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職院校創新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目前的狀況以及存在問題,認為其校園文化建設呈現滯后性、局限性、不完整性和娛樂性,以期為后續研究開展提供可資借鑒的思路,尋找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歷經多年發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瞄準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所培養的畢業生主要是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的勞動者。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的精髓和教育靈魂往往直接體現在其校園文化上,因此,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教育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是其辦學特色形成的直接體現和教育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否貧乏,是否突出職業特色,是否融合地域、行業、企業文化,對于高職院校能否進一步發展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因此,分析當前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找到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探求解決措施,是高職院校謀求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本文在分析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的基礎上,認為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認知不足,呈現滯后性
隨著國家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建設發展迎來了契機,這也為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和機遇。從很明顯的方面來說,新建高職院校雖然起步晚,但是教育設施、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條件一流。高職院校校園環境和物質條件改善提高很快,寬敞明亮的教學樓、簡潔氣派的辦公樓、功能齊全的實訓樓,富有現代化氣息和高職特色。但與之相對的是,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后,高職辦學理念、精神、價值追求內涵體現欠缺。校園文化建設方式或者照搬照抄普通高校,或者辦學思想與管理模式停留在中職階段,校園文化建設認知不足,不能適應高職教育的要求[1]。
二、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于狹窄化,呈現局限性
新建高職院校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認知和觀念認同,往往將其局限在一個狹窄的視域界面下,在校園文化規劃建設上缺少統籌考慮與精力投入,學院高層往往將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學生工作的一個方面,屬于學生活動的組織范疇,與學生管理部門的工作簡單粗暴地劃等號,沒有實際操作性。在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功能設定上,缺少將辦學理念與人才培養目標融入高職教育大背景下的統籌考慮,缺乏與行業特色文化、企業文化的契合,這直接導致了校園文化建設缺少認同感及合力,且與專業設置、課程開設、培養目標等工作相分離,校園文化功能發揮受到極大制約。在這種狹窄局限的認知下,僅僅是把校園文化與學生文化等同,忽視了教師的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者角色,不考慮教師要素,就割裂了校園文化的整體性,缺乏對教師在建設校園文化時作用發揮的正確認識,由于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沒有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使得校園文化受眾面受到限制,無法形成全員認同的形式,所達到的效果大打折扣[2]。
三、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深度,呈現不完整性
從宏觀教育角度來看,受限于對于學生技能養成的片面認知,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相應的人文環境支撐,過分注重實踐技能方面的能力培養,忽視了學生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審美情趣等各方面的人文綜合素養,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職業素質的提高。這也導致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不能夠較好地適應企業要求與人才競爭激烈形勢,學生心理素質、職業道德水準、社會公德意識較差,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邏輯思考認知能力,思想認知水平不高。人才培養與企業文化對接上,校園文化建設同校企合作工作融入程度低,對于人才培養的促進程度不明顯,人才培養過程中沒有對于學生所需要達到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依據企業需求與現實需要進行設定,校企合作更多的只停留在現金贊助、實習崗位提供上,合作無長效保障機制。高職院校與企業缺少文化上的深度交流與融合,在教育教學管理、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等方面,不能與行業企業文化對接。校園活動內涵不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呈現不完整性,貼近企業實際需求和社會發展趨勢要求的程度差[3]。
四、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缺乏載體,呈現娛樂性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這是高職教育的形勢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課堂教學無法完成全面性、系統性的素質教育要求,也無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務和培養目標。在常規課堂教學不能完成的情況下,必須要采取其他可行的途徑,第二課堂也就成為高職素質教育的必需途徑。“第二課堂”主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來承載體現,是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但第二課堂推廣實施較困難,且和課堂教學之間缺乏有效搭建的橋梁,學生無法投入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參與第二課堂活動,拓展綜合素質。校園文化建設硬件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校園文化活動場所如大教室、報告廳、演出場、大禮堂等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學生活動、運動的場地特別緊張,硬件設施缺乏,導致學生沒有合適的場所去參與活動和放松身心[4]。校園組織開展的文化活動主要體現在文藝表演、技能大賽、體育競賽、文娛活動等傳統活動內容上,停留在淺顯層次,娛樂化偏向明顯。學生社團種類雖繁多,但興趣娛樂性社團占主流,探索人生價值與全面發展的社團幾乎沒有。高職教育學生培養目標、技能訓練、素質養成很難體現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活動更難覓蹤影[5]。綜上所述,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存在認識不足、投人不足、載體缺乏的問題,呈現出滯后性、局限性、不完整性和娛樂性,難以體現人才培養目。核心原因是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沒有意識到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的作用,沒有考慮行業企業對于高職技能型人才的期望要求。因此,新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從根本上矯正傳統觀念,建立對于校園文化的正確認知,正視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也必須采取系統性、全域性的新視角,從校內延伸至校外,與地域發展、行業發展、當地企業發展接軌,與地域發展同呼吸、與行業發展同脈搏,與企業發展同訴求,讓學生在學校教育和校園文化熏陶下,得到全面發展,順利過渡成為“企業人”、“職業人”,以期達到校園、企業、社會互動互惠、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張曉軍,舒細玲.高職院校行業性校園文化認同研究[J].大學:研究版,2014(6):88.
[2]譚寅寅.高等農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3.
[3]麻富游.“基于職業特征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0(01):72-73.
[4]郭貴春.“創新和豐富大學文化提高核心競爭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5(08):7.
作者:呂建永 郭月楠 單位:榆林職業技術學院