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校特色校園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成都醫學院通過構建特色校園物質文化實現環境育人、培育高品質校園精神文化實現精神育人、繁榮發展校園行為文化實現導向育人、建立彰顯學校人文情懷的校園制度文化實現管理育人等路徑,在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關鍵詞:校園文化;新時代;實踐
“我國當前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新階段,校園文化作為構成社會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著力點,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起到關鍵作用。”[1](P164)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進入了新階段,面臨新的任務和發展機遇。成都醫學院積極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樹立學校自身的文化自信,提升學校的文化軟實力,成效明顯。
一、準確把握新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特征
要建設好校園文化,就必須根植于中國大地,除了把握好高校校園文化本身具備的繼承性、創新性、包容性、多元性、先進性等特征外,還必須深刻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新時代高校的歷史使命和任務,準確把握新時代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特征。
1.突出政治性,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我們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根本任務。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在各種文化建設活動中,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愛國教育是長期以來校園文化建設的首要工作,也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2.突出學術性,打造特色鮮明的學術殿堂。大學是知識傳承和創新的搖籃,學術性是大學有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重要差別,是大學的根本屬性之一,影響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學術活動貫穿于學校各類活動的始終,在學術活動中融入校園文化,影響著每一位教師和學生。不同學科的特性,會隨學術活動的開展而融入師生的思想,體現到師生的言行舉止上,成為學校的特色。同時,不同學科的學者互相溝通,交叉融合,也會形成學校的文化特色。
3.突出育人性,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拔節孕穗期”,積極而健康的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能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關研究表明,青年人思想觀念的形成,受到他們所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的直接影響。其中,文化環境的影響最大。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實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二、新時代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成都醫學院始終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緊扣育人目標,深挖特色,在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1.培育高品質校園精神文化實現精神育人。校園精神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逐步形成并積淀下來的,被全體成員所認同并自覺遵守的、比較穩定的、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觀念、價值追求、理想信念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一所高校的靈魂,能激發全校師生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它是校園文化中最為穩定的部分,是高校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內在動力。成都醫學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高校自身的特色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總結出具有軍隊院校優良傳統、內涵獨特的成醫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博學博愛,精益求精”的校訓,“教必至精至誠,師必至善至仁”的教風,“學則精于術業,習則誠于知行”的學風,“玉汝與成,至善弘醫”的成醫精神,“特別講政治,特別顧大局,特別守紀律,特別講奉獻,特別能戰斗”的優良傳統,“以人為本,開放辦學,質量立校,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等,并通過學校章程修訂,將學校精神文化內核固定。
2.構建特色校園物質文化實現環境育人。校園物質文化指高校的教學樓、宿舍、圖書館、花園、林蔭道等建筑風格與布局、校園生態環境等,是高校校園文化外在的表現形式,是“看得見、摸得到”的校園文化。李時珍的塑像矗立于實驗樓中,中外著名醫生的畫像和名言警句,由著名醫者書寫的成醫精神、校訓等,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建成了“一園、一堂、一室、一館、一站”五項一體化的教育部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基地;“紅星廣場”“天使湖”“博學樓”等充滿成醫特色的命名,更是在“潤物細無聲”中熏陶著一代代成醫人。“川西民居”的建筑風格,有意識地融入了成都的地方特色文化,讓特色校園文化更富生命力。
3.繁榮發展校園行為文化實現導向育人。學校充分利用和發揮各種群團活動的育人功能,引導教師、學生中群團活動的開展,使之成為師生展現風采、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平臺。一是打造校園特色活動。“5.12”護士節授帽儀式、“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等活動,激發師生的內心力量,突出醫德教育,受到同行、媒體、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醫學人文論壇、公衛論壇、大學生讀書節、“成醫英才每月一辯”等品牌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二是開展以崗位需求為核心的第二課堂活動。強調將崗位需求、知識學習、技能提升與學生活動結合起來,開展“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課外活動,組織專業教師參與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專業文化氛圍。學校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競技文體比賽和公益文化活動,承辦“成醫杯”臨床技能大賽、定期舉辦急救培訓等,提升學校文化影響力。積極建設大學生社團,現有科技類、人文社科類、體育類、文藝類等學生社團47個。學校工會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教職工在參加活動中強健體魄、陶冶情操,增強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凝聚力量促進學校建設發展。
4.建立彰顯人文情懷的校園制度文化實現管理育人。完善的規章制度體系是高校實現以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條件。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和完善的內部治理機制。通過《成都醫學院章程》的制定、實施,達到了固化學校發展歷史、建設成效,彰顯學校特色和風貌,明確學校職責使命和治理結構的目的,凝聚了學校和社會對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的共識,形成以章程推動學校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建全規章制度的執行和監督機制,讓師生員工在遵守、信任制度的文化氛圍中,逐步產生對制度文化的認同。學校按照全面加強依法治校的要求,堅持“定規立矩”,不斷完善學校教學、科研、學生管理、文體活動、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特別是通過“廢改立”工作,明確廢止、修訂和新建制度208件,促進了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推進了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確保了學校各項工作的科學規范運行。同時,學校注重將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扎實抓好校內報、刊、網、臺、站等文化陣地建設,不斷拓展校園文化陣地。開設了學校官方微博微信,擴大了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并對各二級網站、院內刊物、新媒體平臺等文化載體進行監督管理和輿論把控。
參考文獻:
[1]卜建華,胡玉寧,王群林.社會思潮的傳播與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
[2]裴秋芬.校園文化建設的三重價值維度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4).
作者:超 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