觸及具體的問題。
二碩士研究生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加強我國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提高研究生學術道德水平,不僅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需要,也是落實我國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研究生是我國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為研究生營造良好的學術文化環境和提高他們的學術道德素質,對我國培養更多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具有重要重要意義。所以針對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學術道德問題,作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除了認識到有研究生自身和社會的原因外,還必須對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做深刻的反思,積極探索問題發生的原因,以便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建立和完善學術規范,形成有效的學術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三措施
(一)加強學術規范管理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研究生為本,結合本校和專業特點,制定出符合本校學術發展的制度要求。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研究生管理者要設立專門的學術道德機構,并出臺很多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學術評價制度,完善的學術道德監管和懲治規范,借鑒發達國家的科研管理經驗來防范研究生學術失范行為的發生,建立研究生的學術誠信檔案制度。
(二)建立科學的研究生學術成果評價體系
改革當前的研究生學術成果評價體系,論文的考核可以檢測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對數量和字數不在做硬性要求,而是鼓勵研究生創新,進行有價值的科研創造活動,以保障論文質量,提高論文內容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同時借鑒歐美發達國家學術成果評價體系,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學術成果鑒定。研究生學術成果的評價除了論文的考核外,要更重視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獨立創新能力的考核。
(三)開展誠信教育課程,提高研究生道德素質水平
對研究生進行入門培訓,長效預防。由于高校研究生具有專業細化和分布分散化特點,所以研究生入學后,首先要對全體新生進行學術道德入門培訓和教育,具體形式可以多樣化,內容要涉及中國古代誠信文化的傳統美德教育,馬克思主義誠信理論教育以及學生學術評價制度、學術道德規范、研究生學術失范懲戒制度的學習等,建立長效的預防機制,使學生學術失范行為能防患于未然,終身免疫。最重要的是學校要營造良好的學術文化氛圍,師長以身作則,培養學生遵守學術道德的習慣。
作者:李振 楊超 王明靜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國土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
參考文獻
[1]刁承湘.研究生德育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44.
[2]崔月琴.加強學術規范化教育完善學術評價機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1):13-14.
[3]付波.我國研究生學術誠信現狀及對策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4(21):382.
[4]鄧毅.關于高校學術評價若干問題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6):26-28.
[5]朱華,左志香,朱華杰.我國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表現及影響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