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中國歷史悠久,地區劃分明確,而各地區因歷史、經濟、地理環境等不同,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地域文化,文化璀璨。因此,加強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既有助于深入系統研究地方文化,做好地方文化資源的保護,又能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
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檔案?當前學者們關于檔案方面的研究較多,涉及范圍較廣,但是有關檔案的定義方面學者們還沒有達成一致看法。一般而言,學者們認為檔案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所形成的的具有重要意義,值得保存的原始資料或者原始記錄。因此可以認為檔案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是文明的一種傳承。由檔案的定義可以推出文化檔案應該是能夠反映在歷史變遷、人情風俗、自然風光的具有獨特意義的原始文化記錄或原始文化遺跡等。而地方文化檔案則是有關某地歷史文化相關活動的原始記錄,或者記載某地歷史文化的載體平臺等,體現地方的歷史和文化。因此地方文化檔案中蘊藏著某地的歷史文化,蘊藏著某地的歷史資源,有助于地方經濟發展。地方數字文化檔案主要是指通過對地方文化檔案的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檔案載體或檔案形式,有助于提高檔案的利用率,同時便于存儲地方文化檔案。
二、地方文化檔案資源的種類
由于地方文化檔案資源的形成與地方歷史變遷、人民生活習慣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地方文化檔案資源的種類多樣,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民間節慶風俗檔案。在歷史形成過程中,各地具有眾多的美麗傳說,其文化淵博,范圍寬泛,并逐漸在演化成慶典節日,被當地百姓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以此紀念曾經歷史上人物等。
(二)名人檔案。在地方歷史發展過程中,在歷史領域、經濟領域等出現了眾多著名人物,這些都是地方著名的文化資產。建立地方名人檔案,通過研究人物檔案的信息來了解這些人物,可以使人們更加深度的對這些人物進行認識和了解。因此建立當地名人檔案是對地方歷史文化的傳承,對促進地方特色文化發展具有顯著意義。
(三)手工技藝檔案。民間手工技藝是藝人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具有本地鮮明的民族氣息和文化特色。當前,由于社會發展,從事手工技藝的人們越來越少,再加上其他原因導致民間手工技藝逐漸失傳甚至消失。整理地方手工技藝的原始記錄和相關材料匯編成冊,建立專門的地方手工技藝文化檔案,既能保護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又能傳承地方手工技藝。
(四)地方特色飲食檔案。中國美食香溢天下,飲食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標志,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因此各地由于環境、地理特征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飲食風格,充分體現出當地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習慣。
(五)名勝古跡檔案。歷史源遠流長,擁有燦爛奪目的文化,所造就的名勝古跡一一向世人訴說著地方歷史的變遷,并給世人留下了讓人流連忘還名勝古跡,這些無不代表地方悠久文化,給地方歷史賦予了新的內涵。
三、地方文化檔案資源建設現狀
地方文化特色檔案主要是指具有本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能夠體現本地歷史文化并對本地社會發展有一定價值、能服務于本地文化發展的原始記錄和反映,是研究地方文化、地方歷史發展的第一手珍貴史料。目前地方文化檔案資源建設的現狀主要為:
(一)出臺相關的保護和開發政策。為保護和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在各地政府的領導下,基本各地陸續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地方資源檔案保護體系,為地方文化資源的保護提供了相對完善的規則和制度,使得地方文化特色檔案資源的保護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制度化。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有39個項目躋身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位居世界第一,這些充分得力于國家和地方出臺的地方文化資源保護政策,也是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結果。
(二)采取有力的保護措施。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檔案資源的建設和保護,在2004年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作為國家戰略工作時,各地方就組織專家研討地方文化檔案資源的建設和保護工作,并指定專門機構負責協調處理地方檔案建設和保護中的事項,以保證工作有效全面的進行開展,如擬定地方文化檔案資源的保護名錄,建立地方文化保護協會等,便于今后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存在不足。經過地方各級努力,地方文化檔案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情況:一是大部分的地方文化保護意識淡薄,眾多的地方文化遺跡沒有得到充分的建設和挖掘;二是地方文化資源建設沒有形成統一性和系統性,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對古遺跡進行有效的維護和建設,大大造成資源浪費,不能充分發揮地方文化資源的作用;三是廣大民眾對地方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欠缺,沒有主動保護地方文化資源的意識;四是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成果較少,沒有引起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視。
四、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的途徑
(一)做好地方文化檔案的歸檔工作。建設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其基礎工作首要是做好地方文化檔案的歸檔工作,尤其是數字文化檔案的歸檔工作。歸檔是資源建設和利用的基石,沒有檔案的歸檔,則建設和利用都是空談。首先要注意文化檔案收集的渠道,由于地方文化檔案是在歷史發展中逐漸沉淀下來的,它存在于不同的載體、不同的地方,要想深入挖掘收集地方文化檔案資源,則需要擴寬收集渠道。二是地方文化檔案涉及類別較多,在歸檔過程中,要分類分專題進行,避免工作重復、資金浪費等問題。三是借助多種平臺收集信息。當前互聯網使用廣泛,新媒體層出不窮,可以在傳統收集方式之外,借助網絡平臺和新媒體,多角度征集民間的地方文化檔案資源。
(二)加強檔案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的進步,各級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地方文化檔案的歸檔、保護和運用。而要確保這些工作順利進行,建立系統的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則需要一定的專業人員來開展工作。因此一是要想法設法引進人才,要根據工作需要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并通過豐厚的薪酬和待遇吸引高水準的專業人才加入地方數字文化檔案建設工作;二是內部要建立系統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在注重引進所需人才的同時,要基于當前從業人員的素質,合理安排有關培訓課程,要求專業技能強的人員前來授課,提升當前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更好的開展工作。三是從公益角度,建立志愿服務隊,充分利用當地民間力量完善本地數字文化檔案建設的有關基礎性工作等。
(三)共建共享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庫。目前各地政府逐步重視地方文化檔案資源建設工作,尤其是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已經開始重視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方面工作。但因時代原因,使得很多地方文化檔案資源分布在不同的檔案館或者個人收藏里,甚至部分文化檔案資源作為了館藏鎮館之物,如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建設完善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則需進一步加強各館際間合作交流,共享各館的特色文化檔案資源,共同建設地方數字文化檔案資源庫,共享所建設的數字檔案成果,從而實現地方文化檔案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地方名人數字檔案資源庫。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出現了眾多的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歷史名人,在當時以及他們的身后都對當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當地人們的一個個深刻的歷史記憶。因此地方檔案館要積極挖掘本地文化名人的歷史資料,如孔子、張仲景、張衡等,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積極的整理和編研,使他們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歷史人物檔案資源,并且還要積極開發這些檔案資源的社會價值。信息社會背景下,相關部門要利用網絡多媒體,對這些歷史名人進行大力的宣傳,重視這方面的旅游資源,并充分構建相關特色檔案,大力宣傳擴大與名人有關的遺跡的知名度,開展有關紀念活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體驗,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作者:王川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