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院校文化建設戲曲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淮北戲曲是安徽省的重要戲曲范式,是長遠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瑰寶。本論文首先從多個方面分析了淮北地區戲曲的發展現狀。其次,本論文試圖以淮北戲曲在高等院校文化中的推廣為契機,探討它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
淮北;戲曲;高等院校;文化
1淮北戲曲發展現狀概述
1.1戲曲的創作劇目趨勢與觀眾娛樂需求相背離
淮北戲曲的創作領域現狀突出問題是缺乏創作型的人才,影響淮北戲曲的營銷情況,造成劇團并不怎么排戲的后果。由于生計的原因,本來就奇缺的創作型人才由于改行之后更加鳳毛麟角。很多劇團出現了編劇、導演以及作曲家等戲曲創作人才空缺的現狀,不得不嫁接甚至是移植劇本、特邀導演。噱頭以方言為主,俏皮則顯露于道白。顯然,對淮北戲曲一竅不通、沒有生活來源的外行人編劇、作曲,無法創作出具有當地韻味的陌生劇、別地戲與外埠曲的。淮北戲曲的作品大幅度地衰微也必不可免。部分劇團多年都無法整出一出新的戲曲,可以堅持演繹通俗化的大眾型戲曲自然捉襟見肘。能夠完整地出現一幕戲曲的演出日漸沒落,雖然名家名段的戲曲演繹方式還能夠風行于戲曲的演出市場,因為就淮北戲曲的完整性而言,自然不是正常的現象,反而預示著衰亡的征兆。
1.2淮北戲曲的演出市場不景氣
從最近幾年的發展趨勢而言,淮北戲曲的演出市場日漸呈現出蕭條的態勢,從而造成淮北戲曲演出劇團難以為繼的現狀。淮北地區的各類劇院,在數年之前就由于戲曲演出的尷尬處境而大多數變成了錄像廳、影劇院、卡拉OK廳等多類型的娛樂場所。劇團雖然在劇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然而只能演出幾天即難以為繼,因為上座率最多才5-6成,甚至只有2-3成。單個劇目若能夠連續性地出演幾十場實屬罕見,一般情況下,淮北戲曲的劇場演戲場景多為慘淡經營。部分大投資的戲曲劇目,也只能上演1、2場不得不草草結束。在業內中,有這樣的評論:戲曲的觀眾是領導,評委是專家,目的在于獲獎,最后的歸宿是倉庫;“不演不賠,少演少賠,多演多賠”[1-2]。
2淮北戲曲在高等院校文化的可行性措施
2.1開設戲曲專業課程,邀聘專業教師
淮北地區的高等院校須開設當地的戲曲專業,有意識地吸取并借鑒同類優秀戲曲教育領域的經驗,基于淮北地區的戲曲及其教育特征的基礎上,確定可行性的教育培養策略,目的在于培養出有一定戲曲藝術素養、擁有并熟習淮北區域戲曲的表演技能并可以登臺演出的人才。引入全新的教育方式與方案,把以往淮北戲曲所采用的“口傳心授”的方法有機地整合到高等院校的戲曲教育過程中,發揮優勢,規避不足,顯現出戲曲專業的教學特色,從而淮北的戲曲文化培養優秀的人才。此外,淮北地區高等院校還須構建起高水準與高素質的師資團隊,邀請聘任具有專業素質的戲曲教師執教高校學生。組織構建淮北地區的戲曲科研機構進行探討,聘請戲曲表演的藝術專家前來高等院校進行講課教戲或是排練指導,有可能的話開設有關的戲曲課程,比如說常見的課程有《戲曲賞析》、《戲曲表演基礎》等。
2.2打造高校戲曲社團,贏取戲曲學生群體
應在高等院校打造屬于大學生的戲曲社團,并由大學生自主地進行管理,舉行多元化的戲曲活動,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學生團隊中產生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戲曲愛好者加入到該社團中來。戲曲社團可以在每周設定確定的活動。例如,可以在每周末進行戲曲的排練,聘請藝術家或是資深社員對成員進行輔導。戲曲社團還可以聘請全省高校的文學博士生導師以及安徽省的京劇院等表演藝術家作為社團的指導教師,每周進行固定化授課與排演。社團還須和當地的其他高校學生戲曲社團聯誼,定期地進行戲曲相關的經驗交流、社團戲曲演唱會等活動,并通過互聯網的是構建網站和論壇,及時地活動的相關通知、活動的總結與回顧、藝術經驗匯總、出演的資訊與社團成員探討等內容。通過對淮北戲曲的相關學習后,社團成員會對它形成一定的藝術感知力,并能夠感悟到淮北戲曲中包孕著深厚的中華傳統的民族文化與道德,會意識到炎黃子孫不懂得芭蕾舞沒關系,但不允許不了解我國的戲曲文化,因為沒有觀眾即等于沒有戲曲。
2.3和地方的高等院校合作,建設淮北戲曲的教育基地,謀求共同的發展
淮北地方戲曲院團與當地高等院校通過合作,從而實現相關專業教師與高校學子間的交流,進而能夠較好地整合有關藝術方面的教育資源,并形成合力效應,獲得多元化的共贏目的。在全國高等院校普及淮北戲曲之際,不單單是高校學子得到益處,也有力地推動了淮北戲曲院團的進一步建設,加強了與淮北地區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擴大了演出的陣地,強化了整個團隊的演員的素養。此外,在淮北戲曲走進高等學府的同時,也有意識地汲取了一些現代化的因子,添加了一些新的題材,強化了劇目的演出性與舞蹈性等特點,也突出淮北戲曲的知識性、娛樂化與通俗化等多種特征的整合。就地方戲曲的教育工作中而言,這也有利于淮北戲曲不再被束之高閣中,而走向廣大的青年學生,從而拓寬了研究的成果,提升了學術的影響力。就淮北地區的高校而言,也使得大學的校園文化生活更為多姿多彩,提高了大學校園的文化品位,也能夠讓高校社團成員獲得了不少的鍛煉機遇,從而提升排練與出演的水平。
2.4學校引進淮北戲曲并舉辦戲曲文化講座
在校園中積極引入戲曲不僅能夠遏制戲曲觀眾老年化的趨勢,培養年輕化觀眾,更重要是的在學校內部營造一種傳統文化的氛圍,強化傳統文化的傳播。戲曲進校園不僅可以宣傳、普及傳統文化,讓當代大學生對戲曲的偏見有所改善,讓大學生不僅僅只了解戲曲的文本、舞臺的表演,更重要的是被戲曲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所熏陶。同時,學校還應該充分發揮各方資源,聯合戲曲表演藝術家、研究戲曲的專家,在校園內定期舉辦戲曲文化講座。在戲劇家和研究人員的切身教導下,引導當代大學生對其興衰史有所了解,品評民族文藝文化,這將帶動大學生深入了解國內戲曲文化,被其所感染,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內涵,這也是一種民族精神的教育和洗禮,更是素質教育的內在需求。
3結束語
戲曲是人類在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重要成果,她也和高校文化所推崇的“求真、求善、求美與求上”的理念相吻合。將淮北戲曲與高等院校的教學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營造出極富人文素養的高校藝術文化氛圍,同時也能夠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推廣優秀文化藝術,強化青年學子喜愛我國民族優秀文化與藝術的心理。
作者:張宏偉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范成達.對地方戲劇團生存現狀的思考[J].中國戲劇,2013(04):111-114.
[2]候大偉,孫麗萍.民族傳統藝術還能傳承多久[J].太原日報.2014.5(9).
基金項目:
安徽省人文社科項目「淮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產業化運行可行性研究」(項目編號:2014SK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